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日本战国时代的鸱吻兜鍪说明了什么(释图有得之六)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日本战国时代的鸱吻兜鍪说明了什么(释图有得之六)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汉语大词典》(1997年4月版)释“鸱吻”如下:
“古代宫殿屋脊正两端的一种饰物。初作鸱尾之形,一说为蚩(一种海兽)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灾。后来式样改变,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因名鸱吻”(下略籍典)。

同书释“鸱尾”如下:
“古代宫殿屋脊正脊两端的装饰性物件,外形略如鸱尾,因称”(下略籍典)。

看官,这两种“鸱吻”或“鸱尾”的介绍都不彻底。我的老师告诉我:说认知不要故作高深,更不能不懂装懂。直说不妨。
我开门见山:
“鸱吻”或“鸱尾”都是一个东西的名字,“吻”“尾”本是一个读音的两个字,再是一种物件的两种特征,在两个观察角度的观察结果。
1.它是伏羲的女娲合体像。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祖神,是继承北辛文化发展而来的大汶口文化之代表;他们力倡多生多育,以抵御史前生存环境的不易。古人将他们设计成为合体神,就是提示自己要多生多育,才能自容于艰难环境。
2.伏羲女娲之后人共工氏,建立了共工国。共工国面临着当时的大洪水,有专人负责“平治水土”,但是“平治水土”的人工作不力,在帝尧氏时代(炎黄争帝,黄帝氏胜利了。黄帝氏的后人帝尧氏开始领导中国),共工氏被大禹(黄帝的后人)杀了。杀的理由是共工氏造成了中国的“洪水滔天”。因为伏羲女娲是共工氏的祖先,“洪水滔天”的罪责就成了伏羲女娲的了,于是伏羲女娲就成了“水神”。“鸱吻”或“鸱尾”的水神功能就成了铁证,他们的合体像在传说当中就有了防御火灾的功能。
3.伏羲的图腾为龙,女娲的图腾是凤;传说他们是兄妹兼夫妻,在“兄妹”的角度上,他们共同继承了龙图腾、凤图腾,在“夫妻”的角度上,他们龙图腾、凤图腾共享。所以“鸱吻”或“鸱尾”的造型是伏羲女娲二者龙、凤图腾异质同构。他们往往是图腾神相互合体,要么作一条鱼生着鸟的翅膀,要么作一只鸟生着龙蛇的尾巴、鱼鳍或鱼鳞。
4.自商朝的时候,建筑庙堂类建筑屋顶上就有类似“鸱吻”或“鸱尾”的装饰——它那时叫玄鸟。那时它的位置不一定是在屋脊正脊的两端。
5.所谓“龙生九子”,均不成龙却各有所好,龙的第九子曰鸱吻,好吞,故而人们以它的形象,作为殿堂屋脊两旁的装饰——这种说法是明朝人的创造,并不是“鸱吻”或“鸱尾”的源头。

图1·日本战国时代的中国式鸱吻兜鍪.jpg
图1·日本战国时代的中国式鸱吻兜鍪

本文介绍的是日本战国时代(公元467—1615年)的黑漆兜鍪(图1),按日本人的命名曰“鯱”,这个字不太像中国字。看兜鍪的形状就是中国的商代图腾神物“玄鸟”(以下简称“鸱吻”)。但是它模仿的形体却更像宋代庙堂屋脊正脊上的鸱吻。据引图1原有的附文说,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这种(叫虎鲸)神秘的海兽,象征着力量和勇气”。显然这种解释是不知源头。
下面请允许我追述鸱吻的源头。这个源头也是“鯱”式兜鍪的源头。因为日本民族本可能是少昊氏、大汶口文化之民族迁徙的后裔到日本地区之人。
其实鸱吻之源,较早的来自鸟图腾的图腾柱。我们已知的少昊氏崇拜太阳、崇拜鸟。女娲氏是来源自颛顼氏的一支民族(颛顼氏来自少昊氏),她和少昊氏的“四淑(四个贤淑)”的后辈之“重氏”融合为“重黎氏(祝融氏)”,这也就是我所谓的伏羲女娲民族集团,这个民族集团承袭少昊氏发明的分、至、启、闭之农时节气,而进入了原始农业社会。原始社会的人民不忘他们的恩德,而将伏羲女娲奉为生了太阳月亮的祖神。中华民族日月崇拜,似乎早于龙蛇崇拜。

