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四川阆中的古城保护实践给青岛的启示 - 世说文丛

张勇丨四川阆中的古城保护实践给青岛的启示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2025年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刊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调研组的文章——《四川阆中古城的保护实践及启示》。
内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阆中古城的实践经验,包括阆中古城为何“能拥抱穿越千年的风”、阆中古城是如何留住人的、阆中古城文脉如何传好守好、阆中古城保护实践的启示。
文章介绍,“阆中古城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有2300多年建城史,被赞为‘天人合一’的城市选址典范,1986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核心区内拥有73条井字型街巷、270多座明清式民居院落。”
青岛在1994年1月4日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比阆中古城晚了八年。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具体实践和城市更新的改造过程而言,青岛一地似乎注定要落后于以四川阆中为代表的实例。
虽说青岛城市更新的步伐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入选首批示范城市、改造规模全省第一,但到目前为止,山东省委宣传部或青岛市委宣传部,并无类似上述调查组的专门报告向社会发布,以推广青岛城市更新的经验。这不得不令人深刻反省和审慎思考。

阆中1.png

在调查组报告的第二部分,即“阆中古城是如何留住人的?”开头段陈述如下:
“历史的原真性”和“生活的延续性”,一直是阆中古城的最大特点、最大价值、最大魅力。有媒体报道时讲到,阆中古城留下的不仅仅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形态,更在于“人”赋予的生命力和烟火气,还在于古城人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俚语方言构筑起的精神纽带和基因图谱。怎么留住人?那就是让古城人有获得感、幸福感。
实际上,阆中古城做到的不仅仅是“获得感、幸福感”,而是妥妥的“获得”和“幸福”。这从文中的实例略窥一二。

阆中2.png

第一,在“保持古城历史原真”方面:
历史原真,顾名思义,是指在历史文化遗产(如建筑、街区、遗址等)的保护、修复与更新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其原始风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避免过度商业化、现代化改造对其真实性的破坏。
阆中古城“山-水-城”的历史风貌、地理格局得到完整延续,“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街巷布局、民居院落得到完整保存便是实际。文章介绍:
胡家院业主胡宗林常常向游客感叹:“以前院子里破烂开裂,父母亲曾动过不少念头搬家到新城。现在你们看,清朝康熙年间修的老院子留下来了,真的是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第二,在“改善古城居住环境”方面:
据文章内容,目前4万多居民在古城内安居乐业,“柴米油盐”升腾起人间的烟火气息。四个例子分别如下:

① 古城居民胡平告诉调研组,他原本以为古城保护了,就要把居民都迁出去腾给生意人,“没想到我们不仅住在老地方,还可以继续挑着担子卖石磨豆花。现在我的手艺传下来了,有稳定的收入,日子也过得踏实”。
② 古城内设有幼儿园、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5所,每日近2万名学生穿过古城街巷进入学校求学问知。古城内还有3个农贸市场、3条农贸街,有酿醋、牛肉、蒸馍等各类小作坊300余家。
③ 65岁的邓学平是土生土长的古城人,他经常讲:“我一生都在这里,根也在这里,现在的古城生活其实很方便,买点什么、吃点什么出门就能解决。”
④ 阆中中学高二学生崔航彬在他获奖作文中写道:“校内校外都是知识学习,上学放学都在触摸历史。从清晨的江风,到傍晚的霞光,随时都在感受着千年的脉动。”

上述就是“调研组了解到”的:
阆中很早就摒弃把原住民迁出、商业利益最大化这种模式,而是把原住民作为古城最重要文化传承主体进行整体保护,明确了“不迁居民、不迁学校、不迁市场作坊”的原则,实现人城相契相守。

第三,在“丰富古城生业形态”方面:
文章如是说:
阆中市坚持“无市井、不古城”理念,丰富的古城业态让居民既可生活好,也能有生计。如今,阆中古城有各类经营主体1283户,其中名特产品店274家、民宿客栈173家、汉服店39家,就业人员超1.5万人。
以“调研组走访看到”为例:
古城中还有一大批如阆中书院、孔家大院等将不同建筑形态和文化形态相融合的特色民宿,与“前店后厂、前铺后居、前作坊后庭院”生活场景错落有致,让古城的烟火气在岁月流转中愈发浓郁。
因为古城保留住了最核心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才有了随之而来的生气勃勃、生机盎然。那种“前店后厂、前铺后居、前作坊后庭院”的现实场景,正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最完美地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阆中3.png

反观以四方路、黄岛路为中心的大鲍岛历史文化街区,最缺乏的是原住民所能挟带的根脉和地气、最忽略的是原有贴近生活的柴米油盐及经营实体、最应留驻的是属于这片热土的万家灯火和欢声笑语。
对标阆中古城,“腾笼换鸟”不过是离地三尺的空中楼阁、不知所措的梦中呓语。只因有了院士级别的权威专家,他们认定的海阔天空,怎么就一下子成了展翅飞翔的终极目标呢。
希望青岛也有个本地的调查组,探究一番“大鲍岛街区为什么就没有留住人呢?”

原载作者微信号 rossen,略有改动
2025.9.9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四川阆中的古城保护实践给青岛的启示》 发布于2025-9-10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