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丨商代服饰(2) - 世说文丛

文健丨商代服饰(2)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1.png图4·4-1、图4·4-2,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商代太阳神庙的祭祀人员

上文《商代服饰(1)》之图4·4-2是三星堆出土的双腿跪坐祭祀人员。其衣冠同图4·4-1完全一样。我认为他们是太阳神想象中的近侍人员,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高。
其中图4·4-1,可能是想象当中给神灵当帮手的人。图4·4-2可能是代替人与神通话的人。

2.png(自左向右)图4·4-3,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女生雷神;图4·4-4,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商王族参加祭祀典礼的某一代戴梁冠的商王;图4·4-5,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太阳树下的跪坐祭祀人员;图4·4-6,三星堆二号坑出土单腿跪之以牙璋帮助太阳鸟升降的祭祀人员;图4·4-7,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牙璋,它的山之豁口中有一只太阳鸟在休息

图4·4-3,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女生雷神——我说它是雷神,理由是:它头顶的是“罍”(一般人理解它头顶的是“尊”),就它的读音而言,“罍”音同“雷”,在三星堆当年的神灵设计人看来,雷神是个女生,因为它光着的上身,明显的生着一对女生的乳房。《易经·震·象传》释卦辞:“洊雷,《震》。”“洊”,水一次又一次的叠加。伏羲《易经》认为水阴火阳,不比文王八卦水阳火阴。《庄子·达生·疏》认为灶神其状如美女,和雷霆为伍。此注靠谱。因为有传说太阳神叫羲和。羲和就是女娲的别名。
商代的太阳神是商代的国徽、王徽,被敬重的铸在尊严的青铜器上,他是商王族最崇拜的神灵。商朝灭亡了,周公毁弃了太阳神三星堆的神庙,太阳神昔日的光辉不再,乃至到了战国时代,太阳神的祭祀场所已沦落为民间的灶间、炉膛,今传说的灶祃神就是商代的太阳神。这时的太阳神的族亲、重要属员雷霆,就只能寄身在灶间周围的垃圾堆里。商代的雷神是阴性神;它头顶“雷”的存储器——“罍”,这罍的基座上还有象征商王族祖先伏羲氏的一双眼睛(商代祭祀物品上常常有这样的眼睛)。太阳神如果想打雷,这位女性雷母头上的“罍”里就会放出雷。显然,雷神是太阳家族的成员。
商代的雷神,自然就是伏羲女娲生的女生后人。
请注意,图4·4-3之雷母是跪坐,跪坐在云气袅袅的太阳山上。

3.png图4·4-8良渚文化之咧嘴龇牙。图4·4-9石家河文化之咧嘴龇牙

图4·4-4,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商王族参加祭祀典礼的某一代戴梁冠的商王。商王的重要的特征是:头戴梁冠,咧着嘴,龇着牙——商王族的许多祖先都有咧嘴龇牙以作法通神的传统,从红山文化的图腾龙,到良渚文化(图4·4-8)、石家河文化的巫神(图4·4-9)都有这种巫术动作,所以图4·4-4之三星堆青铜商代戴梁冠巫者,其咧嘴龇牙或是在模拟巫觋作法通神的样子。
说到此处不由叫人想起齐宣王和丑女钟离春的故事来。钟离春有隐语之术。为了表达这种特技,锺离春就抬眼向上看,龇牙咧嘴,扬手挥舞,拍打膝盖喊: “殆哉,殆哉!”齐宣王问钟离春何意,说:“我抬眼向上看,是替大王看看有没有烽火狼烟的变故;咧嘴露出牙齿,是替大王惩治拒绝劝谏的人;挥手,替大王赶走谗佞之臣;拍膝盖,是替大王拆除游乐宴会的设施。”“锺离”是商代王族的“祝融”之姓的另种读音,是太阳家族的后人;“祝融”又是商王族承袭伏羲女娲的姓氏,齐女“锺离春”当然是伏羲女娲之后,瞪眼又龇牙咧嘴,应该是祖传的巫术作法动态。说至此以增加大家的理解。
图4·4-4梁冠的命名起自东汉,但它的发生一定远自东汉,因为竹子作为龙图腾的象征图腾,早在红山文化时代就出现了,正像我们今天家装风水挂竹子画图,往往以它借代龙图腾的用心相似——商代神巫权贵戴竹子装饰的冠子,实际是借龙图腾来权威自己。
图4·4-4之咧嘴龇牙者的跪坐,是商王族人员在礼敬三星堆神庙里面的太阳神祖先。这种跪坐又称跽坐,是商代连王公贵族都恪守的礼敬坐姿。
图4·4-5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太阳树下的跪坐祭祀人员。它们跪坐,大概是在礼敬太阳鸟。
图4·4-6,三星堆二号坑出土单腿跪之祭祀人员,他在举起牙璋,帮助太阳鸟的起飞或归来。这位单腿跪的祭祀人员应该是想象的神灵之帮手。
而图4·4-1也可能和图4·4-6职务相同。
这样说来,图4·4-2之二号坑另一位出土的双手抚腹之人,可能是代替人神之间通话的祭祀人员。它们仅仅一种动态的不同,其负责的职务就可能不同。
图4·4-7,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牙璋,它的牙璋像是山,山之豁口中有一只太阳鸟在休息。可见4·4-6之三星堆二号坑出土单腿跪之人,是帮助太阳鸟起飞和降落的祭祀人员。
如果同意我的推测,可以说商代的跪坐、跽坐之礼(图4·4-4),是有商一代最高的礼敬。
 
