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笔记(110)
162
406号和481号都三开间,由堂屋、东间和西间组成,有院落。406号固有的院墙不见了,所见四围为土黄色的碎石摞成,碎石多为干狗和薄板子,炸坑取石的浅层砾石和炸碎的岩石,石缝没用灰、泥等浆水,干摞,一米多点高度,也许最近几年才陆续搞好的,加之雨水不多,石面不旧,未长出青苔,因为不用泥浆,石缝间便生不出野草,围墙干干净净的,用“岁月静好”形容还挺合适,到了秋天,纷飞树叶寻找落处,多数落到地面,再由风吹至墙角,人不来动的话,也成一堆,只有极少的叶子落到墙上,蜷缩在石头表面或嵌入石缝中,衰竭干枯期间,叶柄翘起来,向过路的人求援,意思是找错地方了,可是从来没人理会它们,因为它们的发声太小了,小到只有大地才听得见。
小院入口是摞墙时预留的,一米宽,冲南北胡同,肯定不是原来门楼的位置,现在却是它的院门了。这个院门十分简洁,不设门楼,门板也是象征性的,由五块窄薄的黑木板钉在横档上组成,右侧设轴,合页转动,木轴捆绑固定于两米高的水泥杆门柱上,左边立根朽木,当左门柱,比水泥杆门柱矮一头,朽木上端有块裂缝,铁链子穿过裂缝,锁住门柱和门板,铜锁捏死,用塑料纸包了,防雨浸,表达的意思大概是:就这样了,谁也别进,到了逢年过节来看看,门板上贴上个大红纸“福”字,2025年的“福”字脱落了,只剩下一道红纸的边黏在大门上。
481号三间屋的院墙只剩冲岳飞路一堵,是一道土夯墙,没墙基,从地面开始直接用泥巴夯成,墙高应在两米以下,或只有一米五左右的矮墙也有可能,大概由于挡雨雪的墙头瓦脱落和丢失,时日一久,自上而下剥落,如今,最高一截靠近门楼,也就一米多点,而西间外低矮的一段,我一跨便可进院,完全失去了院墙的阻隔功能。断墙黄泥中,碎石沙砾较多,占比超过土壤两成,一是说明方戈庄村及其周围村庄的土地并不肥沃,二是从中可知此地原来多湾塘坑水和河流,土壤或常年浸于水渍中。
这处宅子还有门楼,大门对开,西向,保留的尚算完整,也不高,两米半多点,虽然矮小,但样样齐全,顶为东西两坡,各挂红板瓦三行,直脊覆青灰墙头瓦,一梁四檩,两坡各得两檩,均圆木制,从北山嵌入起高山墙的三块空心砖看,至少门楼的上半部分重修过,顺道更换了更高更结实的大门,南山墙被邻居新起的大屋水泥灰北墙完全顶死了,几乎严丝合缝,门楼的把子墙只有一砖宽,功能不在美观,只为框定大门木门框,腿子墙基础用了三层青砖,之上至重修处,均为泥墼砌,由与土夯墙一样的泥巴子抟成,墼内也是较多碎石沙砾,尺寸和青砖差不多,同样因为风吹雨淋,风化严重,即便如此,依然可支撑度日,安享“岁月静好”,门板上没见新春联,旧春联的大红纸完全晒白了,字迹当然无法辨认,但是不能因此说没人来贴春联了,因为院门门框新贴了框对和横批:
家庭
好运
吉庆有余
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草稿
2025年笔记(111)
163
