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高丨南行杂感 - 世说文丛

赵守高丨南行杂感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前记

2001年5月15日凌晨3时许,上海—青岛2106次列车,在“哐当哐当”的轰鸣声中,平稳地经过济南向青岛驶去。此时此刻,车窗外漆黑一片,但我没有一丝睡意,看着车厢里一个个年轻的熟睡的学子,一种异样的感觉突然涌上心头,我觉得好激动,六天来我独身一人带领55个职专的青年学生第一次离开家门,远赴千里之外的上海,参加历时六天的法律大专考试,这难忘的行程一幕幕在眼前不断闪过,我拿出笔记本,在膝盖上,随着列车的颠簸,记下了我一个个零散的思绪,这横七竖八极难辨认的文字,就算是我的南行杂感吧!



爱美对青年人来说是“扑不灭的火焰”。

(55个学生穿戴打扮得是那样靓丽,不少学生几天换了几套衣服,最令我惊讶的是:40个女同学穿的鞋子没有一双是重样的!)



爱情对青年人来说也是“扑不灭的火焰”。

(此次南下高考,同去的是55个学生,男14人,女41人,那种公开表现恋人关系的就有六七对。这个比例之大是惊人的,且其中还有几对是表现很好的干部同学。所以做教育工作的要正确认识青年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规律,因势利导做好工作。)



爱情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她不怕任何人的目光,不惧任何人的语言,更不怕皮鞭。

(火车上那几对恋人大方地靠在一起,耳鬓厮磨,旁若无人;餐桌上从容地坐在一起,分享美食;一路上捉对成双,窃窃私语;宾馆里也是大方地一起说笑、打扑克。这就是当代的青年学生,他们认为恋爱是理直气壮的,光明正大的,豪情满怀的,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



爱情是一团火,她只想燃烧,只想发光发热,从不考虑她的结果可能是一团灰,一缕烟。

爱情是不计后果的,她不需瞻前顾后,不须仔细斟酌,她只有勇往直前……

(我看到这些青年学生的爱情是如此热烈,如此勇敢,但我也想到了他们的结果,可谁能说服他们“奔腾的热血”“狂颠的思想”呢?)



发明“一见钟情”一词的人是伟大的。

(回青的火车上,短短19个小时的时间,同车厢的一个大学生——自称哈工大的——就把我班一女生的魂给勾去了。可以断定,她如痴如醉地爱上他了。爱他的潇洒,爱他的甜言蜜语,爱他的一切。我三次支她出来,叮嘱她在车上对陌生人不要接触,更不要留姓名、电话,可她三次又坐在一起了,促膝挨头,窃窃私语,同学侧目、老师规劝,她都无动于衷。看她“灵台无计逃神矢(丘比特爱神之矢)”的样子,她宁为他献出一切也在所不惜,就是死了也幸福了一回。我不由得佩服“一见钟情”一词的伟大了。)



“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这大概是巴尔扎克说的吧!这话是多么正确啊!

(看到上面提到的那个纯情少女,或情窦初开的少女,我不能说她作风不检点。只是感到她太单纯,太幼稚,或者说是太可怜,太可悲了。因为她是个弱者。她想不到那个风流倜傥的大学生可能是一个情场老手,或者是一个情场杀手,或许在他手下玩弄了多少像这女同学一样的女孩子!摧残了多少单纯善良的少女。女孩子,你们可要擦亮眼睛啊!)



有的人和动物没有根本的区别。只不过是多了层虚伪的外衣,多了颗狡诈的心,多了一个别人看不到的卑鄙龌龊的灵魂罢了!
而动物甚至没有这些虚伪的东西。

(这还是由上面那个“大学生”引起的感想。“可敬”的大学生,你可能真对我那女学生有好感,可能你的谈吐文雅潇洒,可能你对她热情体贴,可能你对她赞美奉承,但你能爱她吗?你堂堂的名牌大学生能爱一个18岁、啥也不具备的劳动人民家庭的职高生吗?你只是利用了少女的那种渴求异性的纯真的怀春之心,而做你卑鄙的勾当罢了。你这样做未免太狡诈、太龌龊了!)



人为什么要长大呢?人长大须要告别天真、纯洁,告别坦诚,告别与人交往无须设防……
大学对小学、中学是一种进步,抑或退步?有的大学生变得狡黠、诡谲、放浪形骸……

(看到同车厢那群所谓的大学生,粗俗、下流、卑琐,我不知是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是这种派头,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进步。)



什么是知识?X+Y、线形代数、遗传工程?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在土圪垃里活了一辈子,知道正直、善良、勤劳,知道尊重、谦恭、已所不欲,毋施于人,这不是知识吗?

(这还是由那些大学生想到的。我尊敬那些没有文化的善良的、正直的劳动人民,直到今天他们仍然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再见了,上海!你不属于赵守高,而赵守高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上海,你是属于年轻人的!

