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商代神秘的“亚”字纹浅说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商代神秘的“亚”字纹浅说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商代的“亚”字形墓穴,较集中的出现在商代的晚期墓葬。一般认为它是中国古代墓葬形制之一。更有人说,“亚”字图形来自苏美尔文化,是上通神灵的符号。

1图1-1·商代的纺织女神女脩玉雕像。图1-2、图1-3,汉代的颛顼氏与伏羲女娲画像.jpg
图1-1·商代的纺织女神女脩玉雕像(左一)
图1-2、图1-3,汉代的颛顼氏与伏羲女娲画像(左二、左三)

“亚”字形墓,始见并仅见于商代。发掘的秦始皇祖母的墓也是“亚”字形的,这很重要,因为秦王族许多重要的成员,他们心中应该非常明白,自己是被周王族推翻的商王族之后,譬如《史记·秦本纪》上说,秦王族宣称自己是颛顼氏后裔,是其裔孙女脩的后代(图1-1),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种线索。
据《山海经·大画荒东经》说颛顼氏出自少昊氏的母权社会时代。《国语·楚语下》说是颛顼氏接了少昊氏的班,然后将少昊氏的“江山”传给了自家的后人女娲和伏羲。图1-2这张汉画,画颛顼强调了她的一对乳房,因而我们知道那时人有知道颛顼时代是母权社会的。不过汉画图1-3,画颛顼头戴一顶小屋似的帽子,说明那时有的画工也不太清楚颛顼是父权还是母权社会——因为那一顶小屋似的帽子 ,是男人戴的冠帽。
女脩是中国的纺织女神,在武丁王后妇好墓里,出土过她的玉雕像——她头戴纺织机的分经筒,身上佩着一头双身龙的带子(图1-1):这说明女脩是商王族公认的有成就纺织女神,是伏羲女娲一系的后人。我之所以敢这麽说,因为她的 “一头双身龙”佩带,是伏羲女娲一体不分的夫妻祖神象征。这里我得有意的强调一点:在商代,一头双身龙或两头一身龙都是伏羲女娲彼此不分的连身神之象征,有这种装饰性佩戴在身,说明女脩固然在《史记·秦王世家》文本上可以称为颛顼氏女孙,而实际就是伏羲女娲的女子孙——因为秦祖飞廉,积极地参加了商纣王儿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等人的叛乱,被周公杀死,飞廉的后人害怕自己受到更强烈的政治迫害,所以不再敢说自己是和商王族的亲族关系,谎称自己是少昊、颛顼之后而已。
我在此强调秦始皇祖母的墓穴,所以是“亚”字形的大墓,是秦王族他们心中的风水学概念十分强烈,他们要统一六国的法理也非常明白:他们是中华民族人类祖先伏羲女娲的正宗后代。这样再回头看殷墟侯家庄西北冈王陵区发现的七八座“亚”字型大墓,就更见其神秘性了——是的,“亚”字型大墓就是有意的强调,商王族是伏羲女娲后代继续称为皇王的坟墓。
秦始皇祖母之“亚”字型大墓,是秦始皇他们自觉羽翼丰满,不用再韬光养晦,而公开向天下宣明:他们就是伏羲女娲的正宗子孙,消灭周王朝之合理合法的江山拥有者。
显然,“亚”字型大幕之“亚”字,就是伏羲女娲这一对兄妹兼夫妻之族系特有的专门代号!
闻一多先生说:“女娲之娲,《大荒西经》注、《汉书·古今人物表》注、《列子·黄帝篇》释文,《广韵》《集韵》皆音瓜。《路史·后纪二》注引《唐文集》称女娲为‘㚿娲’,以音求之,实即匏瓜。包戏与㚿娲,匏瓠与匏瓜皆一语之转……然则伏羲与女娲,名虽有二,义实只一,二人本皆为葫芦的化身,所不同者,仅性别而已。”闻一多先生的结论如此:伏羲女娲就是葫芦图腾的另一种名字。
虽然很多人把“亚”字认为是交通天地的符号,是苏美尔文化的影响的产物,但我怀疑它的雏形是甲骨文葫芦的象形字;它的读音应该是瓠,即匏瓜,亦即女娲的“娲”。伏羲女娲既然是兄妹兼夫妻,他们既然是不可分置的一体神,所以就伏羲女娲族系而言,“亚”字的最初字形,可能先象形伏羲女娲族系的神宫,例如大汶口文化的陶质葬具有可能被视为模仿鸟卵,也可能也被视为模仿葫芦,而在地上是伏羲女娲族系的宫室——至今有些庙宇屋顶的中心,多装饰以葫芦就是后者的遗留。
我认为商代许多“亚”字图像,应该恪守着伏羲女娲彼此不可分置的原则加以造型。

