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萌之丨什么是意志力 - 世说文丛

祁萌之丨什么是意志力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法国十九世纪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巴斯德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贡献至今随处可见,例如发酵、酿造、消毒、疫苗及细菌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知识与学问,都体现了巴斯德科学研究成果的泽被后世。
我在推介巴斯德生平的文章中,之所以突出巴斯德在求学、求职、科研中表现出的意志力;不仅仅是希望青少年们效法巴斯德身上的意志力;也提醒家长、教师重视学生意志力的培养;甚至,成年人也应该重视自身的意志力问题。
因为意志力在个人的生活中、工作中、事业中太重要了。


人类的经验是,很多人在学业上、事业上的成功与否,往往与其意志力的顽强或薄弱直接相关。不少智商很高、很有天赋能力的青少年,在走向有望成功的路上,跌倒在意志力的薄弱上,再也没有爬起来,成了鲁迅笔下的“庸众”,最终庸碌无为中庸俗一生。
众所周知的是,烟瘾、酒瘾、赌瘾、毒瘾已成世界的一大公害!这个公害久除不尽,且愈演愈烈,几乎成了所有国家最头痛的堕落现象酿成犯罪的严重社会问题。这个公害暗含受害者身心备受折磨与精神痛苦,都是他们的悔之晚矣。
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堕落现象无不是从个体人意志力薄弱开始的。其实他们都知道抽烟、酗酒、赌、毒是害己又害人的不良行为。却都失足在自身的意志力薄弱上。


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法国有个科学家居里夫人获过两次诺贝尔奖。人们都感叹居里夫人的卓越天才;却鲜有人注意居里夫人异乎寻常的意志力是居里夫人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主要能力之一!
居里夫人的意志力不仅表现在居里夫人在丈夫英年早逝后能坚强地从悲痛中走出来;更表现在居里夫人不辞艰辛地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中,不厌其烦地从事千百万次的科学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样的意志力不仅成就了居里夫人伟大的科学发现;也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在科学攀登的崎岖小路上,只有那些意志力顽强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就像我在介绍巴斯德的文章中说的,巴斯德从幼年上学开始,直到他毕业求职中的屡遭坎坷,到他终于能够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以及自己家庭生活忧伤的经历,巴斯德走过人生路上的每一步,无不体现了巴斯德身上那种
顽强的意志力精神,这种精神与巴斯德天才的科学思想,互映成辉为科学史上灿烂夺目的一章。
中国学生的家长们虽然都有“望子成龙”的思想意识及其实践努力。可是多数家长都努力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忽视了,甚至不知道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遗憾的是,在国学热甚嚣尘上的时下里,没有人注意到:中国文化里没有意志力这个概念,意志力是舶来品。中国人也不清楚意志力是什么。中国教育也不重视意志力的培养。那么,什么是意志力呢?
             