(这是我在5月14日早晨全体同学会上,讲话时随口说出的一段话。道理很简单:青年人是世界的主人。)

十一

青年人爱美,为了美他们刻意追求,奋斗不息;青年人爱音乐,他们视音乐为生命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青春的一部分。为了她,青年人如痴如醉,迷恋癫狂。

这些青年人喜欢的音符能告诉他们些什么呢(特别是那些考试门门不及格的学生)?音乐对青年人来说是生活的发酵剂?兴奋剂?添加剂?镇痛剂?麻醉剂?抑或是毒品、安眠药?

(看同学们个个都带有随身听、CD机,有的价格不菲,顺手拿来几个听听,什么音乐都有,通俗歌曲、管弦乐……我自小是音盲,但我敬重音乐。可我怀疑这些年轻人不一定真的懂得音乐的真谛,也可能是说别人不懂得的人,才真正不懂得音乐。)

十二

我是个音盲,读不懂音乐。音乐的旋律、主题、语言、意境,我都不懂,但我觉得现在流行的一些歌像“念课文”,没有旋律。有的歌手千篇一律的“爱、爱、爱”,没有形象思维,苍白空泛。我真不明白青年人为什么喜欢它。

(还是不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吧!你已经过了明白的年龄了。)

十三

×××是我很欣赏的、不错的、有水平的女干部,没想到她却和我认为品质很坏的男同学拍拖,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真的不明白了。是我看错了她,抑或是看错了他?还是把她俩都看错了。

(当老师看到自己欣赏赞美的东西坍塌,心情可想而知。一个很一般的女同学帮我作出了答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我的妈,世界是这样的吗?)

十四

教学10个月,我无数次哀叹:“不是世界欺骗了你,而是你看错了世界。”赵守高,你怎么老看错世界呢?

(这算是我对“杂感十四”的回答吧!)

十五

“人之患,好为人师。”作为一个教师,面对如此急剧变革的时代,老的“教具”不能用了,老的教法不管用了,老的思想不适用了。要想继续捧住教师这个饭碗,继续吃这碗“坚硬的稀粥”,就得改变观念,适应现实,要“看得惯,心不烦”……

(旅途中和这帮十八九岁花季雨季的孩子们共同生活了六天六夜,接受了许多崭新的东西,也有看不惯的东西,但“无可奈何花落去”,新的东西一定要战胜旧的,对新事物不接受也得接受,尽管有时这种接受十分痛苦,十分无奈。)

十六

上面的这些胡思乱想,是耶,非耶?这说明了什么?是一个老年人对青年人的嫉妒、哀鸣,还是什么?是有益还是有害?

(不要永远标榜自己“年老,思想不老”,应该承认自己的思想与时代的差距。有时发发牢骚、宣泄一下,未尝不可,但老是哀鸣,老是“九斤老太”看不惯,可就是一种病了,对自己对学生都是有害的。)

十七

对人不能一概而论,对上海人亦不能一概而论。说人家“精门槛”,不能不说是“酸葡萄”哲学。上海的今天是上海人创造的,你们说上海人不伟大吗?应当给“精门槛”正名了。

(看看上海的变化,上海的崛起,就不要瞧不起“个矮面瘦”的上海人。只能折服他们的伟大。)

十八

“从小看大”“从外看内”。出门在外六天,孩子的一举一动,就可以看到他的18年!掩饰是不行的。

(孩子们在外的表现,清楚地凸现了他们的品质、作风。)

十九

一个人素质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个人的修养,家庭的熏陶,环境的影响,经济的制约,学校的教育,乃至……

(此次外出,同寝室的綦×引起了我的注意:文明,有教养,大方,待人接物有礼貌,有“眼色”……我在两次会上表扬了他,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家庭环境好,父母教育好。由此引发了我上面的认识。)

二十

与穆××同学谈话,她平日木讷、寡言。没想到这次竟开金口了:“赵老师,你永远不会了解我们年轻人,不会了解你的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副面具,展示给你的永远是那副假的,包括你认为最优秀的、最欣赏的干部。因为我们之间有年龄的差异、年龄的鸿沟!”“我们有自己真的一面,但它不属于你、永远不属于你,也不属于家长,她只属于我们自己,或我们小圈的一部分人。你自诩要走进我们青年人的世界,是永远不可能的。”“赵老师,你听了这些话别难过。我是看你对我好,对我真的好,才说实话的。你想想,你年轻的时候,对你的老师说过真话吗?”好呀,真是“石破天惊”“振耳发聩”的一番话语。

教育真的是这样苍白无力吗?我的“布道”,我的献身,我的爱就这样一文不值吗?如果真的如此,那也太悲哀了。

(这个女孩子说的有一定道理。这说明师生之间“理解”“沟通”的艰巨性及长期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想让青年人接纳你,你要付出你的一切!)

二十一

“学生中对老师真情者少,持之以恒者特少。”这是一个长者从教一生发出的感叹。“老师中痴情者多,自作多情者特多。”这是一些顿悟者发出的忠告。

赵守高,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你如此苦心,如此痴情,究竟图个啥?你是否也自作多情?难道你属例外?

“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者谓我何求。”“知我者在青林黑塞间乎”?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不是阿Q精神胜利法,也不是“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人活着总要有点追求。既要追求,就要付出,可能“付出”就是幸福,投入就是幸福,多情总比无情好!)

