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林丨第四卷 重来的人生·第三章 调入疗养院(《朱家有我》连载16) - 世说文丛

阿林丨第四卷 重来的人生·第三章 调入疗养院(《朱家有我》连载16)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第三章  调入疗养院

“找到你好难”

在火柴厂刚刚落实施工方案,完成了设计图后,我开始组织力量备料施工。这时,耿书记对我说:“北京一单位在青岛新建疗养院,他们来我厂求援,要想调你过去,我没有答应他们。”回家后妻子也对我说起了此事。原来牵线搭桥是我的邻居,市政府的崔秘书,顺着关系从船厂再转到火柴厂来寻求支援的。
我听说新建疗养院,还是北京的单位,自然有吸引力,就说服耿书记放我走。书记为我好,只好同意放行,并说:“你来时间不长,为厂立了一功。”为了感谢我,他特别价拔我一方上等黄波萝木料作为礼物送行(那时谁都想弄点木材做家具)。送我走时还交代一句:他们说了,“你的个人问题,他们也一样可以考虑的”。
来的这位处长姓房,一看就是忠厚老实的山东汉子。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找到你真的好难啊”。原来是他到市政府办事,认识了老崔,诉说当前工地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老崔顺口提到我,说我“复员在北海船厂,也在搞基建”。老房就到船厂去找我,船厂说我早走了,在火柴厂,这样他又找到了火柴厂,说是搬救兵救急,无论如何请求耿书记支援。
一个建设单位直接找来厂里请求调人支援,是谁在旁边说了一句:“这个单位有些来头啊!”这话也许有些挖苦的味道吧!我可是不顾深浅,高兴地去报到了。

“今年你动了两动了”

调我来的单位,有个响亮的名称“国家计委(现在叫发改委)国家物资储备局青岛疗养院”。开工几年,已建了几栋楼,当时正在施工的是大院主体工程,包括办公、食堂和2号、3号疗养楼等。其中3号楼是较高档的大套房,指定限期要接受疗养任务。
我去了,被引荐省局干部处姓傅的处长,挺精干的(该工程是国家局委托山东局具体承办的),见面我就说,你们这样的大单位,应该请正牌的工程师来,我是个半拉子土包子—一处长笑笑说,我们了解你的工作,要的就是你这样的,就你来吧。
这定下来了,并由我自己去市人事局办档案。如今我已由工人,平反改正为19级行政级别了。管档案的看了资料,突然惊讶地说:“你怎么啦,今年你动了两动了!”是啊,这一年春节后我才离开船厂,现在才国庆节,又要离开火柴厂。这可不是我有什么后门,我没话,只对他笑笑。
我来单位报到,首先见到的是于策副院长,其实他不管工程,因为是首先见到的,后来就接近得多些。他平时好叫我“老九”,这在当时是对知识分子的戏称,其实对我并不合适。他很直爽地说:“老九,你来前我们就听说了,人能干,就是脾气不大好。我说了,脾气不好不要紧,只要讲道理就行。”看来,真如俗话说的,不见人影,先听动静。我人未到,坏脾气的名声先挂上号了。

这是个重要工程

调入疗养院,首先接触的就是工程的管理机构。这个不算大的疗养院工程,甲方有工程指挥部,工作班子级别高、实力强。指挥长是省局一位很有能力的局长(后来他升为山东省副省长),他不常驻现场,凡来总是随身带一位挺仁厚的处长级工程师。日常工作是两位处长、几位科长主持。负责甲方技术管理的是一位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其他各个科室财务、材料、行政科配备齐全。这里的干部忠厚老实,积极肯干。总体给人的印象,这是个重要工程。
青岛市也特别重视这个工程。我来不久,见到了市城乡建委杨主任。过去在市建港指挥部,在北海船厂,凡有重大项目,都能见到他在大会上讲话作指示。这个新建疗养院项目虽然不大,可能是国家计委的门头太大了,市建委主任,还有银行的主管,都来亲自过问。承担施工的青岛当时最正牌的第一建筑公司。他们的第一把手马经理和技术总工,更经常过来现场指导。工程图纸包括庭院布局和绿化设计都是市设计院承担的。总的感觉是,这个疗养院工程,在青岛是很重要的工程。

