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麒麟溯源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麒麟溯源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传说: 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 ,麒麟与龙、凤、龟、貔貅并称瑞兽。 
《尔雅 释兽》记载:“麐(即麟),麋身,牛尾,一角。”《瑞应图》记载:麒麟的长相是“羊头,狼蹄、圆顶,身有五彩,高一丈二尺”。麒麟长着羊的头,狼的蹄子,头顶是圆的,身上颜色五彩缤纷,高大得很。但是我的看法:麒麟生的是:“羊头,狼蹄、圆顶,身有五彩” ,已经说明麒麟是中国异质同构的神物。
“麒麟”,在字书上归为“鹿”字旁,可见它的本兽是鹿。古人说“麒”为公麒麟,“麟”为母麒麟;还有的说麒麟可简称“麟”。它异质同构的时间在商朝,应该是在商代灭亡之前,在商朝灭亡之后的武庚时代,出现了完整的麒麟形象。
《瑞应图》可能上忘了记载,麒麟的主要特征还有一对翅膀,这一对翅膀显然异质同构自商王族的图腾鸟——玄鸟。
它的特征“狼蹄”,应该来自太阳狗,我曾撰文说商代有一种看法,以为太阳神不止是三足鸟的化身,还是多尾狗的化身,我的有关证据是商代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歧尾太阳狗(图1)等等。
其实中国商代以前的图腾神物,多是多种图腾动、植物特征的七凑八拼。既然是七凑八拼,那么商王族的祖神伏羲女娲许多原始崇拜的图腾,只要情势需要,都能够来参加麒麟的异质同构。 
我常常想,自宋代麒麟图像定型以来,为什么只有日本国的麒麟有翅膀呢?东京中心区域的“日本桥”,是日本三大名桥之一,日本道路网的起点。这座大桥是17世纪德川江户时代建成的五条街道的起点,设有“日本国道路元标”的青铜标示物,是日本道路网的起点。都说这是日本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创作想象地。奇怪的是这座桥上的麒麟是带翅膀的(图2)。不过日本的麒麟啤酒,它商标上面的麒麟就和中国宋代麒麟一个样子了。日本有翅膀的麒麟,可以让我们领会“礼失求诸野”的先贤智慧。
虽然商朝末年发明了麒麟神物的图像,但到周朝才有了明确的麒麟崇拜之文本。
周朝崇拜麒麟。周代青铜彝器较图案而更重视铭文的大前提下,特别凸显的是铸造了不少独一无二的麒麟纹青铜器。过去考古界认为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叫牺牛,所以把有麒麟装饰的青铜器,多半用“牺”命名,如所谓的“铜牺尊”,其实就是 “麒麟尊”,所以我认为“铜牺尊”应更名为“铜麒麟尊”。
反映周人对麒麟之崇拜的文字文献,除了其他文本的记载而外,首推的是《诗经 国风 周南 麟之趾》了。为了清晰,我在下面妄译一下《麟之趾》:

左为原文,括号内为译文
麟之趾, (麒麟的脚爪不踢人,)
振振公子。(展扬敞亮的王族男子从不欺人。)
于嗟麟兮。(啊,真是仁厚的麒麟化身。)

麟之定, (麒麟的额头不抵人,)
振振公姓。(展扬敞亮的王族男子从不损人。)
于嗟麟兮。(啊,真是仁厚的麒麟托身。)

麟之角,(麒麟的犄角不触人,)
振振公族。(展扬敞亮的王族男子从不害人。)
于嗟麟兮。(啊,真是仁厚的麒麟转身。)

