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谙丨陶渊明“望”“还”记 - 世说文丛

李言谙丨陶渊明“望”“还”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陶渊明.jpg

陶渊明诗《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文选》录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自《文选》后,此神悟之作被改动过两个地方:“望”改“见”,“还”改“中”。孰优孰劣,历代莫衷一是,多见于“望”“见”之议,论“还”“中”者少。东坡云:“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景与意会。”其意为:渊明出村采菊,不经意“见”了南山,诗意现于此。《苕溪渔隐丛话》云:“俗本作‘望’,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山,无余蕴矣,非渊明意也,见南山者,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景远,未可于文字精粗间求之。”《丛话》喜“见”恶“望”,持“见”为渊明本意,“望”为采录者“臆”加。蔡宽夫云:“俗本多以‘见’为‘望’字,若尔,便有褰裳濡足之态矣,一字之误,害理如此。”亦喜“见”而恶“望”也。吴菘云:“‘见’改为‘望’,神气索然固已,但以乐天(白居易)‘时倾一樽酒,坐望东南山’为流俗之失,此却不然,如渊明采菊之次,原无意于山,乃忽见山,所以为妙,若对山饮酒,何不可云‘望’而必云‘见’耶?”此说用“望”亦可,没必要“见”,但有个条件,即要饮酒。《文选》录此诗为“杂诗”项,实为“饮酒”组诗。李善选本有“二十首”字注,可知陶渊明的确喝了不少酒。渊明自序云:“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是为自证。可知,渊明的确在饮酒,夜长酒多而郁郁寡欢,赋诗二十首,其五书以“望”“还”字入诗,后人以“见”作“望”,誉“见”胜“望”,“见”显诗意而“望”败诗境之说不绝。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人者,炊烟,人间烟火,村庄是也,并不结庐在“林”境“山”境“水”境或“无”境“虚”境“空”境,与民人亲近乃回归田园之本,是日日生日日活的重要依据。有酒就喝,无酒就讨,也是他回归田园之后生活的本相。乡村生活虽然僻静安闲,却难免落寞伤感,更何况还穷困,经常面对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拮据日子,他的处境,他的心境,他的诗境即源于这样真实的人生现状。或可置身于此背景之下体察这首诗作。在“人”境,入了俗,然而,更喜更爱了花草树木、近水远山者,非陶渊明莫属,因其审美略高一点,落寞略多一点,凝视略久一点,思绪略长一点,忧伤略淡一点。喝罢早粥,渊明溜达出村,那一口纯鲜空气是车马喧闹之地不曾有的,是浮躁、空泛、浮靡、追腥逐臭者呼吸不出辨别不明的。陶渊明抬头低头于畎亩间漫步,胸次开阔而澄澈,又不免生就淡雾般的忧伤。忧从何来?伤从何来?甚为渺远,摸不着抓不住,却隐隐约约存在着,飘荡着。这当儿,他望见身前数朵小雏菊,因浞了早露愈加机灵,甚是可爱。他弯腰采下一朵,就采了一朵最小最弱的,放到鼻子上,顺便把目光放远,他望见山的轮廓(或山在心中的轮廓),一黛远山,可望不可即。他凝视。他伸长胳膊,将手指上的雏菊伸到尽量远的地方,花影离山影似乎近了一些,他继续凝视,视点一会儿在花朵上,一会儿在山间,他继续凝视,他望见自己的心灵,在一朵花萼上,在一片山雾间,他继续凝视,他直视心灵,他望见自己,在花上走,像蜜蜂,在山上走,像孤独的狼,不,像落单而折断了翅膀的鸟,他继续凝视……
“望”,凝而视也,视之久。此刻,渊明心有所怀,怀者,山也,可望可见,却见若不见,见若无见,非立定久视不可得也。是故,因凝视而忘我见物,因凝视而忘物见我,因凝视而物我互见,因凝视而物我皆失。因凝视而忧伤,而惆怅。“悠然望南山”,犹如“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又如“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还如“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无不刻意而“望”也。“此中有真意”,非“中”而“还”,山鸟之“还”,心之“还”也,非“车马”“南山”“菊花”之“中”,乃取其狭义,义狭而蕴广。此“还”者,非别物他事,陶渊明心内的另一个陶渊明罢了,即便折断了翅膀,也要如山鸟而返。此一返“还”,必归回了“人”境,便又听到那“狗吠深巷中”,又望见那“鸡鸣桑树颠”,乐乎?忧乎?愁乎?或兼有,何必非要辨清个一二呢。
“见”必“中”而“望”必“还”。“见”“中”者,文心有噎,不足观也。“望”“还”者,此“还”有真意,心为之满,意为之足矣。归耶?归耶?归去来兮。陶渊明步下田埂,便入了桃花源之境。
2025年1月4日草稿
2025年7月31日星期四修改

QQ20250723-074529.jpg

作者简介:李言谙,笔名阿龙,山东高密人。作品散见《山东文学》《星星》《美文》《朔方》《当代人》《时代文学》《青岛文学》《海燕》等文学期刊。代表作散文集“老家三部曲”包括《发现高密》《夷地良人》《五龙河》,诗集“旷野三部曲”包括《枯之诗》《泥之诗》《药之诗》等。作品入选重要文集。获齐鲁散文奖、风筝都文化奖。


阿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李言谙丨陶渊明“望”“还”记》 发布于2025-8-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