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火柴,在青岛有着一种特殊含义。拖拉机不单单是一个时代符号,仅就“拖拉机”火柴商标而言,它还经历了一系列变换、见证了岛城火柴工业发展的一段历史。
最早的拖拉机商标,见于1952年9月组建的“国营青岛实业火柴厂”。近乎相同的拖拉机图案,还出现在以“山东省工业厅青岛火柴厂”为厂铭的火柴盒侧边。以火柴种类的硫化燐为参照,它们大致出现在1956年之前的时段。
1955年,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开工建设。1958年7月,第一台“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诞生。从1958年带有“地方国营青岛火柴厂制”字样的商标上,可分辨出拖拉机的外观已经与“一拖”出产的式样基本吻合。
待至1959年,岛城火柴业经过最后的调整与合并,新组建的“国营青岛火柴厂”成为本地火柴生产的唯一厂家。此后的拖拉机火柴商标,以相对固定的式样,持续使用至1964年最新的火柴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之后。
据介绍,1960年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以《多炼钢铁,支援农业》为题的宣传画。整体构图,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上部的炼钢工人和与主题关联的农业战线上的一台有代表性的红色拖拉机,如同一拖出产的“东方红”。
这幅宣传画,是由岛城美术教育工作的先驱、实用美术教学与创作的先行者——贾青青先生于1958年完成的一幅作品。
贾青青(1913-1968),原名贾广寿,山东福山人。早年在烟台学习绘画并自创美术社。1946-1958年,在青岛开办青青实用美术班,为岛城培育和储备了大量以绘画为基础的美术工作者。
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拖拉机火柴商标的设计者是谁。鉴于商标图案的拖拉机与1958年问世的“东方红”近似,且同期带有拖拉机图案的宣传画的主题和主体也都完全相符,不排除在以商标设计归入实用美术的范畴内,贾青青是当年拖拉机火柴商标设计者的可能。
以1960年5月实施的《日用安全火柴质量标准》为例,“普通火柴平均每盒100±3支”的新标准,与上述三枚卷标火花的背标所标示的装盒数量一致。这说明该图案和文字的火柴,是1960年后的出品。
1964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日用安全火柴国家标准GB393-64》,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国家标准”名义颁布的火柴标准。在红绿双色相间的“拖拉机”卷标中,“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节约木材,支援国家建设”的口号替代了先前的“说明”文字。
随着火柴商标的纸张品质与印刷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另一款彩色“拖拉机”卷标推出“国营山东新华制药厂出品”的“异戊巴比妥”药品广告。图案背景中的星光月夜与人物表情,透露出“镇静·安眠药”所对应的病症与药效。而“新华十滴水”中两行主治“急性吐泻、肠腹绞痛”的文字,更让人一目了然,应当拿来便可对症下药。
应当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十几年间,一盒盒拖拉机火柴,无声无息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点亮万家灯火时,开启的是美好的生活,温暖的家园。即便能够求证,拖拉机火柴商标的设计者是贾青青,时至今日,还会有多少人记住他的名字呢。
一枚枚老火花,收藏无尽过往。一幕幕场景,记录似水年华、储存半世牵挂。
原载 rossen
2025.7.31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