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笠翁丨从“明星反串”谈起 - 世说文丛

舟笠翁丨从“明星反串”谈起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网上最近纷纷转发的“明星反串”,其实就是将阳春白雪“串”到下里巴人的一种虽然低俗、却并不粗劣的艺术乐趣。
高雅的文学艺术固然值得推崇。低俗中的艺术乐趣,又何尝不是人类的不可或缺?
“明星反串”中的样板戏,很有意思。有人发来微信问我对样板戏的看法。
对样板戏我持自己的理性看法:样板戏思想倾向不足道,甚至应该批判。但样板戏里的艺术水平并不低!其中唱腔唱词的艺术审美含量其实很高。
《沙家浜》中的那些唱词不是寻常作家能写出来的。特别是富有人物个性魅力的唱腔,是京剧中炉火纯青的样板!所以样板戏在批判中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仍然广泛地存在民间。
作为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样板戏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在读者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曾经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但是这部小说沉寂到历史的尘埃里,再也没有人提起,永远不会重见天日了。
丁玲其实很有文学天赋,但是她把自己的文学才华都浪费在她崇拜的偶像指导她的文学创作里了。
遗憾的是,丁玲没有读者重视的作品流传下来。
丁玲不可能从中国现当代史、现当代文学史上消失。不过那是丁玲以另一种形象注释了历史上出现过的荒谬。
例如“丁陈事件”是天玄地黄后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案件。丁玲流放北大荒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著名案例。
丁玲的文学创作失败在她崇拜不该崇拜的偶像上。
崇拜是人类都有的心理现象。但人世间除了信仰值得绝对崇拜外,没有任何偶像值得绝对崇拜。凡是绝对崇拜偶像的人,都是理性不在场的人才有的心智现象。既然理性是造物主赋予人的天性能力。理性不在场就是个人的毛病了。
研究中西方文化中发现:绝对信仰上帝的欧洲人,理性始终在场。中国人的理性往往不在场。像鲁迅笔下数不胜数的“庸众”,他们的理性永远不在场!既然理性是人的天性能力;那么中国人的理性哪去了呢?究其原因在于:(1)中国文化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难以彰显理性的力量。例如欧洲人知道人有上帝赋予的理性能力,是奥古斯丁从圣经里揭示出来的。(2)中国文化里没有理性这种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中国人从创建文化的先秦时就不知道人有理性这种能力。(3)“政教合一”的教育摧毁了理性萌发的可能。中国人天生就有的理性从接受教育的那一天开始,就被逐渐地摧残了。
丁玲的崇拜偶像不是理性的选择。而是凭着年轻人都有的情感热忱。丁玲是带着革命理想步入文坛的,她人生迈出最重要的一步就错了。
革命是有阶级性的。文学艺术没有阶级性。文学创作,都是“人学”意义上的作品。
丁玲从偶像那里学来的文学创作思想,实践于创作《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满腔热忱的文学才华都浪费在成书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里了。当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给丁玲带来的莫斯科荣耀,实质上是文学的耻辱。丁玲的悲剧在于她一辈子也没有认识到那是一种对文学的亵渎。
丁玲大难不死重登文坛后,对于自己的苦难经历,连张贤亮那点反省的思想痕迹都没有。所以丁玲的晚年,在让人唏嘘不已中,很惋惜她执迷不悟到生命的终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舟笠翁丨从“明星反串”谈起》 发布于2025-5-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