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知丨铃木春信“见立绘”现和式风雅,浮世绘日本美学再发现 - 世说文丛

任知丨铃木春信“见立绘”现和式风雅,浮世绘日本美学再发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在日语里“浮世”与“忧世”发音相同,意为艰辛变幻无常的人世,桃山时代曾有“浮世若梦人若狂”的句子,芸芸众生不过是尘世间沉浮的匆匆过客。在中国魏晋时期阮籍《大人先生传》有“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
宋代苏轼的《登州海市》一诗里有“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一句。 浮华世间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象, 寓意为“转瞬即逝”。江户时代作家井原西鹤开创了新体小说“浮世草子”,“浮世”首先是现世之意,其次是情事、好色之意。其中“浮”字暗指“浮气”(恋情、私情),而被用来特别指代歌舞伎、娼寮等所有和风月艳事有关的行业。浮世绘在江户时代为普通老百姓所作的绘画和版画,主要题材为美人绘和役者绘。

1.jpg

早期的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借鉴了中国唐代的仕女画的艺术风格,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画中的仕女,具有雪白的肌肤,华美的服饰,其曼妙的风姿让观者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高贵与典雅。

2.jpg

喜多川歌麿创作的美人画既具有独特性又古典优雅。其画作人物构图、造型等非写实,体现了画家内心追寻纯粹、表现内心细微情感的理念。这与仕女画的表现“内在相似”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浮世绘美人画多描绘花街艺妓,画面看似艳丽华贵,却给人一种浮华艳俗之感,这类美人画中的女子粗眉细眼,鼻梁高挺,小嘴细牙,身材高挑,体态轻盈,肢体语言夸张,身着华美和服,极具装饰性,这又都是为了迎合当时市民精神上的需求。

3.jpg
鸟居清信 绘

4.jpg

5.jpg
四艺图 喜多川歌麿

6.jpg

7.jpg

浮世绘美人画的线条从中国“十八描”学到了不少处理办法,比如鸟居清长的《成人节和服》和《雏鸡》的线描与北宋宗教画家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异曲同工,柔美的线条,衣文严谨紧凑,疏密相间成韵,气贯整体;胜川春潮的《花》采用了钉头鼠尾描,下笔正锋成钉子头,收尾轻提,恰似鼠尾。

8.jpg

9.jpg

10.jpg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

11.jpg

在浮世绘美人画中相当一部分是春画,可以说著名的浮世绘名画师都画过春画,内行的爱好者都晓得铁棒滑滑是葛饰北斋、淫乱斋是溪斋英泉、国盛淫水亭开好是歌川国芳。由于浮世绘中的人物肖像画,模特基本是当红歌舞伎艺人、吉原名妓和茶屋女侍,此三类人或多或少都涉足色情行业,所以催生大量的春画也不足为奇。

12.jpg

浮世绘春画特别是极富装饰性的设色、颇具表现性的造型、灵动鲜活的细节刻画,所展示出的不仅是画家的才情、技能,更是他们肆无忌惮的创新。

13.jpg

在江户时代春画不只是娼寮里的情趣用品、夫妻间的秘宝,精美的作品还用于收藏。这类作品需要绘师功力要求很高,绘师与雕版师和拓印师协力合作。先是绘师画出来,雕版师要刻二十甚至三十多个图版,再由拓印师刷上不同的水彩颜料,进行印刷。原画中有多少种颜色,就需要套印多少次。工艺复杂,用料纷繁,成本不菲,售价昂贵。
在当时取其“春”意,讨个吉利,可以当作新年礼物,就连大名都会送精美的春画给下属。其外交合是能繁衍后代、孕育生命的好事,所以春画也叫“胜绘”,会被塞进上战场的武士的铠甲中,当作护身符。

