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楚国王族是伏羲女娲的正宗子孙(图形学考古之一)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楚国王族是伏羲女娲的正宗子孙(图形学考古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这个问题在我以往的拙文中不止一次提过,无奈我是一个体制外的老者,人微言轻。今天只有再重复一次,并附上图片。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君主的祖先出自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高阳乃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即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成为帝喾高辛氏的火正,很有功绩,能使天下充满光明,帝喾赐予他祝融的称号。共工氏叛乱,帝喾派重黎去平定叛乱,却没有彻底消灭叛乱者。帝喾就在庚寅那一天杀死了重黎,让他的弟弟吴回接替重黎火正的职务,仍称之为祝融。吴回生下儿子陆终。陆终有六个儿子,都是剖腹而生的:长子叫昆吾,次子叫参胡,三子叫彭祖,四子叫会人,五子叫曹姓,六子叫季连。季连,被楚国王族尊为始祖……这些记载除去“高阳乃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我不认同之外,其余我没有第一手考古材料加以核对而不敢置喙。不认同的理由本文只简单的提纲挈领,一提而已。

我以往的看法是:
1.陶寺遗址基本上是黄帝后裔帝尧氏统领天下的地方;
2.石峁遗址是大禹灭共工国而修建的石头城池,它也是夏朝初期的城池;
3.石峁遗址是大禹石头城遗址,想当初这座石头城是在太阳神神庙遗址上面的建筑,太阳神神庙是帝舜氏建的“虞朝”之神庙;今天石峁遗址遗留的大量的史前石雕,大多就是虞朝的太阳神神庙众神貌。
4.大禹在帝尧氏统治下“平治水土”,帝舜氏曾与他共同在帝尧氏手下任管理气象、天文的官。帝尧氏重用帝舜氏管理气象、天文,正是伏羲女娲后裔再度立族、获得史前合法威望领导中华的“绝活”,而这种“绝活”恰恰得自于少昊氏传于颛顼氏的测量日影得到的“分、至、启、闭”时间之科学结论。所以黄帝氏不会是颛顼氏的祖先,也不是重黎的祖先。这是稍微推推就明白的事情。因为本文的题目之提纲挈领的关系,上面牵扯的考古学及文献学的书籍也就不再征引了(具体请阅读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里发表的我的有关拙文)。

上引文之“称生卷章(即老童),卷章生重黎”,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误的话,第一代“重黎”即少昊氏之“四叔(淑)”的“重氏”,和出自颛顼氏的“黎氏”合并而为“重黎氏”,而颛顼氏就是“少昊之国”“孺”养大的颛顼。这个颛顼在“少昊氏之衰”时,将管理天下之责从少昊氏那里承受下来,给了“重氏”(伏羲氏)和“黎氏”(女娲氏),于是重氏司管着天和神,黎氏司管着地和民。就这样,重黎氏就合成了伏羲女娲民族集团(1)。
假设所谓炎黄争帝的时间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后裔帝舜氏,在帝尧氏手下任职天文气象管理的官员在公元前2357年左右(2),那么可以推知重黎氏的前线,可能就是大汶口文化的开始(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2500年)。
说到这里我必须再强调一下:史前到汉代之间,伏羲女娲的图像从来都是彼此不分的合体神,都是以凤鸟象征女娲、以龙蛇象征伏羲,如赵宝沟文化(公元前5350年-公元前4420年)、红山文化(公元前4600年-公元前2800年)时代伏羲女娲或做两头一身龙蛇像,或做凤鸟的特征,和龙蛇特征的异质同构像,如大汶口文化时代的鸟鬶代表凤鸟,鸟鬶身上、柄上的绳纹或竹纹代表龙蛇,到了商代,女娲往往被雕做人或鸟的身躯、伏羲往往被雕为龙蛇之躯对接在女娲的头上。在汉代往往绘做两个人身蛇尾的神物在交尾等等。当然伏羲女娲彼此不分的形式多种多样,很难简言述之。但总起来说,他们二者,不可分离——在图像中他们作合体神,在早期的文本里,往往是提双方之任何一个,就意味着就代表了另一个。
既然他们二者不可分离,他们的图腾神像自然就很少有单体的女娲或单体的伏羲神像。
楚墓中常常出土一种头插鹿角的的漆木器,一般为方体底座上榫接作龙,学者往往称之为楚式“镇墓兽”。该器物仅在楚墓中出土,是典型的楚式丧葬器物。据说,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发掘总数已经超过400件。
这种楚式“镇墓兽”多做背对背的一对。说通了,它们就是两头一身龙,是伏羲女娲彼此不分的模拟。因为传说中伏羲女娲是夫妻兼兄妹,就兄妹而言,它们共同继承着少昊氏的凤鸟图腾,共同继承着大昊氏的龙图腾;就夫妻而言,他们的图腾可以共享。

