4.1.浪漫主义时期的时代背景和音乐风格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是欧洲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缩影,其背景融合了社会动荡、民族意识觉醒与艺术形式的革新。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浪漫主义文学为音乐提供了叙事主题和素材,小提琴音乐精彩纷呈,一大批杰出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推动了小提琴音乐的发展,使其走向了无比的辉煌。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取材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一篇游记。
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被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Schoenberg,1874-1951)谱写成同名的音乐剧
《威廉·退尔序曲》通过小提琴独奏的演奏,表达了瑞士民族英雄的传奇故事,这首序曲常被单独演出。上左一变体,横向齿孔向下移位3毫米。上左二正票。
瑞士,1910,实寄图画明信片,背图油画《小提琴》系俄罗斯著名画家列维坦(I.Levitan,1880-1900)所绘,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与其它艺术形式,尤其是文学和绘画的结合,浪漫主义作曲家在作品中使用大量的标题性音乐,使作品更容易被人理解。
德国诗人海涅诗作《乘着歌声的翅膀》由作曲家门德尔松谱成歌曲首演于杜塞尔多夫歌剧院。德国,1934,邮资片,凿孔样片,背图为歌剧院建筑和内部舞台。
在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中,标题音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以俄罗斯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D.0istrakh,1908-1974)自己名字命名的弦乐四重奏乐团誉满全球。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