图2·大汶口文化领导居住的房屋上之凤鸟图腾柱(前鸱吻).png
图2·大汶口文化领导居住的房屋上之凤鸟图腾柱(前鸱吻)

伏羲女娲统领下的人民,从此就把鸟图腾奉为驮着日月报道昏晓的神鸟。同时也就把伏羲女娲共同崇拜的鸱鸮(猫头鹰)当成了驮着日月巡天的神鸟。所以大汶口文化的图腾柱上站着的鸟,应该就是猫头鹰——玄鸟。可是我们的考古学家目前尚没有出土猫头鹰形象的图腾柱(当然,我的朋友倒发现了,只是目前无人上心,我也不能引为证明)。图2是蒙城尉迟寺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图腾鸟,即图腾柱的柱子头。它可以称为“前鸱吻”。

图3·妇好墓出土偶方彝.png
图3·妇好墓出土偶方彝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个“玄鸟”就是伏羲女娲合体的一种形象。例如商代所有的玄鸟形象,都是龙和鸟的异质同构体:我们所看到的商代所有猫头鹰造型,身上无不线刻或浮雕一条龙蛇,这龙蛇就是伏羲的象征,而猫头鹰就是女娲的象征,故而商王族的最初鸱吻,就是这种形象(图3)——这是安阳妇好墓出土偶方彝,此方彝造型模仿一座神庙,其神庙庙顶上的两间小屋,就是给想象中玄鸟居住的神舍。这个庙顶上两只鸟就是想象中住进两只小屋的玄鸟。作为玄鸟住在庙堂的屋顶上,还有图像证据可以证明:图4是山东济宁博物馆藏春秋青铜薛侯行壶(春秋时代的薛侯,是商王族的后裔。其行壶模仿庙宇,庙宇屋顶上站立猫头鹰,还是延续商代王族的格式,只是进行了简化而已)。
“鸱吻”又名“蚩吻”,唐代学者苏鹗说,“蚩”是一种海兽,传说汉武帝刘彻建筑皇宫里的柏梁殿,有人上奏一本说:“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所以从此以后就把这个“蚩尾”装在宫殿庙堂的屋脊上,用来避免火灾。苏鹗还说,他那时人写“蚩”字多写作“鸱”,因为人们见“蚩尾”的吻好像“鸱鸢”的吻,所以就呼“蚩尾”为“鸱吻”(见苏鸮《苏氏演义上》)。
苏鹗所谓的“鸱鸢”亦作“鵄鸢”,鵄鸢即鸱鸮。正如刘宋鲍照《代空城雀》诗:“高飞畏鸱鸢,下飞畏网罗。”钱振伦注:“鸢,鸱也”。这个“鸢”与猫头鹰属同类猛禽,故而联类并举。但是我们今天还很难见到汉代安装在正脊两侧之鸱吻的实物。
《陈书·萧摩诃传》:“旧制三公黄阁听事置鸱尾,(陈)后主特赐摩诃黄阁,门施行马,听事寝堂并竝鸱尾。”汉代丞相办公室及汉以后三公官署厅门涂黄色,故称“黄阁”,萧摩诃官到了“黄阁”一级,所以陈后主让他的官署和寝堂上安装“鸱尾”,表示优待,可见一般人的屋脊不可随便装饰鸱尾。这就是说作为房屋,它又恢复了庙堂的标志,而作为晋、南北朝国家高级行署,可以等同商代的庙堂,安装鸱吻于这类建筑于屋顶,是鸱吻又成了一种特权的象征。

图4·春秋青铜薛侯行壶上的鸱鸮(玄鸟。济宁博物馆藏)。右,局部.jpg
图4·春秋青铜薛侯行壶上的鸱鸮(玄鸟。济宁博物馆藏)。右,局部

春秋时代今枣庄滕州的薛侯故城遗址出土过上部模仿屋顶的青铜薛侯行壶,其“屋顶”的中部,有一站立的猫头鹰(图4、图4右)。猫头鹰是女娲氏的主图腾,是凤鸟的本鸟。这只站在青铜屋顶为壶盖的猫头鹰,大概就是商代玄鸟立于屋顶之薛国后人的认定吧。

图5·浙江绍兴坡塘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屋顶上树立的凤鸟图腾(前鸱吻).png
图5·浙江绍兴坡塘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屋顶上树立的凤鸟图腾(前鸱吻)