14.jpg
菱川师宣插画《枕边絮语四十八手》

15.jpg
菱川师宣代表作《见返り美人図》 

16.jpg

浮世绘的创始人菱川师宣,他的“一枚绘”独幅版画直接借鉴明末传入日本的观赏性秘戏图,秘戏图在中国又称作春宫画,明朝中后期描述男女色情的秘戏图创作达到空前绝后的状态,唐寅和仇英是仕女图以及春宫图的翘楚,由于民间画师仿造,赝品流行于市。两位画家本是通过绘画寄托封建士大夫情怀,不承想被坊间集团化批量生产。当时的春宫套色版画著名的版本有《风流绝唱图》,菱川师宣将其改造为日本风格的黑白印刷春画,从人物造型、室内布置、器具饰物都做了本土化处理。

17.jpg

《鸳鸯秘谱》又名《风流绝畅图》,共收图一百幅(现存九十六),每图配词一首,约成书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屡次被禁。

18.jpg

以蓝、紫、朱、黛、黄,再加墨共六色套印。因通帙施以彩墨,其人物肤色、衣履饰物,窗帷器物均套印极佳。红花绿叶,亦栩栩如生。

19.jpg

除了《风流绝唱图》以外,《花营锦阵》《繁花丽锦》等在中国出版后,不久就会舶来长崎,随后被翻印,成为江户普通市民的枕边物。在中国套色版画中,标题常带“锦”字,浮世绘大师铃木春信(1725-1770)在墨汁单色印刷的基础上创始了色彩鲜艳的多色印刷法,被称为“锦绘”,形容这类画宛如织锦般的漂亮,我想这名字与明清春宫版画有着必然的联系,明清版画对于浮世绘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0.jpg

21.jpg

中国的印刷技术在明中后期水平颇高,已经具有将原本在一版上加叠许多颜色改进为多个分版套色的技术,创造出了彩色套印版画,之后运用了多版套色技术,套版印刷法源于徽州,不到十年传到浙江吴兴。铃木春信学习了此类印刷方法,并掌握利用。
他临摹了明代仕女画,风格受仇英影响,他笔下的美女秀雅婀娜,毫无肉欲,给人一种典雅梦幻的情调。他将色彩运用到了锦绘之中,创造出的明快的色彩风格和纤细优美的线条,成为浮世绘绘画最大的特征。

22.jpg
唐寅 牡丹仕女图  

23.jpg
仇英 汉宫春晓图

24.jpg
仇英 人物故事图 

25.jpg

 铃木春信喜欢运用中国典故和画题创作,他创作了大量中国古典题材的作品,像《玄宗》《孔明》等,作为“见立绘”(指在前人的画意或图式基础上进行形象新创造,将原有事物引申为另一类完全不同的事物,让场景之中的室内陈设、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有了不一样的古雅的情致)的有《陶朱公》《文殊》《普贤》《林和靖》《寒山拾得》等。

26.jpg

他画的《松阪屋野风》画的是艺妓室内的场景,屋里陈设着古琴、象棋、图书、立轴画,这与中国“四艺”琴棋书画相关。他的《闺室八景》中的《琴柱落雁》的构图出自夏圭的《平沙落雁》,经典之作《坐铺八景》系列,一方面引北宋画家牧溪的《潇湘八景》为题,一方面用日本古典诗歌的意蕴,描绘江户上层市民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情境。

28.jpg

29.jpg
铃木春信《坐铺八景之镜台秋月》

30.jpg
鈴木春信 《風流艶色真似ゑもん》

31.jpg

32.jpg

铃木春信在受中国明末清初“拱花”印法的启发下,在拓印时往往压出一种浮雕式的印痕,自成风格。即通过事先雕刻好的木版花纹,通过重力的压印使其在纸上产生凹凸的效果用来表现衣服的纹理和图案或表现特殊的肌理效果,其代表作品《鹤上的游女》中在洁白的奉书纸上拓印出仙鹤凹凸有致的翎毛,虽不施任何颜色却已栩栩如生。他所绘的《雪中相合伞》男女在黑白的对照下,收到版画特有的效果,这是因为使用拱版凸线凹线而获得精密细致的缘故。

本文首发于齐齐写网站
王韧之 原载 任性知日
2023.5.1 天津


任知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任知丨铃木春信“见立绘”现和式风雅,浮世绘日本美学再发现》 发布于2025-7-2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