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谙丨十二记 - 世说文丛

李言谙丨十二记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十二.png2024年11月的前冢子头村西 阿龙摄影

1

民国《增修胶志》云:“……邑西北冢子头庄前,有古冢,形如土山,相传为晏子冢,其庄因是得名。”此“邑”为胶城。胶州故城西北有村,名冢子头,属高密辖区。古冢是晏子冢,貌如“土山”,甚大而可观。明代,姜、韩、马三姓六户落居于晏王冢北,名后冢子头,后分东、西两村。羊儿沟西侧,周姓于明初立村,因村北有晏王冢,名前冢子头。今诸个庄子还在,古冢已没,或因失其“丘陵”,冢身淤没于深泥中,未可知也。晏子者,晏婴是也。

2

公元前 500 年,齐景公四十八年,晏婴辞世,享年 96 岁。《水经注》云:“齐北门外东北二百步,有齐相晏婴冢宅。”说晏子葬于临淄北门朝东北二百步的地方,此一带齐后人称为“清节里”。里,阎闾、弄堂、里巷,黎民百姓聚居的场所。自唐始,长安设平康里,诸多知名和非知名诗人及权贵时常踏足的粉水之地。上世纪初,先德后日,占据青岛,于今黄岛路一步半台阶下设平康五里,供德、日、美及本地豪强光顾宴乐。历代平康里,皆为划定妓女谋生的合法合规之区域。

3

吴伟业著《秣陵春》传奇,第二十出“遇猎”:“角声归骑,朱扉绿杨,土花缭绕旧宫墙。”土花:苔藓也。有情有义的一个词。又,第二出“话玉”:“土花如砌,雪肤钿粟琼膏腻。点樱桃丹井砂红,染空青越州磁翠。”土花:金属器皿长期埋藏泥土的锈痕。亦有情有义。人若化成泥土,融入山川大地,大概也会生出土花吧。唯其如此:“闷倚栏杆闻鹊喜,柴门若个人归?”倚门而望,眼前分明一条有情有义的风雨路。

4

春树发圈说:

“求教圈里懂古韵的人,关于这首诗第五句的“负”字,有网友说,它应该读别的音,否则不押韵。我查了一下汉语词典,‘负’只有一个音,就是我们读的那种。所以在这首诗中,‘负’字依然读原音,对吗?

和陶拟古九首选一
[宋代] 苏轼

有客叩我门,系马门前柳。
庭空鸟雀散,门闭客立久。
主人枕书卧,梦我平生友。
忽闻剥啄声,惊散一杯酒。
倒裳起谢客,梦觉两愧负。
坐谈杂今古,不答颜愈厚。
问我何处来,我来无何有。”

我不是来回春树问题的,因为“负”字我也只会读作“fu”,不懂是否还有别的音。苏轼和陶(渊明)诗非常多,几乎将陶诗和遍,但“和陶拟古九首”是否为东坡亲作存异议。明焦竑外集序云:“此九首本子由作。”说是苏辙的。清冯应榴按:“子由自有次韵诗九首,焦氏所云未确。”苏籀双溪集云:“和陶诗拟古九首亦坡代公作。”“公”指子由。苏籀是苏辙的孙子,“所言当不妄”。大清学者查慎行曾把九首诗附在乐城集次韵诗中,“今不载”。冯应榴《苏轼诗集合注》云:“或先生此九首为子由代作,子由九首为先生代作,未可知也。”和稀泥也是一门学问。

5

苦难,受压甚重之意。压力承受者,有个体,也有整体,通常,没有比国破家亡再大的“苦难”。若集体把“压力”强加给“个体”,个体便处于“苦难”之中,并非一定指“家亡”。比如,有家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连续几个月物业费都无力支付了,可视为某一阶段的“苦难”。物业费等费用不是大数目,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额外压力”,非“苦难”二字不可形容也。这个极端的例子说明了“苦难”现象的本质:承受重压。假如把因为买房而背上的几百甚至几千万债务视为“苦难”的话,这份“苦难”的绝对原因恐怕是自找的,故不宜称作“苦难”,最多是个“自找的”。自古以来,时代有善恶,善的时代为个体“解压”,恶的时代向个体“施压”,并将“施压”法制化(如王安石的青苗法),个体必须承受,否则违法违规。

6

因为“罪”,耶路撒冷被审判,审判的工具是巴比伦(因巴比伦对待犹大过于残忍,也被审判,最后被灭绝)。巴比伦攻破耶路撒冷,焚毁圣殿,掳走妇女儿童及圣器和资财。耶利米哀歌:“她的敌人为首,她的仇敌亨通。因耶和华为她许多的罪过使她受苦,她的孩童被敌人掳去。”“她”即耶路撒冷。“罪过”即罪孽或悖逆。“孩童”指居民。居民被掳,以色列民族的精英都流失了。“孩童”是民族的前途,现在都失去了。“孩童”流失的民族意味着“远方和诗”的丧失,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壮大的机会便十分渺茫。

