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贺兰山牌 银川火柴(火花随笔三则) - 世说文丛

张勇丨贺兰山牌 银川火柴(火花随笔三则)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贺兰山牌 银川火柴

QQ20250709-073411.jpg

一枚极具装饰效果的老火花,是“贺兰山牌”的注册商标。突出的“火柴”二字,上端是商标名称的汉语拼音分列左右,下面是一簇绿叶陪衬的红花。中心位置的圆形图内,是远山与植被的景观。一片绿色间,掩映着貌似寺庙的建筑群。
据火花目录记载,这是196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火柴厂出品的“贺兰山牌”商标,距今已整整六十年。贺兰山,地理课上指的是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山脉。《满江红》里的贺兰山,一说是河北境内的贺兰山,也有可能说的是宁夏的贺兰山。
不管怎样,贺兰山脉的存在,既阻挡了西北沙漠对土地的侵蚀,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南下冷空气的影响,使得宁夏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由此,人们对贺兰山有了一种感谢、多了一份敬畏。

QQ20250709-073421.jpg

实际上,更早时段的以“贺兰山”为名的商标,尚未显现注册的字样。它是出现在1961年生产的火柴盒面。从标贴图案可见,远处有连绵的群山、有水体的河流,近前是陡峭的山崖,还有正在施工的蓄水工程。底部的“地方国营银川火柴厂”,证明是其时工厂的确切名称。
据了解,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为繁荣市场和改善民生,以便就近解决大众群体日常生活所需的火柴供应,在山东省人民政府的支援下,由山东省内的火柴厂家调来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部分生产设备,在银川组建火柴厂。1961年投产时,贺兰山的商标就这样开始使用了。
第二年,火柴产量达到2.06万件。以1962年银川市人口数41.7万人为参照,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月约4盒火柴的可供应量。至1985年银川火柴厂达到9.14万件的产量峰值时,对照其时91.1万的人口总数,每人每月可达8盒火柴的平均拥有量。据此推断,相对于人口增幅而言,前后二十几年的火柴供应量处于明显的稳定状态。

QQ20250709-073430.jpg

1964-1965年间,银川火柴厂的贺兰山牌商标,以更为具象的图案呈现。对照1961年的标贴,当年施工设备顶端飘扬着红旗的场景,已被大坝围出一片高峡平湖的状态替代,极像是与火柴厂同时期建成的青铜峡水电站。
背景蓝黄两色的标贴,饱含前后场景的切换、寓意新旧时代的变迁。四个边角的蝴蝶线描装饰,也成为一种吉祥与美好的象征。据悉,1970年代初曾经有过卷标式样的一枚老火花,选用的是最早的贺兰山商标图。单色印刷的实效,或许还与其时紧缩的经济状况发生关联。
世纪末年,伴随全国范围内销售的萎缩和行业的衰退,至1996年时,银川火柴厂不得已退出了市场。当年的银川橡胶厂劳动服务公司实施对火柴厂的收购,成为化工系统内部的一次无奈的整合。
时至今日,已寻不到旧有的繁忙场面。留给未来的,只剩凝固的一个个难忘的历史瞬间。

2025.7.4


章贡二水合为江


3.jpg

第一眼看到火花上的大桥,以为有辆红色公交车的是南京长江大桥。但桥头的建筑风格,近似更早的武汉长江大桥。以右上角的文字为参照,远看像个龍州,近观似是顔州。经查找核对,才发现这是江西的赣州。
桥在赣州,为赣州桥,即赣州东河大桥。据介绍,该桥1959年底开工建设,1961年因国民经济调整暂停。1964年初重新启动,1965年9月正式通车。
东河大桥是赣州城区通往城外的第二座现代化大桥,也是现存最早的现代化大桥。第一座西河大桥已于2010年炸毁并重建,因此东河大桥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桥梁。
火柴标贴,以“赣江”为主题文字,是1970年赣南火柴厂所采用的商标。图案所见桥头的特色堡亭,是行人休息和瞭望的场所。
这座桥采用钢混结构连拱式,八墩九孔,全长687米、桥宽14.5米,是当时江西省规模最大的公路桥,为赣州城区东扩以及赣县新县城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4.jpg