二十二

看一些学生拿家长的血汗钱挥霍无度,毫不心痛,我心如刀绞。我知道这些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有的人根本不是来高考、来拼搏,他们是借机敲老爸一竹杠,到上海滩来潇洒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此次到上海,除必缴的车费、旅馆费、集体就餐外,几乎很少花钱,可那些“阔少们”有的怀揣好几千元,狂饮乱吃,胡购乱买,一副大款的派头,可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买一斤青菜也要算一下价格?)

二十三

此行中有几个很不错的男孩,稳重,文明,有教养,爱学习,有的长得也很不错。可据了解,他们都没有“对象”。与几个较熟的女孩议起此事,她们都不屑地说:“老师,你真是土得盖帽,到今天连‘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都不懂。像他们这些木头,有什么意思,有什么情调,标准的傻帽一个。”听君一点拨,我恍然大悟:那些不会蹦迪、溜冰,不会“练歌”、抽烟、喝酒、吹口哨、打响指、不会脏话、不会上网、不会“KISS”、拥抱、不会……的,都是“木头”。女孩子们认为不浪漫,没情调,不现代,少激情。

但我不明白,为何很优秀的女干部,也能和这些小哥气十足的纨绔子弟“相爱”呢?

(世界太大了,你不明白的事还多,慢慢学着吧!)

二十四

“少女怀春,君子好逑。”老祖宗的话确实有生命力,言之不谬。
这六天我算领教了,学生们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青春教育课。

(老师也是学生,应永远接受再教育。)

二十五

女孩子爱吃零食。这是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不值得大惊小怪。它可能有生理及社会原因。“存在即真理”在此得到了证明。

(这是我接受的又一个教育。)

二十六

每到一个地方,我很注意观察那里人们的精神面貌。清晨,跑步打拳晨练的老人;早市,摩肩接踵采购的家庭主妇;白天,街市上匆匆赶路的行人,商店里各色打扮的男男女女……

我在上海看到的是一种朝气、乐观、向上、健康、昂扬、蓬勃、自信、幸福的“精神面貌”。尽管上海是一个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也有下岗失业、失意者,也有为孩子上学一筹莫展者,但绝大多数人,少年、青年、成年、老年人的精神状况都是充满阳光的。

这是一个城市的“城徽”,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怪不得很多高中毕业生把上海作为考学的第一选择。)

二十七

一些好同学多次问我:“送走我们班你打算干什么?你还要教学吗?赵老师,你别教了,反正我们毕业了,你身体不好,休息一下吧!你教我们太生气了,有的同学也太令你伤心了。”听了这话,我好感动,我也感谢他们。我委婉地回答:“我教你们,身体不好,难受,但如果不教,在家休息,仍然难受,那怎么办呢?”学生黯然说道:“那你还是教呗。”

可我还教这帮不懂事的职高生?我彷徨。

(懂事的孩子啊!你说出了一个让老师痛苦的难题,看来我得进行痛苦的抉择了。)

二十八

世上有些东西就是白给我都不要,甚至倒贴钱我也不要。

但有些东西,我苦苦地去追求它,甚至愿以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它。即使得不到,我亦在所不惜。

(这是一个同学为某一事激将我时,我不假思索脱口说出的一段话,很流,很畅,因为它盘踞在我脑海里已经大半生了,它已成为我的座右铭或人生准则了。)

二十九

这次南行所见所闻多矣。有个别同学的劣根性暴露无遗。自私、无知、空虚、匪气、痞性、摆谱、夸张、恶作剧,以损人取乐,一言以蔽之“坏”。尽管刻意以名牌包装自己,但还是令人作呕,令人憎恶,令人侧目。

由此使我对“哲学”“辩证法”产生了怀疑,这个别学生的“坏”,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人之初是“性善”还是“性恶”?

(我一生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所以有时失之偏颇。可能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

三十

有人说:革命时期一个星期学到的东西要比一年还多。

我此次南行,不到一个星期中所见所闻、所学到的东西,确实比一年还多。

(很感谢这次“神圣的使命”,它使我收获多多。)

三十一

旅途中开过几次会几次提道:人最根本的品质是善良、正直、勤劳。这可能是酸得发馊的“教条”了,但我坚信。现代人说:善良会遭恶人伤害,正直会被奸诈欺骗,勤奋只能受贫。即使现实果真如此,我仍坚信不疑。

(这不是“精神胜利”,我只求活得踏实,活得平安。)

2001年5月15日——5月17日

后记

胡思乱想,信笔书之,颠三倒四,不成文章。满纸荒唐,谁解其味,作者不痴,辛酸自知。

这是十一年前写的杂感,时间又过去了十多年,青年学生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文中引我感动、惊讶、不解者,在今天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有过之而不及,都已见怪不怪了,甚至你认为更出格的事也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我还是很珍惜这篇东西,因为它记录了我当时的真情。

2012年6月

youth.png 图文无关


赵守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赵守高丨南行杂感》 发布于2022-7-24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