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5年“东方之星”在长江倾覆,442人淹死,惨案震惊全球。我二中校友夏某夫妇不幸罹难,闻讯之后彻夜难眠,起身伏案留言“夜半有感”以祭之……
长江星陨震神州,
四百生灵多白头,
不可同生能共死,
乘槎西渡百年修。
《青岛当代文学》2015年第七辑向我约稿刊登,不料编辑未征得我的同意,将“百年修”改成“千年修”,一字之差,原来的“仄平平”改成“平平平”,改成了诗词大忌的“三平尾”了!
(二)
2018年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建院120周年,编辑出版《大医德馨》一书,为建院以来几十位著名的专家教授树碑立传。“史道生:苍生大医”一章,是编委会向我约稿而写成,并要求我在书中简短留言。我写了“贺青大附院120年院庆”七绝一首:
青医附院年双甲,
救死扶伤树口碑,
百姓病危期妙手,
大医薪火传慈悲。
《大医德馨》出版后赠我一册,结果“青医附院年双甲”改成“青大附院年双甲”,“平平仄仄平平仄”改为“平仄仄仄平平仄”,不讲平仄就不叫格律诗,诗词中有的平仄声可以互换,但有的不可以,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因为第二个字“医”是平声,“大”是仄声违律了,虽是一字之差,然而“青医”在绝句中定不能改成“青大”。当然,没有诗词常识者肯定看不出毛病!
(三)
我为了写小说《文天祥别传》,2019年与外孙王少楷一同南下江西、广东,乘坐飞机、汽车、火车历时一周,往返行程近万里,穿越时空700多年,踏上文天祥当年路过的山川大地,寻觅心中英雄的足迹。不远万里凭吊文天祥,是我对他忠肝义胆的敬仰,对他仁至义尽的膜拜。“崖山之后无中华”,崖山之后的历史却永远铭记着文天祥,我决定去一趟崖山。
700年前的崖山,空前绝后的宋元大海战在这里开打,空中仿佛仍回荡着当年的厮杀声。山河易主,忠良铁骨,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场面何其惨烈!宁死不屈,愿随宋朝一起共存亡,其原因让后人一代代思索。联想吊死煤山的崇祯皇帝,身边仅仅一个太监;洪宪皇帝死后,民众却鞭炮相庆,回望民心民意何在?宋人有过的尊严和风骨都丢失了,宋朝用礼仪和法治构建的社会,成了遥远回忆的历史。
当年元将张弘范在崖山石壁上刻过“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12个大字,后被宋人把前面加了一个“宋”字,然而张弘范是蒙古人却不是宋人,一字之差,两种意思,石壁刻字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在崖山“诗碑廊”中,我还看到伟大领袖龙飞凤舞抄写的文天祥那首名句《过伶仃洋》,不过他给作者改动了几处:文天祥原作“辛苦遭逢起一经”,改成“辛苦艰难起一经”,这个“难”字是仄声,一字之差,违反了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律诗句式,“孤平”可是律诗的大忌!原诗“身世浮沉雨打萍”改成“身世浮萍浪打萍”,这句明显是错句,因为上联“山河破碎风飘絮”与下联“身世浮沉雨打萍”才是工对,“雨”改为“浪”,一字之差,却不是原作;“破碎”应对仗“浮沉”,但决不能对“浮萍”,一字之差,动词变成了名词。因为是伟人领袖,错了也就错下去,我不信他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没有懂诗词的?哪管千百万后人前来参观凭吊?其实错了就改,谁都应该实事求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自己改动了多少字,仍旧是天下第一书法嘛。
真不知敢于直言犯上的文天祥,在阴间能否容忍这样的改动?这可是他的千古绝唱的版权啊!
史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