麒麟的本兽是麋鹿。麋鹿就是四不像。四不像同种群交配并不妨碍繁殖的后代健康。文献上虽然鲜有周王族近亲婚配的记载(周人提出来“同姓不蕃”——见《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实际现实并不尽然。近亲婚配有效地保全了周王族的利益,所谓的“亲上亲,砸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正是前代商王族同族婚的仿效。四不像就是近血缘繁殖的动物。麒麟图腾应该包括四不像近亲繁殖、不碍种群繁盛健康的理由。
麒麟的爪、麒麟的额、麒麟的角有也不伤人的特性,那是它传给周族所有子孙的美德。麒麟当然是周族的重要图腾之一。我翻译“振振”取甲骨文“䟴(震)”之王师震动的意思,使用了“展扬敞亮的王族男子”“仁厚”等字句,就基于周王族以麒麟为图腾。
麒麟本是商王族的重要图腾之一。麒麟的本兽麋鹿,本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物候历法的重要依据,也是这个民族集团想象出的、栖息太阳鸟之太阳树的根据。但是麒麟何以又成为周族的重要图腾之一?我想应该从“我姬氏出自天鼋”的强调着眼。
天鼋,星宿的名字,它是姜姓民族的图腾星。姜姓民族是炎帝集团的核心氏族,也是周王族重要的女祖先所在的民族。这个姜姓民族出自帝喾、帝俊伏羲氏。伏羲氏崇拜麋鹿,多图腾崇拜中麋鹿位置很重要。麋鹿鹿角的脱退、再生,曾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物候历法的的依据。姜姓既然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中坚,当然要继承麋鹿——麒麟图腾。作为姬姓女祖先是麒麟的后人,于是出自姜姓母系的姬姓,自然而然要以麒麟为图腾。他们不仅要作《麟之趾》歌颂麒麟,还要铸造麒麟纹彝器,来强调自己出自麒麟祖先。周人这样强调麒麟,实际上是“傍大款”——他们在向世人以麒麟宣称:我们母系也是炎帝的后代!周族夺商族的天下并不是以小犯大、以下犯上。所以周人高榜“我姬氏出自天鼋”(见《国语 周语下》。天鼋,星宿名,其星宿下面所属的土地是姜姓代表性族群居地;它在今山东博兴县一带),是标榜麒麟图腾的另种形态。
依我拙见麒麟图腾之异质同构,其同构大概先起自兔子吧。我的依据特别要指出的是:商代晚期的天父乙麟首簋、麟首觥,它们的头部是不是很像兔子头(图3-1、图3-2)?
商王族的祖先女娲是太阴之神,太阴之神的图腾是月亮,月亮神象中有兔子。女娲与帝俊、帝喾生了太阳月亮,其月神嫦娥奔月、化成月中之兔的传说,正脱化自女娲氏众图腾中有兔子图腾。
图4-1是1993年山西曲沃曲村镇出土的西周晋国王墓殉葬的商代兔尊。其兔尊左、右两个侧面图中间是它们的线图。我们从线图的兔子嘴巴上很容易看到一个“⊕”符号,这符号是由代表天的“○”(太阳)和代表地的“十”(月亮)组成。传说兔子无雄皆雌,它们舔毛望月受孕。虽然在今天人看来是无稽之谈,但这却是母系社会“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之社会结构借兔子图腾保留的记忆。女娲生了太阳月亮——太阳是天之精,象征着天;月亮是地之精,象征着地,所以兔子的嘴上就有了天地的符号。4-2图是商朝王族的伏羲女娲合体玉雕像,作为女娲的屁股上,就有“⊕”这个符号,这个符号是说伏羲女娲的屁股里,生出了天地日月;这个符号至少起始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2500年)。
2011年,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的作宝彝簋(图5-1),它的簋耳装饰以麟首。山西翼城大河口1007号墓出土的西周霸伯簋(图5-2),它的簋耳饰以麟首也比较清楚。这些簋耳所装饰的麟首的嘴旁,有一个“十”字形符号。显然这是周人铸造的青铜器麒麟首,因为周人非常憎恨商王族,商王族号称“祝融氏”,“祝融”是太阳的名字,“祝融氏”相当于太阳家族、太阳里的家族,所以他们或他们威慑下的富贵者,铸造并取形兔子头作为麒麟首,就故意避开太阳之“〇”符号,只用了月亮之“十”的符号——铸造者毕竟还承认周王族的母系来自炎帝族系,而炎帝族系当然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曾经的核心。
对照商代以后历代麒麟的图像,琢磨唐李善注《文选 汉扬子云〈据秦美新论〉》“来仪之鸟,肉角之兽”之“肉角,麟也”的解释,推想“肉角”唯有春天换角的鹿才会有。这种“肉角”亦即鹿茸初生之特征的概括。今天卖鹿茸的商家,还是将鹿茸如切香肠似鲜切成片出售。