1971年,另一枚以桥下视角描绘的东河大桥,再次用作商标之图。画面的左下部位,标注“赣南火柴厂”字样。
据记载,赣南地区的火柴生产始于1939年在赣州创办的民生火柴厂。第二年,又有民生第二火柴厂筹建,后更名为光大火柴厂。
历经1940年代的坎坷发展之后,自50年代起光大火柴成为赣州工商业恢复的典范。1954年8月,工厂改名为赣南火柴厂,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
与全国众多火柴企业的成长轨迹同步,当1990年赣南火柴厂年产量达26.52万件,产品销往省内外七省26个地区的佳绩为世人瞩目时,90年代半期步入经营困难的格局已经显现。从1996年开始,以出卖厂房土地为生存之道,最终都指向不复存在的境地。

5.jpg
6.jpg

同在1971年,赣南火柴厂还以东河大桥为题材,出品了三枚三色的普通贴标。除了全景的桥头堡之图,还有其他两个视角的大桥雄姿展示。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东河大桥不仅助力赣州一地的经济发展,更是历史变迁的实体见证。
江西省的名称,因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名“江西”。因省内拥有母亲河的赣江,又得简称“赣”。赣江是江西最大的河流,其名称源于章水和贡水两条支流在赣州汇合。由此,左章右贡构成的“赣”字一说,成为江西省简称的主要来由。
见识赣州二字的老火花,了解一段二水为一的新趣闻。

2025.7.5


赤日炎炎猛于虎


唐诗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描绘的是一幅酷暑盛夏、农田受损的景象。农耕社会,靠天吃饭。不管是久旱高温还是持续降水,对于秋天的收获季节都是潜在的极大挑战。
言及立秋之后,气温出现持续不减的境况时,人们往往以“秋老虎”喻之。至少可理解,虎的威武气势,给世人的也是热乎乎、火辣辣的切身感受。
传统概念上的三大火炉,指的是长江沿线高温城市的重庆、武汉、南京。据了解,最近南京有记录的极端高温为41.9度,发生于2013年7月25日,正好是上个农历蛇年。其时,尚未到达立秋的日子。以秋老虎著称的高温天气,不知在那一年到底是怎样的情境。

1.jpg

回到1956年的半世之前,以“虎牌火柴”为名的商标,显示英文单词的Tiger(虎)和SAFETY MATCHES(安全火柴)以及制造厂家“南京火柴有限公司”的对外称谓。实际上,当时正处于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阶段,因此准确的厂铭应为“公私合营南京火柴厂”。
小标贴尺寸的5.5 x 3.5厘米,与国外惯常使用的安全火柴商标的大小吻合。它趋同国内行业标准中的长梗火柴,即梗枝达到5厘米的长度要求。当年,国内市场以供应4厘米长的普通火柴为主。
与小标贴匹配的,是一枚稍大的封标。根据出口目的地市场的不同,它粘贴于以10盒或12盒为纸包装单位的外部。大小标贴的相同图案是一只老虎呼啸而来,潜藏于绿色的草丛之中,尽显威武之师、万兽之王的神态。整体画面若能带给人们以精神抖擞或是为之一振,面对时下天气的酷热程度,算作找到了一丝不寒状态的、想象中的清凉。
赤日的太阳火红,炎炎的炽热难耐,让本身还发光发热的火柴成为有效的载体,传递出“猛于虎”的酷热感受似乎更合乎逻辑的推论。当这种炎热程度愈加强烈,甚至要超过老虎的凶猛时,极端天气带来的直觉还有一层无声的压迫感。赤日炎炎猛于虎,应当说得通、理得清、讲得明。
当然,高温湿热天气可能带来的危害,比如中暑、脱水、用电超负荷、农作物受损等,应当引起职能部门的重视,并提前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准备相关的应急预案。

2.jpg

伴随虎牌火柴的出口,相同题材的产品还体现于“公私合营南京火柴厂出品”字样的一枚近似贴标。这是南京火柴厂1957年在国内市场推出的“虎牌”安全火柴。
虎牌火柴出现在南京的那个夏季,气温是否已达到“赤日炎炎”的程度,有待查证气象资料和统计数据。至于“猛于虎”的整体感受是否已遍及到北南西东,最终也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变。

2025.7.6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贺兰山牌 银川火柴(火花随笔三则)》 发布于2025-7-8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