现场乱象

我到疗养院后,发现这里人不少。除工程指挥部外,疗养院的行政班子已初步形成,包括医疗、各级领导干部和员工有几十位,医务还没开始工作,招待所等住满了人。几年来工程已完成了几个楼座,指挥部的几位领导和管技术的老常一天到晚都在工地上忙碌。但工地现场,明显有些松散状态,这与前面所说的坚强的指挥部和市政单位的大力支持相对照,显得十分不协调。
这样一个工程,甲乙双方领导上都这样认真和重视,为什么反倒要调个搞工程的人求援救急呢?初来乍到,我先了解情况,到处走走看看。局长好像急于让我说些建议,说你总有一般共性的见解吧,让我对工程说说感觉。我有些茫然。
这时,有几件事引起我的注意。一是甲乙双方为某处院落的土石方计算竟然闹翻了脸,有的甩了皮尺,有的扔掉图纸。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怎么会这样呢?另一件是一位青年施工员,抱着图纸直接找到了我,当时我正在与谭处长说事,施工员请我讲解某个建筑图纸上与大样图的相应对照的问题,他在为图纸上对不上号着急。当着我们的面说:“我讲不清图纸,工人不好干,让领导知道了对我会有看法,影响我今后的发展……”显然他是来求助的一一我却想,这是属于技术交底时就应该弄清楚的工作,工程早已开工了,施工员还没熟悉懂图纸,那怎么干啊?第三件事是某位干部在一次会议上讲到他如何表扬某个抹灰班女工,她工作带头劳动积极。她在班里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我们就是要树立这样的榜样··我感觉到指挥部经常关心工地,看起来是在管理施工,实际上模糊了自己的职责,也干预了施工单位的工作。事实证明这也正是施工方背包袱的地方。
从这些事可以看出来,这里一些人的工作方法,不是正常的甲方乙方的关系,直接干预,是当前不协调的重点问题之一。
按常规,甲方就是抓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按预算按图纸,按定额管理。其余的事务,均由乙方自主管理,目前插手太多,必然造成混乱。我的这种观点,直接与指挥部某些干部之间相矛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作为甲方主管技术人员,日益发挥着与施工方协调配合的作用,工地的状态在起变化,而有些矛盾也逐渐转向我了。这就为我命运的转化埋下了伏笔。
其实工地的矛盾,还有其内在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上层领导的常规化操作和当时社会上实际形势演变造成的人心变异,最终造成上面热下面冷的局面。这些原因也是我后来逐渐感悟的。
简单的讲,甲方与地方相关单位都以惯常的方法运作着,而当时的实际作业的人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行政上指挥部的人,技术上双方的施工人员都不协调,哪来的生气勃勃的局面呢?
这就出现了正如林局长对我诉说的“除了美人计,什么办法都用上了,无济于事,工人仍然躺在房顶上晒太阳不干活”的半瘫痪局面。
这里还要提一件意想不到的怪事:那日,为某项目要改变设计,指挥部宴请市设计院相关领导,酒宴散场时剩下有一瓶好酒,处长授意我送给那位主事的工程师,我送了过去,他接受了也放进了自己的背包里了,却同时对我说了一句话:“请你们放心,我不会按时给你们完成那工程设计图纸的!”当时在场的人很少了,我怀疑自己听错了,看了他一眼,那位工程师,定定地盯住看着我一眼,那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你没有听错。我也确信自己没有听错。那为什么,请吃了酒又收受了一瓶好酒,得到的话是相反的结论:“我不会按时完成你们所需要的图纸的”?答案后来我才弄明白,我仅仅是主管,应该请领导出面,对不起,不侍候你们!
这是技术上的故事。实际上,工地现场也是这样的格局。你们请市建委请公司领导,与我们工地和工人有关系吗?可以说句粗话,整个儿用力用错了地方,拍到马腿上去了,当然是“除了美人计,什么都使尽了”也无济于事的。
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都变着法想赚钱。例如建筑公司的某建筑队,就首先试行着承包制。王队长就跟我说过,“三队张队长,承包了一个项目,当场就拍板签字,一大包现钞就提溜着回家了”。
在如此的大背景下,我们指挥部只是对上着眼领导层热情周旋,对下着眼于对先进鼓励,对部分人的物质奖励,却挫伤了乙方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再加上现场施工人员间的冲突矛盾,没有照顾到乙方某些技术关怀……老实说,在当时的形势下,脱离实际的官僚体制和按老经验办事的思路加上外行,不把事情办砸才怪呢。
我自己没有多少才能,但对这些问题我深知,作为甲乙双方,至少懂得要尊重对方基层的权益,在技术上关心照顾,但事实上有些小事却在损害对方利益,更不用说被人身斗殴这样的事缠着。
有一次,老常曾要我教给他一些“梁板计算”知识,说:“小齐他们真敢欺侮我,和我辩论钢筋受压区受拉区什么的,让我难堪。”
我笑着说,图纸是现成的不用计算,你们相互斗嘴没意思。
这样恶劣的人际关系,哪来的正常局面呢?

