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到访宁波,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了。午后的动车到达,乘坐夜航班机从栎社机场返回流亭。因为只是路过,三四个钟头的空闲,只在三江口地区转了转。
当年在复旦大学听程雨民教授的讲座时,他现场演示b和p的发音,就是以“宁波”的不同念法为例的。中学时代的历史课,学到的“五口通商”即有宁波记在心底。
这几天,关注一条船的信息。朋友专门发来港口船舶的动态图,忽然发觉宁波港区如此之大、港内的岛屿如此之多。据了解,宁波港域包括北仑港、镇海港、宁波港、大榭港、穿山北港、梅山港、象山港、石浦港和杭州湾港区。
朋友介绍,宁波港目前已经有第八期的集装箱码头了。其他原油码头,矿石码头暂且不说。按全部货物吞吐量算,宁波港连续好多年已是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宁波港已超越深圳港、青岛港、广州港。
从地图上,可发现不少港口的名称。比如,镇海港、金塘港、牛轭港、外钓港,还有个大王脚板港。除了港就是岛,有金塘岛、大黄蟒岛、大猫岛、洋小猫岛、蚂蚁岛、桃花岛。特别是还有个岛,居然叫作穿鼻岛。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代表义律在攻占虎门沙角炮台(又称穿鼻炮台)后,于1841年1月单方面公布议和草约,逼迫清政府钦差大臣琦善接受。因炮台所在的海域为穿鼻洋,因此称之《穿鼻草约》。
史学界对于《穿鼻草约》是否正式签订,始终存在学术争议。虽然穿鼻岛的名称与穿鼻炮台和穿鼻洋并无关联,但宁波地区的定海、镇海等地在鸦片战争期间的中英之战,还是以清朝军队的失败告终。
宁波港的水深条件极为优越,这也是图中所见岛屿一片片、码头一座座的真实场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虽然提到的“东方大港”指向乍浦,但杭州湾南侧的宁波港,无疑已经以一份优秀答卷做了历史的回应。
宁波,古称“鄞”,唐代时为“明州”。朱元璋时代为避国号“明”之讳,以“海定则波宁”的语句,将原“明州府”改称“宁波府”,寓意海洋平静、地域安宁。宁波之名,自此沿用至今。
有意思的是,南宋年间,明州被升级为“庆元府”。至元代,沿用此名而为“庆元路”。按理说,有“元”字在内,也应当避讳。直到朱元璋发现“庆元”有庆贺元朝的嫌疑时,不得不将名称改回“明州”。而明州又与大明的大名“撞衫”,遂为“宁波”以代之。
看看宁波港,想想宁波名。宁波的Ningbo,果真还是太NB!
2025.4.30
原载 rossen
2025.4.30 00:00 青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