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一词在和合本出现137次,其中“寄居的”,出现89次。
那么,这个词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寄居”的中文意思很明确,很简单,就是居住在他乡或别人家里。
而英文版则有不同的单词,让我们看看一些经文:
A Psalm of David. LORD, who shall abide(居住,逗留) in thy tabernacle? who shall dwell in thy holy hill? abide: Heb. sojourn(Psalms 15:1)
耶和华啊,谁能寄居你的帐幕?谁能住在你的圣山?(诗篇 15:1)
Israel also came into Egypt; and Jacob sojourned(逗留;旅居) in the land of Ham.(Psalms 105:23)
以色列也到了埃及;雅各在含地寄居。(诗篇 105:23)
They said moreover unto Pharaoh, For to sojourn in the land are we come; for thy servants have no pasture for their flocks; for the famine is sore in the land of Canaan: now therefore, we pray thee, let thy servants dwell in the land of Goshen.(Genesis 47:4)
他们又对法老说:「迦南地的饥荒甚大,仆人的羊群没有草吃,所以我们来到这地寄居。现在求你容仆人住在歌珊地。」(创世记 47:4)
And Jacob said unto Pharaoh, The days of the years of my pilgrimage are an hundred and thirty years: few and evil have the days of the years of my life been, and have not attained unto the days of the years of the life of my fathers in the days of their pilgrimage.(Genesis 47:9)
雅各对法老说:「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岁,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创世记 47:9)
这一句其中的pilgrimage,虽然字面并没有“寄居”,但其本义是“朝圣之旅”,蕴含着“旅程”“客旅”“暂时的行程”的意思。
同样的句子还有:
Thy statutes have been my songs in the house of my pilgrimage.(Psalms 119:54)
我在世寄居,素来以你的律例为诗歌。(诗篇 119:54)
stranger(陌生人、异乡人、外地人、陌路人、寄居者)
Thou shalt neither vex a stranger, nor oppress him: for ye were strangers in the land of Egypt.(Exodus 22:21)
「不可亏负寄居的,也不可欺压他,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出埃及记 22:21)
And this shall be a statute for ever unto you: that in the seventh month, on the tenth day of the month, ye shall afflict your souls, and do no work at all, whether it be one of your own country, or a stranger(外地人、外人)that sojourneth(寄居) among you:(Leviticus 16:29)
「每逢七月初十日,你们要刻苦己心,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甚么工都不可做;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利未记 16:29)
从上述经文可以看出,“寄居”和“寄居的(者)”在圣经中是一个核心的属灵主题。
希伯来书13:14说:“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可见,我们在世上只是客旅、是寄居的,并非这世界永久的居民。我们永远的家不在地上,而在天上。
寄居这个概念,我的理解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从狭义看,主要是以色列两千年曲折的生存史,以色列历史中有几个关键的“寄居”阶段。
首先,以色列先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及其后代在应许之地迦南本身就被称为“寄居的”(创世记23:4)。亚伯拉罕蒙召在迦南地寄居。亚伯拉罕对赫人说:“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们在这里给我一块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创世记23:4)
“在你们(以色列)中间寄居的外人”“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stranger that sojourn/ed/eth in Isreal,stranger that sojourn/eth among you)这一句式在整本圣经出现过很多次。
而约瑟下埃及,虽然位极人臣,但他临终前仍嘱咐要将他的骸骨带回迦南(创世记50:24-25),这表明他坚信埃及只是他客居的寄居地。
在埃及的430年,以色列人从客人变成了奴隶,但仍然是客居者。这段经历加深了他们作为“寄居者”的身份认同——他们不属于埃及的奴役系统,他们有一位更高的主,要带他们去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
