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从1925年的报纸读到,振业火柴公司设在西门麟趾巷。麟趾巷是济南一条老街,东起城顶街、西至麟祥门,长约460米。与普利门相对的是麟祥门,是1916年所建。因此,当火柴商标显现“济南麟祥门内”的厂址时,至少说明标贴产生于1916年之后。
老火花的正标图案,是以初升的太阳和水边钓鱼的老人为内容,并冠以“素东旭”的文字,背标则是“振业公司”的企业名称。东旭,以旭日东升的场景为关键词,容易让人理解。但前置的“素”字,又是个什么概念呢。
多年前,与日本客商讨论钢管产品的加工时,对方定义的、没有经过表面处理(比如镀锌或涂塑)的钢管,便被称为“素管”。对应中文,叫作“黑管”。当时在交流时,还将“素管”与中文“素包子”的“素”相互对照。
实际上,与中文的“蔬菜、植物性食物”相关的“吃素、素菜”等的词义,在日语中基本不存在。日语汉字的“素”,其核心概念是“根本、未经加工的、本来的状态”。既可用作名词,也可为形容词性词素,常见的引申义包括本来的、根本的。比如,素性(soshou),意为“出身、本性”。素顔(sugao),未化妆的脸、真实面貌,目前该词还被中文接受。
一句话,中文的“素”所传递的“白色”“蔬菜”“成分”等词义,基本不在日语体现。依此理解“素东旭”,应当说它是没有其他色彩的、只是一种单色或黑色印刷的“东旭”商标。
与“素东旭”形成系列,还有一枚“彩东旭”的相同图案的商标。两者的区别在于,彩东旭的商标选用以深蓝为背景基调,红色用来描绘冉冉升起的太阳以及与渔翁服饰和装饰线条关联的部分。
以“素东旭”和“彩东旭”为线索,包括侧标显示“济南麟祥门内”,大致说明是在1916年的时间节点。当济南振业已经开始规模生产火柴时,它还适当地保留了之前从日本定制火柴时所采用的商标式样。以老商标呈现新产品,其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延续原有商标的品牌效应、满足市场消费群体的选择偏好。
普利门和麟祥门都位于济南老城西圩子墙上,麟祥门在普利门的南边。普利门外与麟祥门内的不同言语描述,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济南振业公司的工厂地址被逐步确定的过程。
从最早以小沟街称之,到后来确定为麟祥门内石棚街,振业火柴在济南的发展路程,如同工厂地处坚硬的碎石岩层而称之的“石棚”,既显示了自然的地理,又隐藏着发展的艰辛。如今石棚街还在,但振业火柴早已消失达三十载之久。
2025.11.25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