老宅406号的年代比481号早,406号当屋门是单扇木门,481号则为双扇木门,单扇门门洞比双扇门门洞窄不少,门高也矮。从门口进堂屋,开单扇门时,打开锁住链子的挂锁后,先用左手摘左门框锁鼻子的挂链,一丢,哗啦一响,挂链便垂下,吊在门板上,晃荡两下,同时举右手推门,推的位置几乎与肩平,当屋门吱扭扭叫着,朝右打开,停靠在右边大锅灶台的锅洞子前。锅洞子的空间比个风箱还小,锅后与灶台垒为一体,锅洞子放挑火棍、扒灰铲、支鏊子用的砖块等,有时也塞进点烧火剩下的碎木头、棒子骨头什么的。当屋门打开后正好挡住它,但不会挡住朝西开口的灶火口,风箱则贴在灶台北侧,正好与东间门的南门框对齐。风箱上一般不固定存放家什的,比如油坛子、四耳盐罐等,都临时放放的,因为经常要把它搬到堂屋西侧的大锅灶台,用完了再搬回来,属于移动炊具。西大锅灶台灶火口朝北开,风箱贴灶台东侧,这个灶台不设锅洞子,建灶时直接顶住堂屋南墙,风箱放好的外侧与当屋门西门框为一条线,这样施工就省出了灶火口外的空间,加上西间门比东间门开得更靠近堂屋北墙,腾出一块大空,足有半根玉米秸的长度,堂屋和西间的隔墙就有了用处,每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用这边灶台祭灶,这个位置居于堂屋西南角,为“奥”,据说是恰当的祭祀位。祭祀完毕,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去了,灶码的上半部分,印二十四节气表格,便贴到靠近灶火口的墙上,循环经受新一年的烟熏火燎。
双扇当屋门使用的锁具与单扇门不同,门外大都用插销锁,更坚固,进堂屋时,先打开挂锁,左移铁棍插销,离开门缝为止,收好锁和钥匙,举双手,一手推一扇门,两扇黑重的门板被同时推开,天井的亮光涌进屋内,眼睛却对这种明暗强烈的对比暂时不能适应,眼前一黑,似要晕倒,赶紧闭上,停一会儿,再睁开,终于看清各种器具的位置,抬腿迈过低矮的门槛,刚进屋没走几步被疙疙瘩瘩的地面绊一下,明白过来自己喝了酒,有点大,走路都不稳了,然后摸着锅台上炕,睡觉醒酒。如果喝了酒,赶在星光稀疏的夜晚回家,进来树影斑驳的院子,冲蹲在角落的老母鸡打个嗝,径直走到东间窗下的水缸,右手抓起葫芦瓢,左手掀开盖垫,舀半瓢水,仰脖子咕咚咕咚灌下,抖袖子抹一把嘴角,骂声真爽,掏钥匙开门,一串钥匙掉到地上三次,便弯腰捡了三次,捡一次骂一声不急,钥匙终于捅进锁眼,左转右转不动,又骂一句不急,换一把,又骂不急,终于试到最后一把钥匙时开了当屋门,人立在门口,不敢进,太黑了,像个黑洞,要一辈子埋在这个黑洞不成,人说埋就是幸福,又骂不急,屁股后兜掏出火折子,拔下帽盖,使劲儿吹,不燃,又骂,操他奶奶的,使劲儿扔火折子帽,角落的老母鸡猛扑上去,再吹另一半,居然着了,燃起紫红的小火头,又骂不急,迈步进屋,左手举高火折子,右手先扶门框,再顺着扶门,再弯腰顺着扶锅台,再顺着扶风箱,再顺着扶东间门框,再顺着推门,再顺着进炕前,再顺着摸炕帮,再顺着摸东墙,再顺着摸墙上的洞,再顺着摸煤油灯,再顺着使火折子点上灯,那个什么翻身坐起,围着被子,眼睛锃亮,长发散在胸口:
“谁呀?”
他大哥愣住,背对那个什么,人似乎还在酒中:
“不急。——谁上的锁?”