王国时期,先知们不断警告百姓,他们悖逆了与上帝的盟约,将面临被掳的惩罚。被掳到巴比伦和后来的流散世界各地,在长达两千多年里,以色列/犹太人历经磨难,这都是上帝对其子民犯罪的管教。这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没有上帝的同在,即使在应许之地,也如同寄居;拥有对上帝的信靠,即使在异国他乡,也能找到属灵的归属。
这些历史阶段共同塑造了一个核心观念:以色列人的终极身份不是由地理疆界定义的,而是由他们与上帝的关系定义的。 他们是“寄居的”,因为他们真正的君王是上帝,真正的律法是上帝的律法,真正的家乡是上帝所应许和同在的地方。
身为寄居者,就会遇到一些难以靠自身解脱的困境。一个寄居者在外地、外邦,不熟悉当地的法律、风俗和语言,容易迷失、犯错、受欺压。他迫切需要一张“地图”和一套“生存法则”。
上帝的命令就是生存的地图和法则。对属神的寄居者来说,世间的法则(权力、财富、享乐)不是他们的指南。他们需要的是天国的法则——上帝的命令。上帝的话语是他们在这陌生世界上辨别方向、得着智慧、获得力量的唯一准则。
诗篇119:19说:“我是在地上作寄居的,求你不要向我隐瞒你的命令。”“不要向我隐瞒”的呼求:这体现了寄居者的急切、谦卑和依赖。他承认自己无法靠自身力量找到道路,只能恳求上帝亲自启示他。这节经文揭示了一个属灵真相:认识到自己是在世的寄居者,是开始真正寻求并顺服上帝话语的前提。这也就引申出“寄居”的广义概念。
现代人的存活时间比百年前增加了不少,但人类的寿命并没有延长,最高寿的,充其量也就是120岁吧,那还是极其个别的情况。
生命不能长存,万寿无疆、长生不老,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即便是能活到圣经上所记载的玛土撒拉969岁的高寿,也终有一死。
诗篇39:4-6中,诗人说“耶和华阿,求你叫我晓得我身之终,我的寿数几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长。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这就是说,我们来到世上,妥妥的都是寄居者,我们都是来寄居的。
创世记47:9中有这样一句:The days of the years of my pilgrimage are an hundred and thirty years,“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一百三十岁”,其中的pilgrimage,字面意思是“朝圣之旅”,这个词用得真是妙极了。作为信主的人,其一生确实是朝圣之旅。
雅各在说这句话时,回顾自己的一生并非定居一地,而是因着家族的命运(逃避以扫、投靠拉班、下埃及等)不断迁徙。更重要的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先祖即便是相信神所应许的迦南地,但他们自己在那地上仍然是“寄居的外人”(stranger that sojourn),他们真正的家乡是天上的家园(希伯来书11:13-16)。因此,他们在地上的整个生命被视为一场通往神应许之地的“朝圣之旅”或“客旅的旅程”就再贴切不过了。这种译法与诗篇39:12 “因为我在你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像我列祖一般” 等经文形成了完美的呼应,保持了神学概念的一致性。
从创世记到启示录都表明,这个世界因其罪性而处于一种“流亡”“叹息”“劳苦”状态(罗马书8:20-22)。人类自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起,就失去了与上帝完全同在的原始家园。因此,所有信靠上帝的人,其终极身份是“天上的国民”(腓立比书3:20)。地球是我们旅程中的客店,而非终点站。我们的被造是为了一个更美、永恒的家乡——与上帝同在新天新地(希伯来书11:13-16;启示录21:1-4)。
无论是否信仰上帝,人都能体会到生命的短暂和不确定感。这种“人生如寄”的感受,在文学、哲学中普遍存在。“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各书4:14)基督教信仰为这种普遍的漂泊感提供了一个答案和归宿:那位永恒者邀请我们进入祂的永恒中。
那么,作为寄居者,我们该如何活在“寄居”的心态中呢?
首先,寄居者不会把所有积蓄都用来装修旅馆房间。同样,属灵的寄居者会对世界的物质、名利持守清醒,不被其捆绑(约翰一书2:15-17)。而且寄居者知道自己终将回家,因此他在旅途中重点不是融入当地、同流合污,而是忠实地完成“使者”的职责(哥林多后书5:20),传递家乡(天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福音。
寄居的艰辛因对归家的盼望而变得可以忍受。这种盼望能带来真正的喜乐和平安,即使在患难中(罗马书5:3-5):“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马书 5:5)
总之,“寄居”是上帝子民在历史中的真实经历,更是一个深刻的属灵隐喻。它定义了我们的身份(天国的客旅)、我们的需要(上帝的话语作地图)和我们的盼望(永恒的家园)。
当我们真正从内心接受“在地上是寄居的”这一身份时,就能像诗篇作者一样,谦卑而迫切地向上帝祈祷:“求你不要向我隐瞒你的命令!”因为在这条通往永恒家乡的路上,祂的话语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诗篇119:105)。
神呼召我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他能保守我们无暇无疵、欢欢喜喜的站在他荣耀之前。如果你还没有将你的生命交给主,今天就把自己交托给基督,你在地上有了“归主日”,将来离世的日子就是“荣耀日”。在世的每一天,有主作你的陪伴和引导,你不会孤单。无论住在身内,或离开身外,都是在神的恩典中。想到你是天上永久的家人,你的心就喜乐了。
我们是神所分别出来,归神为圣的人。神专爱我们,拣选我们作他的子民,我们就当脱去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存敬畏的心,过好在世寄居的日子。每一年我们给自己过“生日”的时候,要知道这不过是在世寄居的年日。不要过一次生日就感叹自己少了一岁。要知道,这不过是旅世寄居的日子少了一年,回归天家的日子又更近了一些。因为我们乃是面向永远的家园,朝圣之旅接近尾声时,圣城就在眼前,我们各人要到锡安朝见神。
愿主用他的训言引导我们这些寄居者,愿我们都乐意以他的律例为诗歌。转眼不看虚假,而是坚定心意在他的道中生活。
参考有关资料编写2025.9.20-9.25
信仰与见证文选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