矛盾的转化

回顾一下招我来的原因是为了“求援救急”,其实这里需要的是理顺和疏通。我逐步介入,好些事我站在第一线来处理,双方关系逐渐好转,工地里明显平和了好些,进度明显加快。但我只能调整理顺些技术和关系,其他事我就无能为力了。而老班底、老手法,几位科处长仍在工地里忙碌地指导着。因我的介入,有些矛盾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我。这里几件事值得一记的。
一次尴尬的午餐。那天,我约请建筑公司几位工程师来会审工程图纸,一直讨论到中午仍在下雪,第一建筑公司在沧口,离工地有几十里路。按往常情况,甲方该有便饭招待的。那天我也没有特别打招呼,等找到食堂,食堂回复说,科长没有通知,没有准备午饭。那我就只能对建筑公司的工程师说声对不起,只好送走他们,不想汽车也没有。“你不是科长,不能调动车辆”,他们说科长上街买扫帚去了没有回来。这样无饭无车干耗着,使我很难堪也很为难。
我请乙方工程师们来研究工作,管理科是知道的,把我闪在这里,我很火。但此事有人汇报了,说我在伸手要官。这是我第一次发了火,也第一次让人们有议论——朱林根伸手要官。天晓得!
二是说“别人插翅,你是摘翅”。每天早上班,院会议室有个例会,那就是科长级的会议,也让我参加。我去了几次发现会议徒有形式,只是些生活上行政上的事务,少有实际内容。我工地活一大堆,哪有时间去参加这样走形式的例会,就不去了。但这事也引起反应,
财务科长对我说:“别人争当官插翅”,你是自己“摘翅”,叫你当官你却还推三阻四地不去。据说这也在部分人员中造成不良影响。我觉得好笑。
三是“谁在浪费”。我是被房处长调来的,我也很敬佩他的忠厚为人。但在工作上他随便插手,不管什么时候总是以节约防止浪费等为前提的。疗养楼选用的是进口的柚木地板,价格昂贵。但每箱中木料的色泽并不一致,甚至还有个别残缺品。如此昂贵的材料,我是尽量先将色泽一致的使用在正厅大间里,把次质的暂时存放,安排到附属房间里去使用,这种方案不会丢掉任何一块木料。房处长见到色泽不一致的或者有残次的被挑选出来,就以为这是浪费,现场去直接指挥,叫都用上,但这样一来,每箱中少数残缺的就丢弃不能要,只好当柴火烧掉了,真是可惜。这样就改变了我提出的物尽其用的方案一一究竟谁在浪费啊?类似这样的干扰经常发生。再如少量的临时用工,零星的土方量计算等,那都是不值多少费用的事也常有发生争执。这样的干扰,对工作的掣肘,使我厌恶烦恼。房处长修养好,而我可能暴怒不羁。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疗养院闲人多,人们印象中我和房处长关系紧张。
四是局长的看法。某日,国家局来了一位局长,他的到来对疗养院影响真的很大。在我看来,国家局的领导一定很精明,明事理、见多识广。当时是希望能得到领导理解和鼓励,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在局长临走前,我请求约见。没想到见面后,他第一句话是:“你就是朱林根啊?你还来见我(潜台词是我还想找你呢!),我来这里时间不长,听到的可不少,有一个人说你,有两个人说你,有那么多人说你,我想,我对你的看法总不会错了吧!你总对老房有这么大的意见,他究竟怎么了?”局长的话停住了,局长的话使我完全懵了,这跟我想象的完全相反——既然领导也是这样的看法,我也就不想说别的了,我只是说:“老房是好人,忠厚老实!”“你还说他老实,那你们怎么就闹出那么多矛盾了呢?”局长不解地又问了一句。我一时语塞,
稍后我郑重地说了一句:“因为他妨碍我的工作!”我不想说下去了,就简单搪塞几句告辞了,自此心里背上了少有的包袱。
我在回想着,局长说的“那么多人都在说你……”的那句话,当时疗养院正在建设中,可是相关的行政和医务人员已经集中了三四十个人了,他们就看着搞基建。我跟老房之间仅仅是工作上的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原先那些矛盾转移到我身上来了。那么多人看到了,就有那么多人说了,让局长感觉到全部都对我有意见了。
我想起了有人说过的看客的力量!
这次谈话对我有巨大的影响。我来疗养院,尽心尽力,为扭转工地的懒散半瘫痪局面一直在努力奋斗,而且有了明显的改观,自己的工作就这样被动和别扭地进行着,我感觉有劲使不上挺难受的。如今上级领导上也有这样的概念,真是令人失望。