1 图1-1·荆州博物馆藏方座“双头镇墓兽”.png
图1-1·荆州博物馆藏方座“双头镇墓兽”

2 图1-2·荆州博物馆:湖北荆州夏家台战国时期墓葬M258出土的祖重线图(两头一身龙的前面和侧面).png
图1-2·荆州博物馆:湖北荆州夏家台战国时期
墓葬M258出土的祖重线图(两头一身龙的前面和侧面)

它们有龙和鸟上下串在一起的,鸟多做高腿禽鸟,龙多做虎形龙:在这种情况下,凤鸟龙蛇往往只代表女娲或伏羲;也有单只的龙,那是伏羲女娲一起彼此不分的表示(图1-1、图1-2荆州博物馆藏方座“双头镇墓兽”)。这种“镇墓兽”,据张成先生说,叫“祖重”(3)。
我认为“祖重”的“重”,即“重黎”二字的省略。
重黎的读音近“祝融”因此重黎的后人多以祝融氏自称。所以后世有了“烛龙”“祝龙”“钟离”“程”等等姓氏以示他们是伏羲女娲的子孙。楚人既然高标自己是“祝融氏”的子孙,那就是宣扬他们是伏羲女娲的子孙。因为“祝融氏”就是重黎氏,就是伏羲氏来自“重氏”、女娲氏来自“黎氏”。

3 图2·荆州博物馆藏:重黎祖神背负着太阳.png
图2·荆州博物馆藏:重黎祖神背负着太阳

传说伏羲女娲兄妹兼夫妻,他们一起生了太阳,于是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就出土了一种双龙双凤挑着太阳鼓的“祖重”(图2)。在这里,太阳鼓借代太阳。
“双龙双凤”证明楚贵族十分清楚自己民族创世纪神话——帝辛的后代阏伯、实沈两兄弟分裂,一个居于苍龙星土,一个居于白虎星土(4);他们的妻子都可以称之为女娲,在母系社会时代女娲尊于伏羲,于是象征女娲的凤鸟站在虎形龙的身上:他们的祖先老伏羲女娲生了太阳,他们的子孙代表生了太阳的他们;太阳的象征物是鼓,所以我们今天仍传说鼓受到擂打时会散发阳气。
双龙双凤挑着太阳鼓的祖重,其双凤鸟身上各有一条连着翅羽的鱼,那是自史前就形成的龙和凤造型必须遵循的法则——龙中有凤、凤中有龙(一般是龙要生着凤鸟的特征,凤鸟要生着龙的特征,图2凤鸟翅羽附着的鱼,就是龙的特征。龙可以泛称鱼龙)。对于女娲氏来说,她虽然继承了少昊氏的鸟图腾,因为她是伏羲氏的姐妹,伏羲氏的龙图腾也会共享,对于伏羲氏来说,他也会共享女娲氏鸟图腾。譬如龙的鸟爪,就是伏羲氏共享女娲氏鸟图腾的例子,譬如凤鸟的胸腹甲,就是女娲氏共享伏羲氏龙图腾的例子。商王族玄鸟(凤鸟)翅膀上攀附的龙蛇图案,正如其双凤鸟翅膀上面攀附的鱼在双凤鸟身上。
虎形龙出土较早的见于安徽凌家塘文化(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300年)遗址。在商代以前有可能龙虎连类并及,龙和虎的区分并不太严苛;还有可能楚王族是实沈一支之遗续,故而他们用虎形龙代表出自大昊氏的可能。

4 图3·荆州博物馆藏:祖神伏羲女娲图腾神像.png
图3·荆州博物馆藏:祖神伏羲女娲图腾神像 

图3之楚墓出土的祖重也是凤鸟在虎形龙的身上,其龙角(鹿角)非常的原始,那是龙身上生着本是鹿角化成的太阳树——请注意这个细节特别的重要,这可能说明商王族之三星堆太阳神庙里的太阳树,它最初的母型是太阳鹿的鹿角,也就是说三星堆、《山海经》昭示的太阳树原先设想的样貌,是分叉犄角里栖息着十个太阳的太阳鹿,这因为太阳树设计的前身,根据的是鹿角物候立法,鹿夏至后脱角,冬至后生新角。明白这一点,就会知道“逐鹿中原”,并不是普通的鹿无主可以天下共逐之吃肉,而是主掌天空日月升降之权的意思——仅这一点,楚文化占得先机纯于商文化。
楚人之季姓、熊姓、芈姓、屈姓、景姓、昭姓始祖,依我看都有可以寻觅的源头,如季姓和伏羲女娲和最早发现日、月、季、年等等有关系,熊姓和少昊氏有熊图腾(商代有不少熊图腾和伏羲女娲有关联的图像)有关系等等,芈姓和羊图腾有关系(商代的“四羊方尊”明说商王族和羊图腾有关系)、景姓、昭姓,可能和伏羲女娲生了日月传说有关等等。