7

逐渐暖和了,外出散步,冷的时候也散步,走不远,暖和天走远点,弄出汗来,舒服,就走到万步以外的铁道边,胶河南岸,姚哥庄村东,两股铁道中间,一长条空闲地,开辟个小菜园,土壤黄色的,很肥,以前来过,驾轻就熟,从路基下的桥洞半弯腰钻进去,迎面几棵小苦楝,树小,结籽不少,黄中带白,一嘟噜一嘟噜的,形似葡萄,垂挂着,栗子叶枯黄的,没掉干净,也就两三年的小栗子树,胳膊粗,不高,新叶子要出来了,还不赶紧掉,耽误事,稍远点地上摆着几根树枝子,张牙舞爪的,挡人用,挡不住人,挡不住,前面几棵大毛白杨,一口釉子缸口朝上,挺吸引我,我过去,踢开树枝子,畦垄上往南,小步走,垄下小土沟内,一行葱冒出新芽,很肥,又青又绿,青多一点,喜欢青色比绿色多一点的,实在不行全绿色的也凑合,掏出手机,凑近青色多一点的拍个特写,被同学看到了,辛国芹说芽葱蘸鲜酱,单饼卷烧肉,我说我发现冬葱芽和苦菜根是初春最好的礼物,昝立群说好生活,辛国芹说一起吃更有味,我站起来,继续朝南走,朝釉子缸走,踩着土垄,缸里可能存着水,芽葱是青的,土是黄的,叶子是枯的,阳光是湿的,很肥,一起吃,本来低着头,这就抬起来了,一个妇女,裹着粉巾子,斜襟大红牡丹图开在夹袄上,缀白毛边,唐式青灰肥裤子,毛白杨后面跑出来了,一手提着裤子,一手拉着巾子,往脖子上按,慌乱又郑重,我头发晕,身子摇晃两下,打个机灵,缸里有水有树杈,还有小鱼,就想写小说了,自拟个题目:一手提裤子,一手提春天。

8

东姚胶河岸边一处螺杆水泥板手摇提水闸,以前不曾留意,水闸上沿一口井,线杆上绑着电闸,估计还能通电抽水。围栏内有人掘菜地,远点一棵老榆树,新鲜的榆钱浓缩着春天的青绿,更远处的铁道线跑货运列车和绿皮客车,往来不断,速度比高铁还快。姚哥庄一带是我散步常到的地方,我留意着姚哥庄和堤东村胶河两岸这些年的变化。比如前几年在西姚立起一块铁牌子,是广告牌,丝网印刷了满满的图案和文字,告知拆迁了的村庄要建设什么项目,胶河上建设一座什么桥,想法很新,气魄很大。这是五六年前的事了。这两年变化多,加上风吹雨淋,牌子还在,剩一层铁皮和不锈钢架子,字画包括画布全没了,写在画布上的项目,开了个头就都停下了。西姚和堤东河边在建的橡胶桥在岸边立完桥墩就不见动静了,停工两三年了吧,工地还在,因此河沿的路一直封着不让走,从姚哥庄去堤东村得绕一大圈路,先穿过文体中心,到月潭路往南,到胶河北岸往东,绕回来,过堤东村南,才可以回到胶河西岸。很多时候,我宁愿信了人可以改造自然,却不可以相信能改造自己。

9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争:夺,取,甚至抢,主义孽。争竞为次孽。“可以滋长”。滋:培植,灌而使之萌。善、仁、爱诸如,必施以“滋”而后能长,而后可得,并消“争”气。以赛亚书 40:6: “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彼得前书 1:24:“ 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血气短,瞬间逝,如草如花,不足凭,不足惧,不足傲。约伯记 34:15:“ 凡有血气的就必一同死亡;世人必仍归尘土。”至高者以恒久的耐心待世人,怜悯并施恩慈,故血气者得以续之“血气”而苟活。但以理书 4:12:“ 叶子华美,果子甚多,可作众生的食物;田野的走兽卧在荫下,天空的飞鸟宿在枝上;凡有血气的都从这树得食。”但血气者不可以自夸,更不可以“争”。“因为耶和华在一切有血气的人身上,必以火与刀施行审判;”(以赛亚书 66:16 )

10

看了个小视频,讲得很好,只一点微瑕。“荒野”不如“旷野”准确。和合本“出埃及记”译为“旷野”准确而且很有道理的。这个词太重要了。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 400 年,神的仆人摩西带领那一代以色列人离开为奴之家,进入“旷野”,去往应许之地,在旷野辗转 40 年,最后,除了约西亚和迦勒获准进入了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迦南,成年奴隶们都未能走出来,都死在了“旷野”,很悲壮,也是悲剧。这个“旷野”是眼睛看得见的旷野,如果对神没有信心、仰望和顺服,个人就没有力量和勇气走出“旷野”,神也不允许,会阻止。而摩西的自我骄傲、自我荣耀也使他在人生的最末一步未能进入迦南,只可以在毗斯迦山顶遥望一眼那片绿洲——生命的最后一眼。其实,除了看得见的“旷野”,每个人面前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旷野”,此“旷野”即自我的心灵。自我骄傲、自我荣耀、自以为义、假冒为善者,不要说 400 年,即使 4000 年,既望不见,更无法进入流奶与蜜之地的神的国。今天,走“旷野”依然有意义,每个人必须经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旷野”的试炼,从信心上实现与神合一。另外,走过“旷野”者,因为羞耻心和信念的建立,而不再大谈道德。

