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旧文重发:老城区改造到底要引入怎样的研究 - 世说文丛

张勇丨旧文重发:老城区改造到底要引入怎样的研究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jpg

老城区改造,是民间对岛城现状的一种既简单又直接的概括。按照官方的说法,叫作“历史文化与城市更新”。为此,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各个层级和区域分布的“指挥部”。据悉,“10月27日,青岛市社科联2023年度重点学术活动项目‘历史文化与城市更新——青岛里院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举办。”
社科联假座“指挥部”,足见这场学术活动的份量。然而读罢新闻,除了从核心内容中得到新的认识外,随之却伴有不可理解的困惑: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根据青岛市最新发布的《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运用各种科学理论,从里院建筑文化、商业文化、里院与城市记忆、名人与里院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交流里院历史文化与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的结合点,助力青岛文化和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实践。 

 早在1994年初,青岛即获批并成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过此份报道,欣闻《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最新发布。近三十年来,以中山路街区为中心的历史城区的一次又一次的改造,让岛城市民已从最初的惊喜达至半路的抱怨、又从随时随地的牢骚满腹变作与己无关的漠视无睹。这次为期三年的城市更新攻坚战又名列其中,试问一次次的改造与更新行动,社会科学界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对过往多次历史城区改造的成败得失,都进行过哪些深入的研究和透彻的分析?此次攻坚战中,历史城区的保护和更新又有哪些战略目标和实际举措呢?不断重复的所谓认真细致的研讨,究竟对历史文化和城市更新的高质量发展添加了哪些能量、助推了何种动力?
其次,历史城区的保护和更新中,社会科学界决不能任意缺席。此处的“席”,应是基于社会科学工作者严谨学风的“讲席”、长期学术积淀的“教席”以及良好学科背景和思想的“首席”。每一次的学术研讨,都应当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城市文化的丰厚贡献,而不是趋同一场名目繁多的走秀表演。至于“运用各种科学理论”的提法,虽说它足以使受众群体耳目一新,但终究还是言过其实,充其量指向的是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但愿在“各种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历史城区更新的步伐和速度,能够离下次城市更新的启动周期更久些、再远些。毕竟每一次的更新,花的可都是以千万和万万为计价单位的真金白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研讨会由青岛市社科联倡导并设立了“历史文化与城市更新学术联盟”,旨在“以科学理论指导青岛生动实践,以青岛实践创造丰硕理论成果,力争推出更多精品力作、转化更多举措实效,打造全国知名的青岛历史文化研究新高地。”
应当说,类似的学术联盟组织,青岛市社科联已成立过多家,媒体也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诚然,作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它应当服务于现实社会的需求,在对各类现象和本质做出恰当的解释和研究的同时,为今后的趋势和方向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前瞻的预测。但愿青岛社科联的类似组织能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仅作为年终考核的留痕。
历史城区的保护和更新,涉及的问题太多太多。“保护”和“更新”两者之间,又当如何评价和界定呢。因为要保护好原生态,就得减少更新的程度;而要做到有效的更新,无疑将会对原有的形态造成不同深浅的破坏。但愿以金牙换旧牙的作业方式,在更新与保护的交织过程中不要变得比比皆是。社科联及社会科学工作者,更不要在此紧要关头远离大众、缺席主场。
遗憾的是,漫步于不断更新的现实场景和已经做出保护措施的街头巷尾,不是建筑体本身的外观得到了旧貌换新颜式的修整,就是最基本的道路路面进行了撤换。更有甚者,还有人行步道的商业化改造,已经完全失掉它原来最安全和便捷的行路功能。如此现状的保护和更新,社科界及其特别强调的“各种科学理论”,又都体现在哪些方方面面呢?!
当基于形式上的问题探讨与内容上的华而不实相互映照又共同混杂在一起的时候,再科学的理论也无法指导拙劣的操作和愚蠢的实践。据了解,外地自愿参会的几位专家对青岛的做法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意见和质疑,同时也在论文中对历史城区的更新阐明了崭新的细节思考和长远的战略定位。
坦率地讲,来自外地的专家学者适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思路的话,那么早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设立之前,是否就有相关的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走在具体实践的前列呢。换句话说,岛城一地的社科研究水准,是否能够承担起为城市更新提供优质服务的角色和责任。
时至今日,单纯就一个问题仍旧来回探讨,而脑洞大开的思路和野蛮任性的施工却正在如火如荼地“挂图作战、倒推工期”。这样的研讨即便整理出新鲜出炉的报告而呈送更高级别的领导决策,它寄希望于半途之旅又要突显怎样的巨变呢。
 
2.jpg
与研讨会共生的“学术联盟” (网络截图)

回到历史文化与城市更新的核心基点,或是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动态起点,如今的研讨实效绝非如通篇报道这般充斥着冠冕堂皇的溢美之辞。为研讨而研讨,为完成任务而采取行动,甚至凭借空洞的语言和虚拟的措辞去渲染气氛和误导公众的话,此类研讨不如省时省力省心、莫再一而再再而三地蛮搞。
可以肯定的是,研究先行是前提,保护肌理是基础,注重生态是方法,久久为功是目标。学上海、赶深圳,业已证明是全新的尝试和前进的方向。以沪深两地的成功经验为参照,对标青岛一地的半路迷途和绝对差距,不正是此次研讨或下次论证得以开拓上升空间的内在推力吗。
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渊源闻名于世的山海名城,不能仅仅限于靠海吃海的单一生存和发展模式。以下了火车就能看到大海的惰性思维为驱使,把振兴百年老街的又一次努力归于国内首条直通大海的步行街的建成,仿效前人名句,正是——改造尚未成功,同时仍需努力。
青岛文化和城市更新的高质量发展,不能仅限于言辞的叠加和语气的加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实践,更不能停留在口号呼喊与句式套用的这一夹层。
假如小青岛仍在举棋不定,不妨再去看看大上海的南京路,是不是它一定要直通外滩。
 
2023.11.2写
2025.7.20重发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旧文重发:老城区改造到底要引入怎样的研究》 发布于2025-7-22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