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1920年报纸提到的青岛济南 - 世说文丛

张勇丨1920年报纸提到的青岛济南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3.jpg

1920年6月16日,天津出版的《大公报》刊登一则“日人在鲁之经营势力”的消息,内容涉及青岛、济南、博山、益都等四地的概况。
开头所言之“青岛方面”提及:

青岛街市总分为四大部分,一为大鲍岛、一为西大森、一为北大鲍岛、一为旧德国市街,现在皆为日人占满。近又在大鲍岛附近山土,辟一最大之市场,建设妓寮酒馆,现已有四五十家之多。又在西镇地面,开设工厂多所。此两处原在旧德国经营之街市范围以外。

以1910年胶澳总督决定,将租界内界原9个小区合并为青岛、大鲍岛、台东镇、台西镇4个区为参照,报纸上的“旧德国市街”应等同于青岛区。而“西大森”与台西镇也基本吻合。当前后的“大鲍岛”在名称上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北大鲍岛”到底又是指哪个区域呢。
另外,“最大之市场”以及四五十家建设的“妓寮酒馆”,应指已营业的市场三路“劝业场”和以聊城路为商业街的日侨居住区“新町”内所散布的众多餐饮店和娱乐地。
消息所说的“济南方面”,主要陈述的是日商开办火柴分厂事宜:

近来,日人在济南之商业益蒸蒸日上。去年,有日商在商埠纬八路设立东鲁燐寸分工厂(总厂在青岛)。经华人丛良弼请求当局,提出交涉。其理由以良弼曾于民国三年,在济南创立火柴公司。并援例请准三百里内,不准设同种的营业。都经农工商部注册立案,现以日商潜来济南开设火柴公司,于该厂之专利权有碍。乃一面在省议会,一面呈请省长道尹,与日领交涉。乃日人强词夺理,执意不回。交涉再三,竟无结果。现已择定地点动工建筑,不日即可成立。

据记载,民族实业家丛良弼创办的振业火柴公司于1913年3月在济南正式投产,成为其时山东省内规模最大的火柴生产企业。
自1916年日资的明石燐寸工场在青岛初见端倪,便陆续迎来日本工业资本集中于台东镇的投资建厂。1918年,山东火柴工厂和青岛燐寸株式会社先后在华阳路和曹县路开工运营。此时,东鲁燐寸株式会社,也在华阳路山东火柴工厂的东北侧临街而建。
应当说,东鲁燐寸进入济南,主要是以销售青岛工厂的火柴为主。1921年因火灾重建青岛燐寸时,投资方的东洋燐寸株式会社还在济南设立分厂。1922年4月,以祥阳火柴为名的济南分厂独立生产,是对振业火柴公司已获取三百里独家经营专利权的又一次挑衅。
同样,以报载的联华颜料厂、满洲面粉厂、中华蛋粉厂、纺纱筹备处等企业的设立,体现出济南商埠在吸引外资的过程中,日本工商业资本以胶济铁路为纽带,自东向西深度延伸和推进的时代印记。
2025.7.13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1920年报纸提到的青岛济南》 发布于2025-7-22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