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草稿
2025年笔记(112)
164
两处老宅都使用木窗棂,北方传统直棂窗结构,工艺不复杂,整个窗户统一刷大黑漆,起到保护木质延缓风化和阻止虫蛀的作用,窗棂内封白蜡质感的窗户纸,有些家庭,封窗时还制作复杂的窗舌,白天卷起窗舌,通风换气外,还便于随时观察天井,一瞅见他大哥进院了,赶紧拿木梳,吐两口唾沫到梳齿上,梳头,将凌乱的头发理理顺,张开手掌使劲儿拍打拍打脸,打松面皮绷紧的肌肉,给皮肤添点儿血色,再伸手从针线笸箩抽出剪纸剩余的红纸条,放嘴上双唇用力抿,红不红的来不及看镜子了,听见他大哥推开当屋门,一脚浅一脚深地往里走,赶紧两腿一蜷一伸,三寸金莲的脚后跟勾住炕席,以屁股为支点,手掌撑炕使屁股瞬间离席,身子一仰一合向前,像蛙泳,朝炕前蹭,大腿根被剪子尖戳了,生痛,可能戳破皮了,也许在流血,那个什么忍住没叫出声,牙根里吸溜进冷气,难受得眉毛差点立起来,这样蹭了三四下到炕帮了,小脚小腿落去炕前的空,他大哥推东间门进屋了。
老宅481号直棂窗为正方形,一米见方,直梃九根,横梃两根,横挺穿直梃中间与左右窗框榫卯相接,隔开为三十个矩形格,上横枋与上横梃十格和下横枋与下横梃十格等大,两梃之间十格略小,左右窗框顶紧房屋泥墙,上横枋顶住厚重的松木窗梁,下横枋与青砖窗台相接,窗台的一行青砖与青砖屋基结为一体,窗户和房屋比例匀称,即使破旧了,也不显丑,反而“岁月静好”。老宅406号直棂窗为长方形,高度和481号相等,直梃少了三根,横梃还是两根,隔为二十一个矩形格,工艺一样,不同之处是481号窗台与墙基到窗使用的全部是青砖,406号除了墙基用了三行青砖和檐下支撑屋檐的两行青砖,其余全为土夯墙,屋山用泥墼,一层一层摞上去,直至山尖直脊,山墙梁檩外露,封檐与博风板脱落,名副其实的“木骨泥墙”了,在东西两山和前后屋墙的夯土上裸露大量碎石沙砾,和481号的院墙差不多,尤其经受了长期的风吹雨打,墙皮泥浆脱落,石量愈加显多,还好及时更换成了瓦屋顶,顶住了岁月冲击,否则早墙倒屋塌了。481号的墙基、墙面、屋檐和山墙好很多。两房都为硬山式屋顶,406号山尖为泥墼砌,481号山尖全部为青砖,山腰虽然也是土夯墙,但墙面抹了灰,更耐雨淋风蚀。墀头完好,依然挺立在山墙和檐柱交接处,上方枭混砖线上翘,下方层层叠涩出挑,精细的打磨和抹灰工艺清晰。正面檐下,实木木椽架起封檐板,长长的,厚度五个厘米,宽三十个厘米,横于一门两窗之上,横穿东西,无雕花,无彩绘,只衔接屋顶和墙体,保护椽子不被雨水侵蚀,可它自己本身陈旧了,直接承受着雨打虫蛀,恐怕自个也数不清在这里坚持了多少年了,恐怕它自个也不知道还能再坚持多少年,我观察到它体内的虫眼和裂纹,也许接下来的一阵狂风,一场暴雨,便可将它摧毁,转念又想,即使狂风暴雨摧毁了它,也不会是它最后的结局——因为,黄土夯的房屋,木板的当屋门,黝黑的木格窗……那一切,在我心里永远崭新。