我立“军令状”

5月的一天,林局长领我进了工地,指着现场,他对我说:“你看看现场工人躺在房顶上晒太阳,就是不干活。我是除了美人计以外什么办法都想到了,工程就是上不去。”
在现场,林局长说,三号楼是上级要求限期完成的工程。
面对现状,我心里明白工程进度上不去,原因很多,就说,行政过分干预和管理杂乱是主因。我停了一会,半开玩笑地对局长说:“那这样吧,就三号楼工程,我来领个军令状吧。”
局长很认真,当天下午就召开指挥部会议,要我表态,并让我提出限期完成3号楼工程的所需要的条件。
我在会上表态,按目前进度情况看,若是组织适当,做些整顿,施工进度,可以在上级要求的期限内竣工,于是我就表示:“我可以让你按时接收房门钥匙就是了”。此话一出,会场上气氛立即显出少有的激动,好些人都觉得新鲜。事实上直到会后一段时间里,指挥部的各位对我有相当的器重和尊敬,因为三号楼要限期完工竟然有人直接承担下来了,当时,这可是一块硬骨头啊!“那就提出你的要求和条件吧!”几位领导几乎在同时向我提出问题。
我下面的发言,却使他们有些“找不着北”,更有些意外,我说:“我要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从现在起,凡3号楼工程由我独立统管,请其他人员不要随便介入。”
“我们可以给以某些物质上的照顾,你可以考虑提出来。”一位副指挥提出来给我方便条件。
“我不考虑给施工方他们特别的物质奖励和照顾一一用工用料要进度,讲质量,一切按工程预算、按定额管理就可以了。”这话使会议上的各位有些愕然。当然是更加皆大欢喜了。在人们兴奋和怀疑中的关注中散会了。
我“立军令状”保证按时完成任务的条件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由我独立经管,其他人不得随意去指挥。我提出来的,既要抢进度又没有给予特别的奖金或物资照顾,这在当时的指挥部部成员们都没有想到的。尤其是最直接有责任的几位,如老常、老房和杨科长,其实我真的没有什么秘密武器。我只做了一件事:理顺关系、严格考核。
林局长所讲的“除了美人计以外”所有都努力到了,实际有些事,正如材料员老李所说的是“没事找事”。就是指的甲方指挥部人员经常进到工地,直接与工人接近(难免有些就是瞎指挥了),甚至直接表扬某个个别人,或者给某些个别人解决点物资什么的,以为这是在鼓劲,实际却打扰了施工方的正常管理,造成一些额外矛盾和管理上的混乱。
而我的条件就是免除甲方随意插手,树立施工方的管理权威。
会后我下到工地与队长们交谈,我问他们:“上面急着要安排疗养任务,指挥部责成我来抓3号楼的施工进度,你们有什么需要甲方支持的?”他们听了都笑了,说:“你自己来管就好说,你下来与老徐下棋就行了,不过老徐实在是个臭棋篓子,不是你的对手,事情由我们自己来办。”
会后,我以主要时间与施工队及施工员们交流沟通。配合施工方制定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程任务的曲线图,内容包括人工配置、材料设备供应等。双方按“曲线图”进度所要求的,调整人工和工种配置,提供原材料设备、人工材料和进度,曲线图内三个内容,反映了每一天的形象进度,谁都能看得明白。每天考核进度,共同执行,工程相当顺利地开展起来,出现了皆大欢喜的局面。最终还提前了三天完成了3号楼工程。
3号楼按时完成,实现了上级要求按时接待疗养的任务,受到上级来信表扬。周科长告诉我:“这是建院以来第一次得到上级的信函表扬。”我心里喜欢因为这是与我有关系的表扬。
后来我一鼓作气,继续努力,抓好了食堂工程一一食堂工程是以全优的标准完成的第一个工程。