2图2-1、图2-2、图2-3,商代的“亚”字图形。图2-4·弓形器在马车驾驭者腰间使用的方法.jpg
图2-1、图2-2、图2-3,商代的“亚”字图形(左一至左三)
图2-4  弓形器在马车驾驭者腰间使用的方法(左四)

如图2-1,原图标名“亚夔鼎”,为了清晰起见,我更其名为“亚喾鼎”——因为帝喾就是帝俊、帝辛、伏羲氏等等;而女娲也应该享受帝喾、帝俊、帝辛、伏羲等统一的名字;这张图名字就该是“亚伏羲女娲鼎”。它是伏羲女娲族系,在当时代威权者的标识。
既然伏羲女娲彼此不可分置,伏羲可以象征太阳、女娲可以象月亮,那么图2-2原名叫“亚明鼎”,我们可以叫它“亚日月鼎”。它也是伏羲女娲族系,在当时代威权者的标识。
图2-3原先命名“弓形器”的图形,更可以叫伏羲女娲族系之“弓形器”。
“弓形器”原先是驾驭多匹战马的工具(图2-4是弓形器的使用图。“弓形器”就是挂缰勾,使用它至少利于驾驭一辆战车和多匹战马。多匹马的缰绳都挂在挂缰勾上,这样可以有效地解放开驭马人的双手,使之利于战争。本图截取自《百度》载林沄先生《关于青铜弓形器的若干问题》一文的挂缰勾插图。图2-1、图2-2、图2-3取自崇义王心怡《商周图形文字编·亚》)。
图2-3上面的图形颇值得一论:图是由两个生长着猫头鹰爪子的“亚”字在太阳纹之一左一右组成,王心怡先生没法给这两个猫头鹰爪子命名,只好照样画了四只猫头鹰爪子。这猫头鹰爪子是生着覆爪毛的爪子。凡生着覆爪毛爪子的猫头鹰,都是善于在草丛、树丛、水中扑老鼠、捉鱼儿的品种。这种的猫头鹰之所以被商民族奉为图腾鸟,一定是能够捕鼠,善于节约粮食者。而这种有覆爪毛的猫头鹰,就是商王族族徽、国徽上的玄鸟(或鸟头龙),它当然符合“天生玄鸟,降而生商”之广告语的精神。

3图3-1·商王族族徽“父辛尊”图案。右,左图右下角的玄鸟生有覆爪毛的爪子.jpg
图3-1  商王族族徽“父辛尊”图案
右,左图右下角的玄鸟生有覆爪毛的爪子

4图3-2·商王族族徽“父乙盂”图案。右,左图右下角的太阳神生有覆爪毛的爪子.jpg
图3-2  商王族族徽“父乙盂”图案。
右,左图右下角的太阳神生有覆爪毛的爪子