《易经》的《困》卦《九二》有“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其《九五》又有“鼻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脱,利用祭祀。”
这是商代末期少有的有关服饰之文字记载。可见“赤绂”“朱绂”是服饰品级的柺点,它是商代有关刑罚使用尺度的标杆。服装达到“赤绂”“朱绂”规格的人,坐监狱有“酒食”招待(《九二》),对于不服监督管理的不法分子,可以该杀的不杀,割去鼻子就行了(《九五》)。
“赤绂”“朱绂”都指红色的蔽膝,应该是朱砂涂过的皮质佩带;“赤”“朱”都指带子的颜色;它又名蔽膝,是一种表示贵族身份的腰带,它系在腰间之下、膝盖之上,是一种下边呈斧头状的带子(图5·5-1、图5·5-2、图5·5-3、图5·5-4)。
图5·5-1的“朱绂”很小,似乎仅仅为了表示佩戴它的人是男生。
图5·5-2安阳出土的腰系蔽膝的男贵族,它的冠子前高后低,冠子里面可能是平顶冠,这冠子之外似乎又套了一只今天拖鞋样的冠子。它穿着交领上衣,蔽膝下又穿了一个围裙,围裙下又穿了一条裙子,这条裙子下穿了一条相当北京地区小孩冬天穿的长长及地之“屁股帘”,屁股帘前面的长裤及鞋。
图5·5-3、图5·5-4都穿着曲领上衣,上衣被束在裙子里。图5·5-3长裙及地,蔽膝上又穿了一个围裙。它留着双丫髻,双丫髻呈“S”状,那是象征头上发髻为两条龙;在商代凡“龙”字,其笔画均呈“S”或“C”形。这种发髻可证明此人是伏羲女娲的后人,是太阳家族的人。
图5·5-4裙子在裙裤上,裙裤长短及鞋子。头戴锦缎的平顶冠,平顶冠的下面,有一圈像侵华日寇的帽帘,锦缎的帽帘。
图6妇好墓出土的双面玉人之女娲一面。它似乎身着一种保护肚脐受凉的兜肚——这种装束是在宣传男女交合的必要性:商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鼓励繁衍生育,所以他们王族的宣传品很重视生育知识的普及。女娲穿着兜肚,两手抚在阴户两旁,是繁衍教育的必须。由是,我们得以知道了当时妇女的亵衣有兜肚(周代憎恨商代的很多促进文明的手段,唯生育繁衍的大义不敢反对,因此我们今天有一个词汇保留了下来:“周公之礼”——婚姻繁衍的制度)。
商代衣冠非常的得多样,但是商代富贵达人“赤绂”“朱绂”制度是一致的服饰标准。
《易经·坎·上六》:“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是说对于“赤绂”“朱绂”的犯人,刑罚要轻一些,不要多年监禁,使之社会关系受到应激反应。显然“赤绂”“朱绂”人员都是一些邦君领主。
   
4.png(自左向右)图5·5-1,妇好墓出土的双面玉人之伏羲一面;图5·5-2安阳出土的腰系蔽膝的男贵族;图5·5-3洛阳周墓出土的商代玉人之“朱绂”;图5·5-4战国墓出土的商代玉雕男贵族之蔽膝