鹿类每年的秋后要脱角,取鹿茸的人称脱角后的角基为“鹿花盘”;鹿角脱落后不久将长出新茸,新茸生长前夕“鹿花盘”就会脱落,中医行话称此过程为“脱盘”,脱盘后角基的上方形成裸面,皮肤层向裸面中心生长,逐渐在顶部愈合、封口,便形成了鹿茸——所谓的“肉角”。
图6 鹿类的脱角和生茸,
6-1 脱角的鹿;
6-2 鹿花盘;
6-3 生茸前夕的鹿角基;
6-4 生长二十天左右的鹿茸;
6-5 赤麂的骨化角。
6-6 图7之商代灭亡后麒麟线图之鸟瞰图,麒麟角基部上年的老鹿角有意保留。
鹿类脱盘后的样子,大体与这件簋盖(图3-1)上的角相似——这种角之形状的实际设计者,一定观察过鹿类脱角、生茸的全过程。
一般初生的鹿茸微有角歧,但是这种角歧仍属于“肉角”,然而6-6图的状况显然不一样,可见这个麒麟的实际设计者,有意把这种歧角改变成骨化了的角,设计者有意为了区别“肉角”(鹿茸状的角)的特征,异质同构了赤麂骨化角的形态,以说明麒麟的角似是“肉角”,又区别于一般鹿的“肉角”。
鹿茸角异质同构赤麂一样的骨化歧角,仅仅用来说明这是麒麟的角,它如龙的角,但又有别于龙角。这样的设计极为巧妙,既说明了麒麟是龙类,又说明了麒麟和龙有所区别。
商代麒麟的角,异质同构了商代龙图像中的龙角。商代的龙角异质同构了新出生的鹿茸。
再重复一遍:商代的龙角多如出生之鹿茸状的角,商代末期稍早的麒麟角如龙角(见图3-1)。
商代的龙角呈蘑菇状(图8),因此图7的麒麟——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麒麟,可能是商代末期、周代开始最后一版的麒麟形象!
至此周代的麒麟蘑菇状的角端,有一个骨化的歧角似乎成了常规。
如陕西张家坡西周墓出土的麒麟:请注意图9-5的蘑菇形麒麟的角内侧有相对的歧角,那是图6-7角的底部还有一个小小的分叉之传承,是“肉角”上面的骨化角——这也许是商代麒麟角的初期特征,而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麒麟,极有可能是周代最早一版麒麟角形象的承袭对象。
我怀疑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麒麟,是商代帝乙之子、商纣王的兄弟武庚为了讨好周武王的弟弟管叔姬鲜、蔡叔姬度、霍叔姬处等而创作出来的麒麟图腾。武庚因其母亲出身于周国,使武庚的身份既有商王的血脉,又与周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了西周,武庚被封为商朝故地方国的统治者。 
在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年幼,大臣姜子牙与周公旦掌握了朝政,权力的真空让武庚看到了机会。于是他联合了监管他的管叔、蔡叔、霍叔及其他贵族,开始了叛乱。
公元前1046年,武庚在商畿地区发起叛乱,试图重新夺回商朝的统治权。他的叛军迅速集结,声势浩大,企图通过武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然而周公旦和姜子牙迅速组织军队进行反击。叛乱很快就被镇压,武庚被俘,被迫自杀,武庚之乱也就此宣告结束。
尽管武庚之乱以失败告终,但我认为他的文化影响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我认为武庚为了讨好周贵族们,特意设计了一些他们叛乱成功可以有用的礼器。周贵族不得不承认,商王族对礼器图像设计把握的水平高上一筹。其实商王族的彝器图案的把握就是至高无上的文化。可能周之富贵人士对武庚设计的礼器随武庚的失败而让周富贵人士害怕,为了躲避灾祸波及,只好掩埋起来,留到了今天的出土。
这场叛乱是新旧王朝交替时的动荡与不安之反映,也是宗室内部权力斗争的缩影。可能武庚设计的许多文化象征的命器,被有关的周贵族埋藏了起来,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M14,就是这些埋藏的命器之一部分(请参见《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M14发掘简报》。《文物》2016年1期p4)。
今天出土的三星堆商王朝祭祀太阳神的场所,恐怕也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它被周公旦破坏了。
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M14的发掘出土的方座盂(M4:314。图10),我认为它的存在非常重要——它是一种商朝灭亡之前所未有的有关国徽新型图案。
