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信仰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信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要回答“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信仰”,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信仰”。易中天教授关于信仰的定义是:“对超自然、超世俗的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个定义比词典辞海的定义要好得多。不过也不太完善。
信仰在中国文化里有时作名词用,有时作动词用。易教授的定义既有名词的意思——超自然超世俗的存在;又有动词的意思——坚定不移的相信。但是,坚定不移的相信在世俗社会里是个常见的说法。这个说法表达的是一种理性的意志力。而相信信仰就不仅仅是个意志力的问题,而是唯一的、纯粹的、不能用于世俗社会的情感表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虔诚。虔诚与忠诚不一样:虔诚是理性不在场的情感表达;忠诚是理性在场的情感表达。虔诚一般只能用于信仰;忠诚是一种理性选择的情感表达。所以对信仰的相信,就不是“坚定不移的相信”;而是无原因、无条件、无目的、无功利的理性不在场的绝对相信。所以在汉语里给信仰的定义既要体现名词信仰的意义;又要体现动词信仰含有的绝对意义,实际上就是迷信。但是迷信只能用于信仰。人世间没有值得迷信的对象。对人世间的任何东西迷信,都是愚昧。
为什么信仰必须是“超自然、超世俗”的存在?这个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必须面对的两大问题有关。
(1)科学能解答的问题。
像大中小学课本里的知识,以及各种原理、定理、定律、法则等,都是科学能解答的问题之答案。这类知识浩如烟海、不胜枚举,是一般的读者都知道的知识,这里从略。
(2)科学不能解答的问题。
例如人是什么?人是从哪里来的?水为什么往低处流?树上熟了的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其他方向掉?万有引力是从哪里来的?天体间的星球为什么会有运行轨道?谁安排了星球间和谐有序的运转秩序?婴儿为什么一下生就会吃奶?婴儿为什么会有审美意识?人的思维、情感、善恶、审美意识等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动物为什么会有发情期?谁设计了自然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生生不息的规律……
——这里挂一漏万的科学不能解答的问题,属于先验问题,这类问题只有信仰才能提供终极答案。这类终极答案叫先验论。先验论属于实践中不可以运用的知识,与实践中可以运用的知识互为依存,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都是在知识体系中才有价值与意义。离开了知识体系,知识便失去了终极力量的支持而不能自圆其说,没有逻辑力量。传统文化里的“忠孝仁义礼智信”,虽然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却经不住逻辑的检验。下面谈谈这个问题。
中国文化认为,人只有成为“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人,才是合格的人。这是中国文化对“人是什么”的基本定义。为什么宗奉这样的“基本价值观”?这个“基本价值观”,源于先秦人创建中国文化、汉宋大儒完善中国文化时,宗奉这样的价值理念与宗旨思想:东周列国经历了长达五百余年的诸侯混战、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的时期。先秦人都认为,要想有个安定的社会,必须建立一种君主与所有人都信守的社会制度。只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便会有个良好的道德伦理社会,才会国泰民安,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先秦人并不反对君主统治,反而认为必须维护、并强君权统治。
因为东周数百年中,虽有西周延续下来的周王国君,却是君主虚位,君主统治不了全国,诸侯拥兵自重,不听君主号令,各自为政、称霸称王、相互征战,这是东周社会长期混乱的根本原因。究其原因就是:社会没有一个有利于君主统治的体制。所以先秦人虽然有诸子百家争鸣,他们创建中国文化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为了维护君权统治。法家从法制的立场出发、儒家从道德的立场出发,设计规范所有人行为的社会道德伦理与政治体制,创建有利于君主统治的社会。
秦统一中国后确立的中央集权制,从政治上完成了先秦人设计国家体制的理想,西汉则把源于孔孟教诲的“忠孝仁义礼智信”明确为基本价值观与社会伦理原则。确立了三纲五常的礼制社会。于是,先秦人创建中国文化时设想到的社会基本完成。汉宋大儒则以“基本价值观”为核心成熟了中央集权制赖以存在的意识形态文化——历代推崇四书五经。
不难看出,“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一套有利于君权统治的“基本价值观”。但是维护君权统治,仅有先秦人对东周数百年诸侯混战这个理由是说不过去的,何况君权统治并非这个理由的绝对保障。凡事都有本源,君权统治的本源是什么?换言之,君权来源于什么?