5.png图6·妇好墓出土的双面玉人之女娲一面。它似乎身着一种保护肚脐的兜肚

此处专讲商代的发饰。
讲商代的发饰不能不先讲石家河文化的一种发饰。

6.png图7·左,是石家河文化象征女娲的发饰。它是右图的局部线图;右,是石家河文化象征伏羲女娲的合体玉雕像。石家河文化象征性的女娲头戴帽箍,作龇牙咧嘴状,耳朵戴耳环——这是模拟“珥蛇”之态。商王族祖上有“珥蛇”的传统

图7·左,是石家河文化象征女娲的发饰。女娲头戴帽箍,做龇牙咧嘴状(龇牙咧嘴,是伏羲女娲进行巫术作法的样子),耳朵戴耳环——这是模拟“珥蛇”之态。商王族祖上有“珥蛇”的传统。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记夸父“珥蛇”。夸父与帝俊都有猿猴图腾崇拜。
女娲头上饰以双鸟,因为颛顼氏继承了少昊氏,少昊氏凤鸟图腾,女娲和伏羲是传说中的兄妹兼夫妻,所以他们都继承了少昊氏的凤鸟崇拜。女娲头上的两只凤鸟,一只属于女娲氏,另一只属于伏羲氏。女娲的两边头发卷曲像蝎子尾,实际这两只卷尾的发股,一只象征着龙图腾的伏羲,另一只象征着共同分享龙图腾的女娲。自从作为女娲的黎氏和作为伏羲的重氏和而为祝融氏,龙凤图腾一直是二者共有。
我为什么谈商代服饰忽而扯到了石家河文化?因为我研究的结果是:石家河文化北去,成为后来的石峁遗址前的共工国,这里有商王族祖先帝舜氏建立的太阳神神庙——太阳神神庙本来建立在共工国之中,后来大禹攻陷了共工国,在共工国建立了夏朝,这石城就是今天的石峁遗址;大禹建立石城之时,拆毁了帝舜氏的太阳神神庙,而太阳神神庙祭祀的主角就是生了十个太阳、十二个月亮的伏羲女娲。所以我们今天说商代服饰就不能够绕开石家河文化的伏羲女娲的这个合体神像(图7右图)。是伏羲女娲的后代商汤王,消灭了夏朝。

7.png(自左向右)图8·8-1,陕西博物馆藏西周墓出土的双丫髻之商代男贵族;图8·8-2,西周晋侯墓地出土的双蝎子尾式发饰之商代男贵族;图8·8-3,山西博物院藏商代的双丫髻之巫觋;图8·8-4,三星堆一号坑出土C型人头像

图8·8-1,是陕西博物馆藏西周墓出土的商代男贵族之双丫髻。它可能是周武王俘获商纣王的宝玉之一,被赐给了灭商的有功之臣。商代男贵族腰系蔽膝。它的发饰似是双辫,实是双丫髻——一个髻代表祖先伏羲,一个髻代表女祖先女娲。
图8·8-2,西周晋侯墓地出土的双蝎子尾式发饰之商代贵族。
图8·8-3,山西博物院藏商代的双丫髻之巫觋。这种双丫髻模拟两条龙盘结在巫觋的头上。这位巫觋大概在作法术——此图模拟扮演两头一身龙的巫觋;他佩戴的龙头,是插在两腿之间充当两头一身龙之另一个龙头:它之发饰为双丫髻的头,就是人首两头一身龙。商代出土了不少两个人头一个龙身的神物,大概这就是两头一身龙扮演的者方案吧。
两头一身龙,就是商王巫觋们想象的伏羲女娲合体之样子。
图8·8-4,三星堆一号坑出土C型人头像,这个青铜人头戴双角头盔,头盔外又有面罩。这种双角头盔似乎是模拟图腾神猫头鹰的毛角。猫头鹰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玄鸟的本鸟。似乎这个青铜人头是献祭给太阳的祭品——这种祭品可能是本民族人员舍身献祭的人头之代替品。太阳神只是“日头”,对它最好的献祭还是人头。戴着猫头鹰头盔的人头,相当于玄鸟图腾神的头被从两根锁骨之间砍了下来。也许猫头鹰冠子当时有实际的存在。我姑且命名这种冠子为“玄鸟冠”吧。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文健丨商代服饰(2)》 发布于2025-8-2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