我们对照了商代晚期父辛尊腹部图案(图11)——父辛尊腹部的图案是商王族精英通常使用的彝器图案,它内容几乎相同,描绘的是太阳神巡天:这个图案历来被学界简单的误释为“饕餮纹”等,其实它是一头两身龙亦即以伏羲女娲为代表的太阳神,在玄鸟或鸟头龙的承载下巡天的图案。
例如父辛尊一头双身之太阳神的左右两只爪是玄鸟的爪子(猫头鹰的爪子,爪子上有覆爪毛),而方座盂(M4:314)中心图案是两个奇怪的神物,神物的爪子虽然暂不明白属于是什么动物。这种爪子前面竟然也是鸟,但是是什么种类的鸟呢?既然它和一个生着蛇腹甲、翅膀的神物在一起,看来这鸟也是玄鸟(凤鸟)——按父辛尊腹部图案的格式推演,可以肯定地说,方座盂(M4:314)中心图案上的两条神物,是武庚等指导设计的“龙”,此龙生有大象鼻子、象首、象耳,头顶冠以翎毛,背上的翅膀呈图案化,脖子下、腹下有蛇腹甲,尾巴如鱼,也有蛇腹甲。根据古代“龙中有凤、凤中有龙”的造型法则,方座盂(M4:314)中心图案两只凤鸟衬托下中间的两条神物,是龙。这龙可能是方座盂(M4:314)中心图案的设计人为了讨好监视武庚的管叔、蔡叔、霍叔等权要人物的心思,而设计的象征国家权力、相当于国徽般的图案。如果我的这种推测可准,那么武庚配合周贵族三监叛乱,完全是积极的行为。
武庚等指导设计的“龙”,其特征是生着象鼻子、象首、象耳,为什么这龙异质同构以大象为重要的特征?这因为大象曾是商纣王倚重的战争工具,然而周武王将近黎明的黑夜偷袭商纣王,在周武王大军持火照明偷袭之时,商纣王的象群因为怕火的天性,竟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了“血流漂杵”、商纣王大败的局面。在周人看来,这是掌控大象的神灵保祐了自己。也许武庚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有意设计这种象鼻子、象首、象耳的龙——此也是我判断这是武庚为讨好参与叛乱的周人设计这种徽章的一个依据。
2013至2014年,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M14出土了“西周初年”窖藏的“铜牺尊”应更名为“麒麟尊”(图7)。“麒麟尊”也是相当于国家图腾般的神物。
周武王灭商、周公旦平息武庚叛乱,他们把掠获商贵族的宝物赐给了参战有功之臣,这也有可能是石鼓山商周墓地M14窖藏的商族青铜器之来源。更有可能这些宝物就是参与三监叛乱有关周人富贵者的东西;这些东西所以不敢公开的亮相,而是需要窖藏起来,可能也说不定是以备时机到来时亮相。若准此,这之间将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设想——“麒麟尊”的造型设计,可以有许多想象空间,真是现代电视剧缺少的内容。
这件麒麟尊的“肉角”形似蘑菇,在两只角的内侧对生着骨化歧角,四只爪子是犬类动物爪子的异质同构,更值得注意的是,麒麟头的左右各有两条线雕的龙蛇之躯:一条短而有歧尾,一条长而盘旋,盘旋的中端外侧有三条羽翮,形成了线刻的左右两个翅膀,两个线雕的翅膀之下,各有一只圆雕的小翅膀翘起。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这时代的人赋予了麒麟以飞翔的能力。
特别是以一个圆雕的麒麟头,载两只线雕的双身龙,是不是意味着商王族和周王族两家联姻而形成一头四身龙呢?须知武庚的妻子就是周王族的血亲。周王族的祖祖辈辈,妻族几乎都是炎帝姜姓的后人呢?
图9-1、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麟首觥的顶面、侧面拓印图;图9-5的蘑菇形麒麟的角内侧有相对的歧角,那是图6-7角的底部歧角之传承,是“肉角”上面的骨化角,这是商周时代麒麟角的初期特征;是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麒麟、可能是武庚之版麒麟角的形象。
图9-3、图9-4、图9-5是陕西张家坡西周墓出土的麒麟。请注意图9-5的蘑菇形麒麟的角内侧有对生的歧角,那是图6-7(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麒麟首)、图9-1(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麟首觥),它们之麒麟角上面的骨化角,这是周代麒麟角的基本特征。
到了宋代,麒麟已经定型(图12),它的形象是龙头、头上有鬣毛、身上有鳞、脖子上有蛇腹甲、鹿蹄子、牛尾、身上有火苗。现代商家门前的石麒麟就是这种麒麟的延续。最重要的是,麒麟一般没有了翅膀。