意志力并不神秘,也就是通常说的克制力、约束力、自控力、坚持力、持久力等集合的能力。这种能力受理性的左右。人的理性体现为:面对实践中诸多问题、事务,在“应该做,或不应该做”中做出判断与决断。理性是天生的。意志力是在理性的左右中通过一次次实践锻炼出来的。
为什么人会遇到“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问题呢?这个问题与人的天性有关:造物主造人时,赋予人很多天性能力。这些能力多是人类生存的不可或缺。但是这些能力付诸实践中如果越出理性左右的范围,就可能走向“应该做”的反面:“不应该做”。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例如物欲、性欲、情欲、贪欲、权力欲、名利欲、表现欲,以及情绪、懒惰、嫉妒等,都是人的天性。这些天性都有其存在道理。
即便是懒惰也有其正面价值,从科学的角度讲,人出现懒惰现象,是其心理释放需要减轻压力、调节身心健康的信号。但是人的理性若漠视对懒惰的正确认识与恰当干预,懒惰便会成为一种有碍于艰苦奋斗的消极力量。
中国文化否定的嫉妒,也是人的天性。不过中国人鄙视嫉妒。其实人若毫无嫉妒心,往往也没有明确的需求。这种人对外界也缺乏敏锐的审视眼光。一个没有嫉妒心的人也没有自省能力。所以在一定限度内嫉妒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天性素质。但是嫉妒“越界”了,私心也会随之膨胀形成一种不好的动机和危险的做法。所以嫉妒是在理性的左右中被意志力限制在正确的范围成为积极的力量。
中国文化鄙视的贪欲,也并非百无一是。从人类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贪欲是萌发创造力、创新力的源泉;是促进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所在。
都知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却鲜有人注意文艺复兴运动摆脱禁欲主义后,欧洲人萌发的追求富裕、创造财富的贪欲,才是推动欧洲社会大发展的力量之源。
但是不受理性左右的贪欲,却很容易泛滥成欲望横流的灾难。文艺复兴运动后期出现的奢靡之风、醉生梦死、纵欲无度等现象,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不过欧洲人是幸运的,就在欧洲即将步古巴比伦沦亡的后尘时,上帝让莎士比亚来到了世上。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哈姆莱特》风靡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立刻震撼了整个欧洲、唤醒了欧洲人。欧洲人被《哈姆莱特》剧中涵有的“哈姆莱特命题”惊醒:“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应该考虑的问题”,人生若吃喝玩乐醉生梦死,与动物有什么区别?于是被纵欲无度淹没了的理性又在欧洲人中复活了!
十七世纪第一天问世的《哈姆莱特》既终结了文艺复兴运动,又开启了启蒙运动。持续二百年、以弘扬理性为主旋律的启蒙运动,扫除了欧洲走向现代化的思想障碍,加快了欧洲现代化的步伐。
问题是惯于宏大叙事的大陆学者,只会从历史与社会的宏观视角讴歌欧洲启蒙运动的伟大意义;却鲜有人注意莎士比亚戏剧唤醒欧洲人理性中彰显的意志力,才是欧洲近代社会大发展极其重要的微观力量来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意志力与理性密切相关。如果说意志力最终体现在“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行动上;那么做出这种判断与选择的则是理性。
理性虽然是天性能力,却可能受后天外界的影响,出现理性病态畸变为简单的条件反射,这是理性的异化。其实就是理性被淹没了。所以要增强意志力,首先要坚持理性的立场不动摇。
如前所述,意志力是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但是有人认为持久的兴趣也有意志力。
其实意志力与兴趣没有关系。兴趣是一种情感现象,体现了人的心理倾向与热忱。兴趣不管持续多久,也不会产生意志力。
意志力是理性选择后产生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在理性的干预下表现为自我克制力。
苏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哪怕是对自己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这句话精辟而又通俗地总结了如何培养意志力的全部意义。意志力是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自我克制中积累起来的。所以,家教、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主要是调动、敦促、鼓励、监督学生保持自我克制的积极性。
研究过欧洲文化、欧洲人、欧洲贵族的大陆学者都知道:有意志力的欧洲人,大都属于有文化的上流社会,也就是贵族阶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大众,因为文化浅淡导致理性弱势的原因,相对来说意志力要薄弱多了。
说某个人有教养,内涵的核心意义是这个人有异乎寻常的意志力,不太容易情绪化,不太容易生气、发火、动怒。即便在很不如意的情况下,也能守住矜持的绅士风度。在一定意义上说,所谓修养,就是理性在场永葆意志力的庄重表现。
常言道“知书达理”:只有那些有文化的人才可能走进懂道理、讲道理的境界。
理性就是懂道理、讲道理、实践道理的能力。这种能力虽然是天生的,却需要后天文化酝酿中的提高。所以有文化的人与没文化的人,理性表现的质量,是有很大差异的。既然人有无文化决定了理性的差异;那么与理性密不可分的意志力,也存在文化意义上的差异了。所以没文化的庸众大都意志力薄弱。
前几年出现的“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了”“厉害了我的国”传遍大江南北。这类勃发着愚蠢与野蛮气息的说法,都是理性不在场中激扬民族主义情绪的自欺欺人。民族主义者是没有意志力的。因为民族主义者总是理性不在场说话办事。既然理性是人的天性;那么缺了理性的民族主义者,便是人性意义上有缺陷的人了。


祁萌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祁萌之丨什么是意志力》 发布于2025-7-2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