图3-1  是时代晚期“父辛尊”的腹部图案,其玄鸟的特殊爪子。就是猫头鹰有覆爪毛的爪子图3-2是商王族族徽“父乙盂”图案及玄鸟之极有特征的爪子。

5图3-3·商王族族徽“妇好扁壶”的颈部图案——象征伏羲女娲共有龙图腾之合体纹。右,左图左部的龙图腾生有覆爪毛(猫头鹰)的爪子.jpg
图3-3  商王族族徽“妇好扁壶”的颈部图案
——象征伏羲女娲共有龙图腾之合体纹
右,左图左部的龙图腾生有覆爪毛(猫头鹰)的爪子

图3-3  是商王族族徽在皇后“妇好扁壶”的颈部图案——这个图案可以再次证明两头一身龙是伏羲女娲是彼此不分之合体神的说法无误。作为伏羲女娲共有图腾两头一身龙,其爪子上生有覆爪毛清清楚楚的表现在例图上。

6图3-4·1974年陕西铜川出土的出土的“弓形器” 右为局部.jpg
图3-4  1974年陕西铜川出土的出土的“弓形器”
右,左图左部的蝉神生有覆爪毛的爪子

“弓形器”上的图案是商王族崇拜已久的祖神、后土神——两个化形蝉纹的后土神像头,其头顶上是太阳纹,而太阳纹就是商王族的象征。后土神竟然生着有覆爪毛的玄鸟爪子。它能证明玄鸟的爪子可以借代商王族,进而又能证明“亚”字就是伏羲女娲之王族后裔的另一种王族族徽。
图3-4是1974年陕西铜川出土的出土的“弓形器”——挂缰勾。这“弓形器”上的图案是商王族崇拜已久的祖神、后土神。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后土神是共工氏的族神,共工氏是大禹的死敌,因为共工氏在大禹之前管理着国家治水的工程,他们毫不客气地杀死了大禹的父亲鲧;鲧曾治理过史前的大洪水。据拙我考证,后土氏的图腾神是蝉。共工氏出自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祝融氏,祝融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太阳神,更是伏羲女娲之“太阳家族”的姓氏——两个化形蝉纹的后土神像头顶上是太阳纹,而太阳纹就是伏羲女娲正宗子孙赫赫威信的凭证。后土神竟然生着有覆爪毛的玄鸟爪子。它反能证明玄鸟的爪子可以借代商王族,进而又能证明“亚”字就是伏羲女娲之王族后裔的另一种王族族徽。本图左图的蝉神,它生有猫头鹰覆爪毛的爪子,就是证明。
看来我们对“亚”字图形的认识,目光仅仅局限在商王族墓葬坑穴上,可能就太浅了些。
本文是纯粹的图形学考古。本文最受启发的是中国“亚”字图形,虽然占商代出土图形遗留量最多,却鲜有人从民族最引以为自豪的角度上提出对它的疑问。
年少时读《庄子·齐物论》,遇“鸱鸦嗜鼠”一词颇不理解:猫头鹰嗜好吃老鼠是我已知的知识,难道晨醒暮栖的乌鸦也喜欢夜晚捕捉老鼠吃?后来去西安吃名吃羊肉泡馍,听当地人叫女娲娘娘是“老鸦(音娲)娘娘”,才突然开窍,原来“娲”“鸦”同声,女娲玄鸟图腾的本鸟是猫头鹰,猫头鹰是太阳鸟,名字可能也叫“鸱娲”——这和太阳鸟之“金乌驮日”也有了联系。这也就是“娲”“亚”同声对我的启发。更重要的是我们学界一直还不承认伏羲女娲在商代不仅名称上彼此不分,图像上也是可以互换,所以多不敢把伏羲女娲和“亚”字联系在一起。我再重复一遍:女娲氏出自颛顼氏,颛顼氏出自少昊氏,而伏羲氏也出自少昊氏,所以伏羲女娲二人是同族婚,是传说上的兄妹兼夫妻。又因为他们首先发现了多生多育是史前生产力发展的要素,所以他们也是史前最合法的民族领袖,乃至伏羲女娲民族集团作为民族领袖,一直领导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商代神秘的“亚”字纹浅说》 发布于2025-7-31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