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保立丨我的外公朱熙齡回忆录·朱旭初自传(白话文版之二) - 世说文丛

沈保立丨我的外公朱熙齡回忆录·朱旭初自传(白话文版之二)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第二时期  从政时期(上)【1】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年,1907年),二十八岁
世交长辈赵尔巽调任两湖总督。当时我的姐夫叶揆初正在上海创办浙江兴业银行,无法去湖北。赵总督便邀请我父亲担任总文案(相当于秘书长)。我与胡嗣瑗、汪希、饶凤璜、陈汉弟、陈敬弟等人一同担任内文案的职务。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年,1908年),二十九岁
赵尔巽总督调任四川总督。我因为路途遥远,父母年迈需要照顾,便没有随行,而是以候补知府的身份到北京参加考试和等候派遣。后来被分发到直隶(今河北一带)。直隶总督杨士骧派我担任自治局提调(相当于处长)。我的同学李士伟任自治局局长。那时,留日同学蹇念益、黎渊、黎过、熊垓、熊范舆等人也都在天津,一时间可说是人才荟萃。

宣统元年(己酉年,1909年),三十岁
世伯赵筱鲁的女儿不幸去世。她是我母亲的干女儿,也是我岳父萧家的儿媳妇。赵、萧、朱三家在济南关系亲密如同一家。她的突然离世,让三家人都悲痛万分。于是我带着家眷返回济南。
当时,津浦铁路正借用英、德两国的贷款修建。分为两段:天津到山东韩庄是北段,使用德国贷款,聘请德国工程师;韩庄到浦口是南段,使用英国贷款,聘请英国工程师。清廷任命徐世昌为南北两段督办,朱启钤为北段总办,段少沧为南段总办,何承焘为济南提调。我担任副提调。这是我进入交通界的开端。那时我年轻气盛,立志要廉洁自守。所以采购材料时,虽然由德国人总管仓库出单,但必须经过我审核签发,我一丝不苟。朱总办对我非常信任。
在此之前,德国人占领青岛后,获得了山东五处的采矿权。当时我的岳父萧绍庭先生任山东商务局局长,与我父亲一起向德国领事极力抗争,最终收回了矿权。其中峄县的中兴煤矿,煤质最好,产量丰富,炼出的焦炭特别适合轮船使用。争回后,由山东盐运使张毓渠先生招股主办,我父亲也竭力相助促成。后来津浦铁路兴建,急需用煤(使用该矿的煤能提高车速,但因为煤的油质较重,需要经常清洗锅炉),于是交通系的梁士诒、叶恭绰、朱启钤等人加入。再后来,因为购买电机需要资金,又加入了黎元洪(黎黄陂)以及湖北的资金。煤矿营业相当发达。我曾担任过该矿的常务董事兼营业科长。直到国民政府南迁(南京)后,我因个人经济困窘,才与之断绝了关系。

宣统二年(庚戌年,1910年),三十一岁
我家不幸遭遇瘟疫。我的庶母以及颜如二姐、艾儿、外甥秀儿,在两周内先后病逝。情况是这样的:庶母因肺病去世,我妻子送灵到庙里,感染了时疫病倒,传染给了艾儿,艾儿三天后就夭折了。二姐颜如,因其丈夫王蕉庐早逝,带着儿子秀甥住在我家,也被传染。秀甥先去世,颜如姐姐随后也去世了。我在天津听到噩耗急忙赶回,家中景象凄惨万分。于是我们立即从高都司巷搬到了小沧。小沧位于大明湖西边,风景颇为秀丽。而我的父母期盼孙子心切,家里开始有为我纳妾的提议。