工程师职称的评定

回顾自己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农村孩子,到进了解放军部队这所大学学习,我对于学习的如饥似渴,先是战友同事们,后是我的妻子,都有极端的评论,他们说:“阿林这小子,简直是个‘拼命三郎’!能不吃饭、不睡觉、不要命地学和干!”调入海军机关在管理舰队水电暖项目,我拜师求教加实干,学会了锅炉技术。调到船厂后,我干了6年电工,弄通了电器维修的技术。在营房处期间,主项还是土木建筑工程。
在北海船厂承担三千职工宿舍工程建设,那几年的拼搏,我基本掌握了建筑工程技术,又在青岛火柴厂完成厂房扩建工程,调入国家物资储备局青岛疗养院,我在工程建设方面的业绩是得到公认的。国家局评委会于1993年评定晋升我为土木工程师,正式颁发了证书。这对我是一件大事,是组织领导培养,也是我勤奋劳动的成果。可是,有人议论说我是好运,搭了老常的“顺风车”。老常是科班出身,这次应该评定为工程师。“目前是老朱主持工程,提了老常,老朱工作不好干了,只好也提了。”
对此,国家局王局长来青岛时,专门有一个讲话:“我们评委会是凭申报中列有十项经历,在船厂独立承担的大型建筑,加上个人在疗养院主持工程的表现综合情况决定的。我们国家机关评委会又不认识老朱本人。”王局长对我只说了一句话:“不要道听途说,你只管大胆放手工作就是。”王局长表态后平息了某些议论。

提前离休

通过努力,工程建设逐步走上了常规状态。后来房处长调走了,张处长主持工作。他是个热心肠,工作主动积极,言谈间善于与过去某些首长相联系。
林局长有一段时间不来工地了。一次,我在省外贸招待所巧遇他,他对我有一个交代:“那老张,他是搞政治的!”当时我顺口问他,怎么弄了个搞政治的来管基建。他笑笑不语。我以为,这不关我的事,你是搞什么的我不管,我只是搞工程的。当时我不以为然,其实我错了。
当时工程正在进行,职工宿舍楼的地皮和图纸问题提到了日程上来。这关系着职工利益,大家都很关心,我也在为之努力。可是有一次,我发现处长背着我在开会,听说是在研究图纸。我感到很奇怪。
我是工程主管啊,为什么要背着我呢?
后来,处长对大家有个交代,他说:“当前疗养院形势复杂,我们要抱成一团,显示我们的力量。建宿舍的地皮和图纸就是当前最大的事,你们要服从这个大局。这事关今后工作的问题。”这种话语和腔调,我听了觉得很别扭。自此,宿舍工程似乎是某些人手里的一枚棋子。一次,在大会上,他顺手甩出一摞图纸,讲述着他这段时间的“独特成就”。小刘在一旁对我悄悄说:“这哪里是在谈工作,把图纸用作筹码,完全是在显示自己的!”
从此,我看到一些小动作,我完全被架空了。
多少年来,我热爱工程技术,为了工程,我可以默不作声,也无所谓吃亏还是占便宜,别的我都可以接受,可是,这次可是触及我的底线了。我无法适应。于是我打了报告,申请暂时休息。谁料想,他们立即给我办理了离休手续。当时给我办离休手续并不符合有关规定,后来又给我补办了一次(至今那补办的证件上留下只有钢印没有照片)。
事实上,提前离休,不只是在经济上我吃了大亏,失落感远远超出当年脱下军装下地方的痛苦。时隔多年后,有次闲谈,处长说:“老朱,你当年离休,什么待遇也没有。”是的,可这证明了什么呢?

作者主持建造的疗养院工程.png作者主持建造的疗养院工程

作者主持建造的疗养院工程1.png作者主持建造的疗养院工程

疗养院建院30周年合影.png疗养院建院30周年合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阿林丨第四卷 重来的人生·第三章 调入疗养院(《朱家有我》连载16)》 发布于2025-11-5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