祭完灶,开始数年了,旧的一年行将远离,新的一年打马而至,那正是数年的节奏,慢一点,慢一点,去的也慢一点,来的也慢一点……那个什么埋头剪窗花,他大哥来替她换了封窗纸,新的像新婚之日,那个什么大哭两分钟,拿起剪子铰窗花,那个什么剪复杂的屏条窗花,梅花、杏花、桃花、梨花,先剪出个胖娃娃,胖娃娃蹲在花篮里,胖乎乎的小手举着花,又剪鲤鱼,鲤鱼尾巴立在花上,鲤鱼嘴里开出花来,三十个厘米高,一个春天,各种花,完整的春天,他大哥,听说又收徒了,昨天刚拜完师,前年收的徒弟,一个叫不急,一个叫不燥,都可好,不急好,不燥也好,两个都好,今年收的弟子叫的啥,一个叫不吃,一个叫不吐,真好听,他大哥爱收女弟子,女人巧,心巧还是手巧,都巧,手指头有尖,脚小不,脚不大,也有尖,听人家说他大哥教人家剪纸爱握着人家的脚一手握一只脚一拉一拽的弄得人家喊纸真难剪告饶说不敢了不敢了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握脚抽拉剪纸教学法,瞎说,瞎说,听说他大哥选女弟子一要年轻二要好看三要脚小,瞎说,瞎说,俺也是他大哥的徒弟,他大哥,俺纸剪得可好,好看,好看,可俺的脚大,不大,不大,恁抓不住,抓得住,抓不住,抓得住,不吃是哪里人,东北乡的,不吐呢,也东北乡的,脚小不,脚小,俺就知道脚小俺就知道恁知道人家脚小俺就知道恁爱东北乡的脚小,东北乡涝,脚小,哪儿涝,哪儿脚小,那没关系的,有关系,没关系的,有关系,俺也东北乡的,脚不小,脚大,不大,不大,大,恁握不住,握得住,握不住,握得住,东北乡数我脚大就俺一个脚大的雨不淋到俺身上东北乡涝都脚小就俺一个脚大雨不淋到俺身上所以就俺一个人脚大在东北乡俺一个人来了西北乡俺还是一个人雨不淋到俺身上。
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草稿
2025年笔记(113)
165
487号家的西厢,或说门楼上,也是平顶,与别家不同的是,冲路的一面,垒了半米高的花墙。出挑的平檐之上,垒了三个三十公分宽的墙垛,框出两段水刷石花墙。墙垛抹角贴棕红色瓷瓦,内镶淡蓝面上嵌粉钉的马赛克瓷砖。南墙垛和中间的墙垛与大门的腿子墙上下一条直线,用了同一款瓷瓦和马赛克,这样,款式和色彩上下统一,和谐美观,这就是说,大门之上的水刷石花墙与大门等宽,约两米半。北墙垛和中间墙垛框出的北段花墙比南段长出半米,即三米宽,那么,可以估算出,西厢和门道的南北内部长度大约五米,屋顶长度则在五米半到六米之间。墙垛和花墙顶部挑出约三分之一砖,外皮也贴了瓷瓦,瓷瓦颜色为一头深绿,一头乳白,两块瓷瓦镶贴完工的效果为中间深绿,两端乳白,贯通屋顶南北。
两段花墙墙面采用的水刷石工艺颇耐寻味。十九世纪末,日本人发明了人造石技术,继而产生了水刷石建筑营造工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入上海,首先应用于石库门营造,例如在海派石库门建筑群慎余里得到大量使用,而今,保护和研究慎余里营造技艺,成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这一建筑营造法在我的家乡高密大量使用在乡村民居则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了,在官家建筑上使用也许早十年左右,例如王吴水库的东站发电站,建设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墙面有些部分便用水刷石施工,这栋建筑保存至今,基本完好,颇为难得。水刷石在村庄民居等建筑的大量应用,填补了石料建材的不足,提升了建筑品质,升华了乡村审美,在观感上,迄今也不落伍。481号相屋之上的水刷石花墙几何图案只有菱形和三角形,虽然简单,但不落俗,简洁的凹线条勾勒为两种凸起的大块颜色:鸭蛋壳灰和赣南橘黄。