宣统三年(辛亥年,1911年),三十二岁
革命推翻清朝的风潮澎湃兴起。张勋在南京战败,清廷起用袁世凯进行征讨,冯国璋率军攻打汉口。当时津浦铁路尚未全线通车,我已升任提调,奉命星夜赶工修筑,终于在韩庄接轨,用以运输军队。
赵尔巽世交长辈重任东三省总督,任命我父亲为民政使,我的岳父为提法使,熊希龄为盐运使,蒋百里(蒋方震)为参议,袁良为军械处处长。张作霖为统领驻守奉天(沈阳),蓝天蔚为师长驻守新民屯。当时革命党人商震在奉天,与辽阳的革命活动相呼应。蒋百里和蓝天蔚都暗中和革命军有联系。我于是辞去津浦铁路的职务,赶赴沈阳。当时张作霖拥护清廷,反对革命,几乎每天都有格杀事件。蓝天蔚兵败逃走,总督衙门戒严。张作霖的卫队长张辅周准备趁蒋百里进入督署时,设伏兵刺杀他。我得知这个阴谋后,连夜亲自赶到督署,拉着蒋百里的手一起出来,张辅周没敢动手。第二天一早,我又亲自送蒋百里到车站,让他南下去了。我又约商震到民政署,向他详细陈述日本人的野心,说明东三省一旦发生动乱,无异于为日本人制造机会,于是资助他四千元,请他离开。商震也深知外交形势的严峻,便改变了计划。
张作霖知道我是同盟会会员,对我颇为怀疑,又因为他残杀了王医官,并且对袁良有不利的举动,我便禀明了赵尔巽总督,陪同我父亲以及袁良、郝鹏、沈恒祺等人,一同经大连前往青岛隐居。
当时孙宝琦任山东巡抚。武昌起义爆发后,山东也谋划响应。山东地处南北要冲,孙巡抚为了安定地方,宣布独立,自任都督,由贾宾卿师长任副都督。我和夏溥泉、丁佛言等都参与了机要事务。后来袁世凯派吴镜潭等人来运动军警,导致独立局面瓦解。孙宝琦辞职离去,我也回到了青岛。
青岛天主教堂的白神父,打算办一所方济格女学校。他知道我妻子在济南曾办过学校,所以就和我父亲商量,请我妻子担任该校校长。学校聘请了夏景如、李鱼、叶畹香夫人等担任教员,由教会的德籍修女主持内务。
当时袁世凯主张共和,要求清帝退位,此事已将成熟。但因为赵尔巽总督在东三省,一向以忠诚清室闻名,袁世凯担心他若反抗,会给日本可乘之机,导致国家分裂。于是袁世凯命梁士诒从青岛召我到北京,深夜告知我内情,命我立即赶赴奉天向赵尔巽陈说利害,请他不要反对。我第二天就赶赴沈阳,拜见赵尔巽总督。恰巧赵督正拿着一封信,是东三省盐运使熊希龄临别时留下的,信中请赵督带兵驻守山海关,监视大局动向。但赵督为人一向谨慎节制,他把信给我看,说这近乎疯狂。我于是向他陈述了种族矛盾激化、民气难以压制、各省的实际形势以及外交上的紧迫情况,劝他不如借此机会退休,方能不负君不负国两全。赵督同意了,当即电复梁士诒。我则直接经大连返回了青岛。

民国元年(壬子年,1912年),三十三岁
共和宣布,南北议和成功。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

民国二年(癸丑年,1913年),三十四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袁总统起初偏向德国,而段祺瑞力主参战,联合英、美。此前德国人借教案派兵占领青岛,这时却向袁世凯当面表示,愿意无条件归还。袁世凯高兴地告诉了英国公使,英国公使随即促使日本攻打青岛。当时袁世凯向德国克虏伯炮厂订购的一批军械恰巧运抵上海,袁世凯便命令山东师长张树元组织一列火车,将这批军械押送给青岛的德军。因此,青岛的德军得以抵抗日军达一月之久。
当时我侍奉双亲居住在青岛。得知战事紧迫,我便先送父母去济南,我和妻子留在青岛收拾杂物。我父亲极其喜爱古籍,存有数百箱,名为“兰笑楼藏书”,并亲手抄录了四部藏书目录。因为我妻子是方济格学校的校长,就把这些书托付给教堂保存。当时青岛的德国总督告知居民不必惊慌,说如果谈判破裂,会通过天主教堂和耶稣教堂随时通知大家撤离。所以,我是在青岛日本开炮的那天才撤退的。胶济铁路为我们准备了一辆货车,将书籍杂物运往济南,毫无损失。

附录:德国在青岛租借地治理情况

德国人借山东发生杀害教士案件,派兵占领青岛,订下九十九年租借条约。他们的野心和魄力都很大。首先,在信号山修建了提督楼(总督官邸),极其壮丽。又在大广场修建大型石质办公楼,所有官署都设在那里,规模宏大。在旧官署设立按察厅(法院),处理民事刑事案件。他们建设青岛的奖励办法是:无论中德人士,申请建造房屋,必须先绘制图纸呈交按察厅下属的地亩课(原文是“课”,似应为“局”——编者注)批准,并且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设计(所以必须由德国工程师代为绘制)。批准并承包工程后,就可以办理保险(保险公司是官立的)。保险后可以向各方借款,并到地亩局登记(收取登记费),这样权利就有了保障。如果借款到期不还,可以请地亩局催告;若仍不能偿还,在拍卖房产时,地亩局作为第一债权人。而有资金的人,也可以请地亩局代为放贷。所以,在青岛居住的华人,都争相建房,因为房产成了最好的有价证券。青岛市的整齐和发达,都是这种政策促成的。另外,在审理华人与德国人的诉讼时,法庭多偏向华人,责罚德侨,以收揽人心。日德战争刚开始时,德国立即进行防御,凡是在战线妨碍范围内的田舍房屋,每间发给现大洋一百元作为补偿。所以当地人民至今无不称道。日本人两次占领青岛,人民对它的感情,远不如对德国。

注:
[1]原文没有“(上)”字,是编辑加的。

编后:原文是文白混杂,为便于阅读,现改为现代白话文
原文请见 沈保立丨我的外公朱熙齡回忆录(朱旭初自传·之二)


沈保立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沈保立丨我的外公朱熙齡回忆录·朱旭初自传(白话文版之二)》 发布于2025-10-13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