6图4-1·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楚国式玄鸟。右,玄鸟的头部.jpg
图4-1·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楚国式玄鸟。右,玄鸟的头部

图4-1是非常有名的楚文化代表性玄鸟、祖重。我所以称图4-1为楚式玄鸟,是因为楚王族惧怕红山文化之后业已格式统一的玄鸟——商王族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而隆重地宣称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因此受到了周王族的憎恨,竭力地卑化以本鸟为猫头鹰的玄鸟,作为楚国王族,他是周王族封赐的子爵,当然不能不考虑周天子对玄鸟本鸟的憎恨,于是设计出来这种玄鸟:水禽仙鹤的外形,龙的角。
这种设计有足足的道理,因为周民族来自大昊氏,大昊氏来自少昊氏,少昊氏的凤鸟是水禽(鹥凫),将水禽和龙异质同构而有凤鸟,正如楚王族水禽仙鹤和龙的角(鹿角)异质同构而有楚式玄鸟、凤鸟。
楚王族以鹿角为龙角,在商王族的图像中偶尔也有鹿角龙。这说明龙生鹿角一直在传说中不绝。
这种楚式玄鸟的嘴是鸷鸟的勾喙,再仔细地看,鼻子上端有象鼻子的褶皱,这显然是在缅怀帝舜氏的大象图腾(图4-1右图);传说“舜耕历山”就是用的大象拉犁。商王族也是非常崇拜大象,而且周武王灭商之战,商纣王的象军没有发挥作用,说不定大象也被周人当成了自己的保护神(在山西博物院里藏着一只以大象鼻子异质同构凤鸟的西周鸟尊,是周人把大象当成自己保护神侧证)。——这正是楚式玄鸟的不同之处。

7 图4-2·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刺绣猫头鹰为本鸟的玄鸟(凤鸟).png
图4-2·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
出土的刺绣猫头鹰为本鸟的玄鸟(凤鸟)

图4-2是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以猫头鹰为凤鸟本鸟的刺绣玄鸟。因为是楚贵族的刺绣,他们不太像青铜彝器玄鸟必须有国家礼器那样考虑周王族的感受,竟然是悄悄地用了猫头鹰的头!

8 图5-1·可能是楚祖陆终像.png
图5-1·可能是楚祖陆终像

如果我的以上推论不错,那么我可以继续说一下荆州博物馆藏品“楚祖出自伏羲女娲图腾的雕像”(图5-1)。这座雕像荆州博物馆专家的命名也许与我并不一样,为了让我的拙见叙述流畅,看官且听我一一道来:
最下面的龙是虎形龙。在商代龙大致分为虎头蛇躯龙(偶尔有鸟爪),和虎形龙两类,楚王族的龙显然是虎形龙。这虎形龙象征伏羲氏的图腾神像。虎形龙身上的凤鸟,是周代基本定型了的凤鸟,它象征着女娲氏的图腾神像。前面已经说过,女娲氏的凤鸟图腾继承自少昊氏,伏羲氏即大昊氏,“大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见《左传·昭公十七年》),虽然二者图腾可以共享,但二者各自区别时,往往以凤图腾单称女娲,以龙蛇单称伏羲氏。因为楚祖出自祝融氏,即重黎氏,所以这里特以各自的图腾神分称之。

9 图5-2·北赵晋侯墓63号墓出土的商代鹰喙伏羲女娲合体玉雕像.png
图5-2·北赵晋侯墓63号墓出土的
商代鹰喙伏羲女娲合体玉雕像

10 图5-3·江西大洋洲出土的商王族某一祖神玉雕像.png
图5-3·江西大洋洲出土的商王族某一祖神玉雕像

这位在楚祖先祖龙凤身上站立的神,应该是产生自重黎氏、祝融的儿子陆终,这陆终生着鸟喙鸟尾,正如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63号墓出土的伏羲氏生着鸟喙(图5-2),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某祖生着的鸟喙(图5-3)一样。
本文虽然很短,但是说了楚国这一民族集团的来历。因为它来自图像学研究,可能给看官带来了不习惯。谢谢大家能耐心观看。

注:
(1)见《国语·楚语下》。
(2)见瞿锐园《古史选译·二、尚书尧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
(3)《中国古代墓葬出土的镇墓神像——以命名、分类及其体系,问题为中心》,载《考古与文物》2014年1月。
(4)见《左传·昭公元年》。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楚国王族是伏羲女娲的正宗子孙(图形学考古之一)》 发布于2025-7-15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