(本文为我的同学姜伯玉生前委托我给新加坡朋友写的。今又推出谨作为纪念。)

1.png
图1  三星堆出土的歧尾太阳狗

2.png
图2 “日本桥”上有翅膀的麒麟

3-1.png
图3-1 商代天父乙麟首簋

3-2.png
图3-2 商代天父乙麟首簋拓片

4-1.png
图4-1 1993年山西曲沃曲村镇出土:西周墓殉葬的商代兔樽(左、右是两个侧面图,中是其线图,线图兔子嘴上有“⊕”形符号,皆是灭商之战的战利品)


4-2.png
图4-2 左,妇好墓出土的玉雕兔子。右,现实中的兔子。4-3商代的伏羲女娲合体玉雕像,它的屁股上有西周墓殉葬的商代兔樽(中间是它们的线图)嘴上的“⊕”符号

5-1.png
图5-1 左,2011年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的作宝彝簋。右,作宝彝簋器青铜耳部的麟首(嘴部有“十”字符号)

5-2.png
图5-2 左,山西翼城大河口1007号墓出土的西周霸伯簋。右,霸伯簋耳部的麟首(嘴部有“十”字符号)

6-1 6-3.png
6-4 6-6.png

鹿类的脱角和生茸:图6-1,脱角的鹿;图6-2,鹿花盘;图6-3,生茸前夕的鹿角基;图6-4,生长20天左右的鹿茸;图6-5,赤麂的骨化的角;角的底部还有一个小小的分叉。图6-7,下图(7)麒麟鸟瞰图之角基部类似赤麂的骨化的角——这一个小小的分叉角,分明是麒麟角的初期特征


6-7.png
图7 右,商代的麒麟。左,商代麒麟四种角度的线图(当中鸟瞰图的头部细部在图6-7中撷用过)

8.png
图8 商代龙的角,是蘑菇状的,那是鹿的茸角

9.png
图9-1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麟首觥的顶面、侧面拓印图

9-1.png
图9-2、图9-5的蘑菇形麒麟的角内侧有对生的歧角,那是图6-7麒麟角的底部歧角之传承,是“肉角”上面的骨化角,这是商代麒麟角的特征,是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麒麟、可能是商代末期最后一版的麒麟角的形象之继承。图9-3、图9-4、图9-5 陕西张家坡西周墓出土的麒麟。请注意图9-5的蘑菇形麒麟的角内侧有相对的歧角,那是图6-7角的底部还有一个小小的歧角之传承,是“肉角”上面的骨化角,这是周代麒麟角的特征,是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麒麟、可能是商代末期最后一版的麒麟角的形象之继承

10.png
图10 左,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M14的发掘出土的方座盂(M4:314)。右,方座盂之方座上面的线图——这是新型的龙凤图吗?

11.png
图11 商代晚期父辛尊腹部国徽图案

12.png
图12 宋代麒麟(摘自张道一主编《中国图案大系》4集p:19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麒麟溯源》 发布于2025-5-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