这家屋顶既没有晾晒的秋玉米,也无倒扣而贴着大红“福”字的釉子缸,花墙内的屋顶,竖立两根烟囱,一根施釉烧瓦烟囱,略矮,一根铁皮烟囱,略高起,由此可知,除院门过道,两间西厢或设为厨房使用。如今的乡村,即使厨房不设在南屋或东、西相屋,使用大锅灶台做饭的年代也已经成为历史。即使还保留使用大锅灶台做饭,也是铁锅炖个鱼,托人弄条二十斤的峡山水库野生鱼,炖个鸡,自家养了三年的老母鸡,或者鸡鱼双飞,炖六七个时辰,吃的就是那个功夫,品的就是那个老味儿。即使不用大锅灶台炖鸡鱼尝特色的家庭,燠炕还是必须的,因为到了大冬天,雪花纷飞,寒冷逼人,再大的暖气片都不如一个热炕头,抱个小媳妇睡在热炕头上,还保存着乡间其他的睡眠方式无法取代的幸福感。
他大哥,炕头热,出汗了,俺脱了吧,那个什么翻个身,背对他大哥,说,不用,不用麻烦,简单来兮,他大哥说,一把揽住那个什么的腰,朝后蛄蛹蛄蛹几下,立起来,与那个什么焊接成一根钉子。
2025年10月20日星期一草稿
2025年笔记(114)
166
文渠河上的小石桥,名安济桥,为乡间常见的简易石板桥,通体青灰色花岗岩制,三孔,河床上砌石墩,四十公分厚度的石梁与河流走向一致,躺石墩之上,梁上平铺石板,横三块,竖三块,共九块大条石,每块厚约二十五公分,长近两米,宽七十公分。桥面不设栏杆,故在石桥两侧石板外缘凿小台,以提示至桥沿者当心脚下。桥面西北角的石板因故折断一块,石下便塞空心预制水泥管替代了原先的方形桥孔。
朱福训主编1990年《高密县地名志》载:“清初,岳姓由胶县大杭迁此立村。北面丘陵连绵,起伏数里,东有文渠河,南有墨水湾,有利于战时防御,故名防戈庄。后演称方戈庄。”可见,安济桥始修应于立村之后的清朝。此地在方戈庄立村前有无原住民,或原住民有无修石桥,无史料可考。
在精忠岳祠北五十米,一条东西大沟上沿,地上横竖放着一块石碑、一个碑座和几根石柱,石碑镌刻文字,为“重修桥记”,高密监生蔡式玉撰文,镌字刘培畲,石匠林入泮,修桥碑立于光绪三十年三月榖旦日。碑文如下:
重修桥记
莱郡昌邑县南乡方戈庄迤南,有河曰文渠,桥曰安济,缔造不知所自。始自咸同间,捻匪由淮徐北窜,是桥亦被蹂躏,或断或连,不能如旧制。嗟呼!大扺物理之成败,与人之代谢,固有默化,操其权者矣。近数年来,乡之人持修未果。幸有王君在周家素封,适过桥而顾曰:嘻,前人为后人计者至深且远,而顾令其倾圯乎!遂愿捐贷为众倡。其西席邱君怀公又怂恿之,更有乡先生岳佩环奖助之。于是立庀料,鸠工不日而成,勒诸石以志不朽云。
之下镌刻修桥有功人员。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安济桥当重修于1904年稍前某个时间,按照修桥碑记,距今满120年了。如今的文渠河不再流动,现存于桥东桥西的河水污染严重,桥头垃圾成堆,夏天蚊蝇乱飞,气味难闻。
由地名志记载“东有文渠河”可知,方戈庄古村落大概坐落于二斗路附近,而岳飞路两侧则为发展中的新村。方戈庄古村落“南有墨水湾”,此湾应与文渠河有一定关联,另外,新村东一里外的龙泉沟、二里外的东北沟与文渠河一起形成古村落的水系,也就是说,方戈庄古村三面有活水环绕,而村北“丘陵绵延,起伏数里”,外人较难踏入,老名字“防戈庄”名副其实。
2025年10月21日星期二草稿
原载 乡村史诗
阿龙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