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
《人间词话》三境界,远望未来谨预期。
不顾艰辛犹探索,缘何投水竟成谜。
注:
王国维提出的“人生三境界”理论出自其1908年所写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分别以晏殊、柳永、辛弃疾的三段宋词名句阐释治学与人生的三重境界。
1.第一境界:立志与探索。对应词句为北宋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象征在人生或学术初期需明确目标、登高望远,于迷茫中探索方向。
2.第二境界:执着与坚持。引用北宋柳永《蝶恋花》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喻指确定目标后需全力以赴,即使经历艰难困苦也绝不放弃,体现其锲而不舍的精神。
3.第三境界:顿悟与成就。取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述经过长期积累后豁然开朗,在无意间实现目标或领悟真谛的质变过程。
王国维于1927年6月2日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投湖自尽,遗书开篇“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其缘何投湖自尽说法有很多,在此不赘述。
邹韬奋
《大众生活》推抗战,不屈做事促功成。
勇于战斗“七君子”,办报办刊至死生。
注:
1.《大众生活》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同名期刊的统称,共存在四个版本。这里指邹韬奋于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刊,以宣传抗日救亡、支持民主政治的版本。其发行量高达20万份。2.关于“七君子”事件:1936年11月,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罪名非法逮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沈钧儒等七位抗日领袖的政治事件,最终在1937年7月31日因全民抗议和抗战爆发获释,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被捕的“七君子”是: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女)。七人均为救国会核心人员,社会声望极高。
3.邹韬奋一生为创办报刊,宣传抗日而不息奋斗。1937年,他在上海创办的《全民抗战》《抗战画报》,前者销售量突破30万份,有力地鼓舞了国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志。
写于2025年8-10月
张宣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