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周丨谒“苏”——暮春时节登超然台 - 世说文丛

于学周丨谒“苏”——暮春时节登超然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png

景观因名人名作而扬名者众,如滕王阁因王勃之《滕王阁序》,岳阳楼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超然台因苏轼之《超然台记》。我所在的城市距离超然台所在的诸城很近,心向往之久矣,一直没能前往拜谒,今年五一假期终于成行,登临高台,参观展览,以了夙愿。

2.png

暮春时节,我与友人相约来到诸城,这里是苏轼曾经任职的密州。为了完成一个夙愿,我们决定登临超然台,与这位千古文豪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想知道,他何以能“超然”,又为何在尘世中不得超然。

3.png

五月三日清晨,清风拂面,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蓝天之下,苏轼的雕像依旧仰头“问天”,仿佛在诉说着他心中的壮志与无奈。而雕像下,晨练的人们翩翩起舞,苏轼的追求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面。在这个春天的早晨,我感受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5.png

仿古城墙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庄重而古老,墙角生长的白色花朵与绿色灌木丛在暮春时节蓬勃蔓延,为厚重的历史增添了一抹生机。站在城墙下,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岁月的流转。

4.png

高耸的超然台被绿色植物环绕,阳光洒在其上,展现出独特魅力。从图片资料看,眼前的超然台的格局规制符合历史事实,只是规模更大了。我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世界,与苏轼一同感受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6.png

一座红色的传统样式的亭子矗立在绿植环绕之中,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亭名“仰苏”,我站在亭前瞩望,心里涌出一阵对苏轼的敬仰之情。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教科书里那个“积贫积弱”的宋王朝所创造的成就或许不符合写教科书的时代追求,让我们忽略了宋王朝的辉煌,比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百姓的日子相对安稳,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发达!而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就是苏轼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人物!苏轼这位天纵之才,几乎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人,他的人格魅力、文学才华、创作能力、艺术水平和文化遗产都值得一“仰”!

7.png

一座小桥横跨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两侧垂柳轻拂水面,远处高耸的建筑群落在阳光下静穆地矗立。走过小桥,我走近超然台,试图接近千前的苏轼,体悟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渴望进取而又不得不表现“超然”的心境。
苏轼于熙宁七年(1074)从杭州通判任上转任知密州的。这是他第一次主政地方,熙宁七年腊月初三(12月23日)到任,熙宁九年腊月(1077年1月)底离任,实任两年又一月。
墙上的立体文字“虽有荣观, 远处越然”出自道德经,让我思考着苏轼在超然台上的心境。他如何在这里思考着人生的荣辱得失,他超然了吗?
初到任时,密州遭遇了严重的旱蝗灾害,民不聊生,苏轼即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又访贤民间,咨询治道,施行盖公“贵清静而民自定”之策,休养生息。灭蝗缉盗,祈雨常山,兴修雲泉,堤扶淇,收养弃婴。一年力治,密州大有改观,遂兴教化,增葺北台,名之“超然”,作《超然台记》述其思想。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余自钱塘移守胶西,……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这是抄的苏轼“超然台记”里的话,是苏轼的心理独白呢?还是故作姿态?
自从苏轼修葺超然台,几番毁损,几番重建,无他,盖因此台曾经苏轼修建,苏轼曾在此台“把酒问青天”……
这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是他词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历代论者对这首词推崇备至——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王闿运《湘绮楼词评》:
大开大阖之笔,亦他人所不能。才子才子,胜诗文字多矣。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

杨慎《草堂诗余》·卷三:
中秋词古今绝唱。此等词翩翩羽化而仙,岂是烟火人道得只字。

以上多从词中字面上理解诠释。也有论者认为这是一首“政治”含义很浓烈的曲风和折表达苏轼当时对现实矛盾心理的抒怀之作,序中“兼怀子由”乃是障眼法,以掩盖他渴望“上进”又害庙堂险恶的特殊时期特殊心理!
苏轼所作的词《望江南·超然台作》,描绘了春天景色与思乡之情,并附有关于这首词的历史介绍。我吟诵着这首词,仿佛能感受到苏轼在超然台上思念家乡的情感。
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超然台歌》,由明代学者谈纲所作。苏轼之后,“超然”成了很多文人骚客吟咏的话题。
超然台因苏轼而被书写,苏轼因“超然”而不朽!

13.png
14.png

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着“砚洗”二字,据说这是苏轼亲书,砚洗的真品存于诸城博物馆,这是仿造的。

15.png

超然台上,一群身着仿古服装的孩子在追梦苏轼的超然。

16.png

超然台下,几个儿童用画笔描摹苏轼的“超然”。我和他们一样,都仰望苏轼,都渴望进入“超然”……

17.png

抄几首苏轼与密州有关的诗词,或许能更准确理解他的“超然”与不超然——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寄常山回小猎》

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
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
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
青盖前头点皂旗,
白羽犹能效一挥。

18.png

《卢山五咏》

其一 卢敖洞
上界足官府,飞升亦何益。
还在此山中,相逢亦不识。

其二 饮酒台
博士雅好饮,空山谁与娱?
莫向骊山去,君王不喜儒。

其五 障日峰
长安自不远,蜀客苦思归。
莫教名障日,唤作小峨眉。

19.png

《登常山绝顶广丽亭》

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
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
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
嗟我二三子,狂饮亦荒哉。
红裙欲仙去,长笛有余哀。
清歌入云霄,妙舞纤腰回。
自从有此山,自石封苍苔。
何尝有此乐,将去复徘徊。
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
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

原载作者美篇  2025.5.3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于学周丨谒“苏”——暮春时节登超然台》 发布于2025-5-4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