这个问题先秦人创建的文化里没有明确的答案。能见到的唯一说法是:“君权神授”。但是中国文化里没有对神的信仰。这里的神其实没有人相信。例如,社会上长期流行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之”“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等说法,说明大家都不相信“君权神授”。所以“君权神授”是个不成立的伪命题。所以由“君权神授”派生出的“维护君权统治”这个宗旨便不能成立;所以为了维护君权统治而产生的“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个“基本价值观”,因为没有终极力量的支持而变得苍白无力。也就是说,“忠孝仁义礼智信”由于缺少终极力量的支持而没有逻辑力量。
不难看出,“忠孝仁义礼智信”不是知识体系中的知识。而是属于“离开了知识体系,便失去了终极力量的支持而不能自圆其说、没有逻辑力量”的知识!所以“忠孝仁义礼智信”仅是中国文化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离开中国文化半步就没有说服力了。
众所周知,价值都是普世的、绝对的。不必说数理化中的那些定理、定律、法则的价值在全世界永远通用;文史方面的价值又何尝不是普世的、绝对的?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因为这些文学名著含有人类共认的普世价值。例如,“历史无规律”论是普世价值。因为欧洲历史与中国历史、与俄罗斯历史、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历史完全不一样。所以作为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应该有普世意义,否则这种价值观就应该怀疑了。这里说的普世意义,就是含有经得住科学检验、经得住逻辑检验、经得住历史检验、能为人类都接受的价值。
人类社会进化到今天,人人都明白: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接触的、知道的、使用的价值,都是普世的、绝对的。在全球化的时代,在世界变得像一个鸡犬相闻的村落的今天,已经不存在相对价值!那些动辄拿相对价值说事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昧着良心说假话,反对普世价值的人都是看着、用着、享受着普世价值给他带来的优裕生活,嘴里却反对价值是普世的、绝对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文化里没有先验问题。也就是说中国人提不出科学不能解答的问题,不可能想到信仰的问题,所以中国文化没有出现信仰。既然中国文化没有科学不能解答的先验问题,也就不存在信仰提供的实践中不可以运用的知识与实践中可以运用的知识构成的知识体系。中国文化没有形成“知识体系”,是“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个基本价值观没有逻辑力量的根本原因。
当然,信仰必须是“超自然、超世俗的存在”这个问题,还与人类必须面对的哲学根本命题有关:
“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是哲学的根本命题。这个根本命题虽然是人类必须面对、必须解答的,却是科学解答不了的。这个命题含有的意义只有信仰才能作出解释,给出终极答案。众所周知,哲学是决定文化面貌与发展方向的核心力量。但中国文化没有“哲学的根本命题”,未能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所以,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无人的文化”并非危言耸听。由于不知道“人是什么”,不可能明白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然而“认识你自己”是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更是一门人生应该做好的功课。
所以,让人不明白:既然中国文化没有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历代那些研究中国哲学的文人到底在研究什么?难怪千百年来研究中国哲学的文人多如牛毛,他们皓首穷经的研究,竟然都成了无效的劳动:
(1)不解决吃饭问题——老百姓长期受贫困的煎熬。包括大唐盛世、大汉气象、康乾盛世在内,历代都有“人相食”的惨剧发生。史书对此都有记载。
(2)不解决历史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问题——中国蹒跚在两千多年的农业文明社会里长期停滞不前。二十世纪中叶上山下乡时,我们这些老三届发现:农村大都点煤油灯照明,都使用两千年前的锄、镰、锨、镢、木犁从事农业耕作。这就是“五千年文明史”的国情。
(3)中国文化一直没有数学、没有逻辑学、没有科学,体现中国数学最高水平的《九章算术》仅有原始的、简单的算术,连平面几何都没有。科学定律都是用数学计算出来的。没有数学哪来的科学?
(4)由于中国文化没有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中国人并不清楚自己具有哪些天性能力;也不清楚这种天性能力因为是上天赋予的而天经地义;更不清楚这种“天经地义”在实践中转化出的权利,是神圣的、不可剥夺的、不可侵犯的。所以中国人没有权利意识。——这个问题,换种说法也许更容易理解:因为信仰是绝对的、神圣的、至高无上,所以信仰赋予人的天性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在实践中转化出的那些权利,便有了天经地义的意义!这是“天赋人权”的由来。 
仅上述四点,就自上而下地形成了清末民初伟大的民族共识:中国文化落后了。这个民族共识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中国文化之所以没有解决哲学的根本问题与圣人有关。中国人崇拜圣人,认为圣人无所不知,圣人的话都是对的,圣人成了真理的化身。创建中国文化的先秦人推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六合之外”就是东、西、南、北、上、下之外,也就是吃喝拉撒之外、生活环境之外、世俗社会之外——所有的现象与问题都“存而不论”。哲学的根本命题属于“六合之外”,所以中国文化不可能解决哲学的根本问题。“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这个自我封闭的文化理念禁锢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科学属于“六合之外”的问题,所以中国文化没有科学,在基本价值观上就早已命中注定了。
既然“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中国人怎么可能关心先验问题呢?一种文化没有先验问题,又怎么可能有信仰呢?但是没有信仰,这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就没有终极力量的支持,“忠孝仁义礼智信”就没有存在的逻辑基础,没有说服力。
在基督教文化世界里,凡是上帝赋予人的能力与权利都是不可动摇、不可让渡、不可侵犯的。正是由于这样的信念,二百多年前的北美大陆人,才因为微不足道的三便士茶税,与大英帝国爆发了战争。三便士茶税微不足道,但是三便士茶税含有的权利意义重大!所以北美独立战争根本不是教科书说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争取民族解放的问题。而是上帝赋予北美大陆人的权利不可让渡、不可侵犯!
 应该看到,推崇“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中国文化养育的中国人,凡事讲究实用,讲究解决实际问题,讲究眼前利益——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意识习惯。先秦人创建的文化实质上就是实用主义文化。长期接受实用主义文化浸淫的中国人,不可能考虑与实际生活无关的问题。既然“信仰是超世俗、超自然的绝对存在”,那么,实用主义文化中的人怎么可能考虑“超自然、超世俗”的问题呢?所以实用主义文化不可能产生信仰。谈到这里,“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信仰”的答案便十分明确了:
1.中国人提不出只有信仰才能解答的问题来,中国文化没有先验问题,不可能有先验论,不可能有信仰。
中国人从未考虑到“人是什么”是个先验问题。所以任凭历代硕学大儒在“忠孝仁义礼智信”的范畴里,对“人是什么”做违背人性的五花八门阐释。
2.实用主义文化中的人不考虑信仰的问题,没有信仰需求,不可能产生信仰。
中国人对信仰不感兴趣,认为有无信仰无所谓,没有信仰一样活出境界、活出意义来。问题是,没有信仰的人,连自己是什么都搞不明白,谈什么活出境界、活出意义来?人活着,首先要活得像人,首先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中国文化没有解决,中国人至今也不清楚。
但是“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另一题目的文章了,这里不赘。读者可以参考《人类为什么需要信仰》。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信仰》 发布于2023-4-2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