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亮丨遗世独立的学者型书法篆刻家姜寿民夫子(48-50) - 世说文丛

王作亮丨遗世独立的学者型书法篆刻家姜寿民夫子(48-50)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四十八)

姜寿民先生从一九八九年开始发表论文,生前刊发的,十余篇。对照原稿、报刊,整理这些文章,我发现,姜师的论文,观点明确,材料充分,论证严密,每一篇都有独特的价值。
《大葆台金代遗址所出石印在篆刻史上的价值》,涉及篆刻史文人治印的起始年代。
《吴昌硕拟古玺创作的古文字运用》,论述吴昌硕先生篆刻的形式和学养的关系。
《秦印文字隶化考》,给“摹印篆”这个历史名词注入了一些实质性内容。
《“周秦”玺考辨》,结合古印实例与古籍,厘清了“周秦玺”的概念。
《邓石如篆书成就与历史地位的再评价》,就邓氏篆书创作的实际情况和后人的评论,指出邓书的卓绝和疏失之处。
《篆刻拟古玺创作的肇始与演进》,梳理了篆刻史中“古玺”影响的脉络。
《战国古玺章法趋尚》,具体讲解了很多古玺印例。
《草书《古诗四帖〉作者新考》,对传世《古诗四帖》的作者做了新的论断。
《陈介祺战国古玺确认的印学史贡献》《陈介祺钟鼎文字入印的倡导与实施》,均写陈介祺在篆刻史上的作用。
《诗·大雅·公刘“其军三单”训解古文字证》,阐释了《诗经》中众说纷纭的一句“其军三单”的内涵。
(《“帝”字命名究原》《大丰簋铭文脆解》《卜辞“余一人”之称初探》,都系对古文字的训释。
以上论文,发表的时间跨度不到二十年,散见于不同的报刊,审视每篇,都可见独秀之姿,然而发表后,即湮没于文字之海,似乎并没有展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可叹。来年,我想将它们结集出版,为学苑、艺林,增添一点小小的风景。

1《“周秦”玺考辨》等手稿.jpg《“周秦”玺考辨》等手稿

2陈介祺研究札记.jpg陈介祺研究札记

(四十九)

姜师发表的那些论文,仅仅是他著述的冰山一角,大量的,是写成没有发表的和己具初稿有待整理的。
待整理的文稿,涉及古文字考释、青铜器及铭文研究、书法史研究、玺印史研究等多个领城,包括单篇的文章和成本的论著,总字数在二百万左右。篇目大致如下。

《“弓形器”用途及定名》
《妇好墓诸铜器铭文初探》
《伯或鼎铭文新解》
《胶南所出荆簋铭考释》
《保卣铭文释读》
《干支起源考略》
《古文字训释拾零十二则》
《释且》
《释易日》
《古玺印释文纠谬三则》
《北朝墓志篆文题盖综述》
《北魏郑道昭书法对秦汉刻石的继承》
《赵孟類取晋唐书法的融会》
《汉代商贾用印及其特点》
《别木山馆篆刻答问》
《汉印纹饰与肖形印的区別》
《玺印概念的限定》
《古玺判定的再思考》
《中国古代玺印通鉴》
《先秦玺印综述》
《秦碣刻文校释》
《急就章传本考》
《草书体式综述》等等

遥望前路,只能说“任重道远”,我将全力以赴,以期能有所成。

1-2.jpg《“家玺”“家印”述略》手稿(左);
《保卣文字释读》手稿(右)

3-4.jpg《别木草堂篆刻技法答问》手稿(左);《古文探源》改稿(右)

5-6.jpg《古文探源》手稿(左);《龟甲文字拾零》手稿(右) 

7-8.jpg《中国古代玺印概略》手稿(左);《中国古代玺印通鉴》手稿(右) 

9-10.jpg伯或簋铭文研究(左);关于古玺的文稿(右) 

11-12.jpg关于缪篆的研究(左);汉简研究手稿(右)

13-14.jpg批读《急就章》(左);关于《急就章》的资料(右) 

15-16.jpg披阅《急就章》(左);细读《急就章》(右)

17-18.jpg校读《急就章》(左);涉及《中国玺印通鉴》的日记(右)

19日记.jpg日记

20日记一角.jpg日记一角

21待整理的文稿.jpg待整理的文稿

22-23.jpg待整理的文稿(左);契文研究手稿(右)

24-25.jpg释字论文(左);释字手稿(右)


(五十)

一年多的时间,我们一边整理姜寿民先生的遗作,一边在公众号发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诸多的公众号,有图片,有视频,有文字。文字类,以“遗世独立的学者型书法篆刻家姜寿民先生”为题,写下了五十篇一一这是第五十篇,写于二O二四年十二月初。
这些文字,撰写的角度、取材、想法等,差异很大,写成后的面目,五花八门,但是其中心,只有一个,就是:姜寿民先生。他的生平,他的思想,他的学识,他的书法,他的印章,他的交游,他的逸事等等,一句话,是围绕着姜师的方方面面,形诸文字的。
姜先生在世时,我们交往不可谓浅,但现在想来,我对他的了解远远不足,是他走后的这一年多,我才开始走进他的世界,对他的理解,对他的认知,对他的景仰,对他的怀念,与日俱增。他是我的前辈,是我的师长,更是我的亲人。他引导了我的人生,提升了我的境界,我应该弘扬他的成就,完成他的遗愿。
姜师五十岁的时候,拟出版一本印谱,逡巡未果,直到六十岁、七十岁,仍然没有出,今日思之,何其沉痛!印谱,早在我们的出版计划之列,但最先面世的,是二O二四年底的《别木山馆杂纂》,用一个“杂”字,推出姜师的不同侧面,不同风采,请老朋友们重新认识姜师,请新朋友们初步认识姜师。
公众号恰好写到第五十篇,收入“杂纂”,权且算是纪念姜师欲出印谱的五十岁之龄吧,当然,这是极浅俗、低级的纪念,但是我的心,无比真诚,姜师不是总说“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么,今天的“迩”与“卑”,一定会积为他日的“远”和“高”。

壽民先生刻“登高自卑”.jpg寿民先生刻“登高自卑"

壽民先生刻“登高自卑”.png寿民先生刻“登高自卑”

微信图片_20241220144002.jpg寿民先生撰自序

青岛大愚美术馆 供稿


王作亮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作亮丨遗世独立的学者型书法篆刻家姜寿民夫子(48-50)》 发布于2025-8-12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