11

善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不用刻意就做了,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这个行为是善良的,因此,我们说小孩子的纯真善良毫无瑕疵,是天然的本真善良。那为什么地狱入口的对联写着“无意为恶虽恶不罚,故意为善虽善不赏”?因为故意的刻意的为善背后往往有功利性,甚至隐藏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这个“最终”的指向也许是“更恶”,此类“善”一旦被肯定,被赞赏,被社会化,“恶”将借着“善”的面目堂而皇之地抬头,穿上“善”的外衣无所顾忌地逛大街,横行乡里,终至危害群体甚至整体。经上说这样的善是“假冒为善”,也就是说这个“善”的行为是假的,是刻意做给人看的,以用来谋取更大的个人的或某个团体的利益,从而走上“自以为义”的“罪”的一面。有个小视频,一家食品店女孩帮助一个正在发作的低血糖患者,完全出自本能,甚至是无意的,她都意识不到自己在做的事可能被人称为良的善的,当低血糖患者要感谢她时,她还在为自己做过的感到羞涩,流露出难为情的表情,也许她觉得这件事太微不足道了,用不着感谢,这是非常难得的。中国古人讲“至善”,最高的善,抵达完美的善,那些左手做的好事,不让右手知道,那些只是在做的而拒绝宣扬的夸耀的,通常趋向“至善”。假如你有这样一个邻居,每天一大早打开门,手提马扎,走到胡同口坐下,对路人,对邻居,对天空大地古老岁月,滔滔不绝地夸耀自己的善良和道德,夸耀自己的义和仁,夸耀自己的完美和无缺,夸耀自己的富裕和幸福,听个一两次我认为可以接受,但若天天听,月月听,年年听,像耳朵上被挂上了一个久响不停的铜铃,必须被动地听上一辈子——对这样的邻居,该作何感想,会不会考虑搬个家一走了之?

12

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二日,《群众艺术》月刊复刊发行第1期,总第58期,山东省艺术馆出版,《群众艺术》编辑部编辑,编辑部地址设在济南市文化西路228号。杂志定价:一角二分。之前,《群众艺术》复刊先试刊两期,两期试刊号未标注出版发行时间,按月刊推断,应为一九七九年五月一期,六月一期。郭沫若封面题字,封面由山东新华印刷厂印刷,内文由济南红卫印刷厂印刷。“本刊编辑部”在试刊号《致读者》云:
春风化雨,万物苏生。受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而停刊十多年的《群众艺术》现在复刊了。上半年先试刊,从七月份开始公开出刊。它是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株幼苗,承受着阳光雨露的滋养,寄托着党和群众的殷切期望,我们有责任扶植它,使它茁壮成长。
《群众艺术》是综合性的群众艺术刊物。它以发表戏剧、曲艺、故事、表演唱、歌曲、唱词、民歌和小型舞蹈等易于群众演唱的作品为主,适当发表一些文艺评论、文艺活动辅导材料及美术,摄影等其他作品,努力做到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多样化,词曲兼备,文图并茂,新鲜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

两期试刊号刊登《稿约》云:
一、本刊欢迎歌颂党和老一辈革命家、歌颂工农兵群众、反映四化建设的戏剧、曲艺、故事、表演唱、歌曲、唱词、民歌、舞蹈、美术、摄影等稿件;搜集整理的民间文艺作品;关于群众艺术活动和创作的评论及经验介绍等。
二、稿件要写清楚,注明作者通讯地址和真实姓名;不要一稿两投;稿件一经发表即寄稿酬;不采用的短稿一般不退。
三、来稿请寄济南市文化西路228号山东省艺术馆《群众艺术》编辑部。信封注明“稿件”,邮资由我部总付。

第1期试刊号封二刊登了高密籍画家单应桂国画《调查》。画面的主要内容为:毛泽东主席深入到一个家庭,从倚放在方桌腿边的麦秸草编苇笠看应该是深入到了农村一户家庭走访。主席穿白衬衫,黑裤子,布鞋,坐条凳,右手及肘放大腿膝盖上,身体向方桌倾斜,左胳膊肘支于桌面,食指和中指夹白纸烟,桌上一碗清水,未满,碗是六七十年代农村家庭普遍使用的粗瓷海碗。主席面带微笑,似在询问未出现在画面的人。
第1期试刊号的“歌曲·表演唱”栏目还刊有一首高密民歌,侯鹤令记谱,迟会府、马吉平填词,歌名《梦见周总理》,词为:

我在呀那个梦中哟喜呀喜心间
周总理那个来到大寨田
到俺身边把话谈呀
教导俺要大干
语音未落山河变
铁牛那个满坡果满园

睁眼呀那个不见哟总理面
只见那个枕头湿半边
擦干泪水来宣誓呀
总理的话记心间
高举红旗永向前
定叫四个现代化早实现
2025年1月-6月草稿
2025年9月1日星期一修改

原载 阿龙书房
2025.9.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李言谙丨十二记》 发布于2025-9-3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