图5是浙江绍兴坡塘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徐国铜屋屋顶上立的凤鸟(前鸱吻)。这个铜屋,应该是宗庙庙堂。徐国是徐偃王的后代,图2蒙城尉迟寺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图腾鸟,正是徐偃王祖先、大汶口文化一处重要遗址的领导人物。铜屋中间立的图腾柱,可以证明图2是图腾柱的陶质柱头。

图7·取自北京山水美术馆汉画大展之庙堂上的猫头鹰(玄鸟)。右:河南焦作马作村出土,东汉中期屋顶有前鸱吻——凤鸟的楼舍.jpg
图6·取自北京山水美术馆汉画大展之庙堂上的猫头鹰(玄鸟)。
右:河南焦作马作村出土,东汉中期屋顶有前鸱吻——凤鸟的楼舍

图6·重庆忠县出土的汉代陶屋:屋脊两端翘起而非后世的鸱吻.png
图7·重庆忠县出土的汉代陶屋:屋脊两端翘起而非后世的鸱吻

图6是重庆忠县出土的汉代陶屋:屋脊两端翘起的装饰而非后世的“鸱吻”。可能汉代的鸱吻就是有此物,也没有设置在屋脊两端的,也或者民间不可能屋顶上装饰鸱吻。
曾经见过汉画中有猫头鹰蹲踞在庙堂屋脊正中的图形,如取自北京山水美术馆汉画大展之展出之庙堂上的猫头鹰(玄鸟)(图6)。那上面的猫头鹰大概是商代鸱吻形象的一种反映(图7),如果真是这样,庙堂级别的屋舍上立一只玄鸟亦即凤鸟,也许就是汉代鸱吻的一种初貌;图6·右是河南焦作马作村出土东汉中期屋顶有“前鸱吻”——凤鸟立在楼舍屋顶。

图8·东汉表示屋舍之内阴阳和谐的画像石.png
图8·东汉表示屋舍之内阴阳和谐的画像石

然而,吉祥如意的要求有起头便有万众响应的认可。为了阴阳平衡心理的满足,汉代人渐渐有在屋舍顶上安装象征阳的鸟之同时,也有按着象征阴的猴(图8)。也许在如此的吉祥如意的心理追求下,才有了后世“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灾,可置之堂殿”的讲究。

图9·江苏南京出土的西晋初期(公元265—280年)青瓷罐;右,局部。屋顶上的没有对称的鸱吻.jpg
图9·江苏南京出土的西晋初期(公元265—280年)青瓷罐;
右,局部。屋顶上的没有对称的鸱吻

图9,江苏南京出土的西晋初期(公元265—280年)青瓷罐;右,局部。屋顶上的没有对称的鸱吻。可能陈后主安装鸱吻表示等级,还是很新鲜的事物,时代不到,也不够普及。

图10·唐昭陵遗址出土的鸱吻实物。右:2006年河北南宫紫冢镇后底阁遗址出土的唐代鸱吻实物.jpg
图10·唐昭陵遗址出土的鸱吻实物。
右:2006年河北南宫紫冢镇后底阁遗址出土的唐代鸱吻实物

图10,唐昭陵遗址出土的鸱吻实物。图10右:2006年河北南宫紫冢镇后底阁遗址出土的唐代鸱吻实物。昭陵遗址出土的鸱吻,侧重了凤鸟,虽然这种凤鸟头部是变形的,但鸱吻是女娲之象征的凤鸟异质同构,这一原则并没有忘记。河北南宫紫冢镇后底阁出土的鸱吻变形也很大,但象征伏羲的龙头、象征女娲的凤翅还能清楚地看得出来。在唐代,工匠们处于较民主自由的环境,变形还有一定的随意。

图11·左,成都北郊后蜀孟知祥墓出土牌楼式建筑石墓门屋脊上的鸱吻。右,商代的伏羲女娲之龙凤图腾化身像(下龙上凤).jpg
图11·左,成都北郊后蜀孟知祥墓出土牌楼式建筑石墓门屋脊上的鸱吻。
右,商代的伏羲女娲之龙凤图腾化身像(下龙上凤)

图11,成都北郊后蜀孟知祥墓出土牌楼式建筑石墓门屋脊上的鸱吻。它下面是伏羲的图腾形象,上面是女娲的凤凰形象,凤凰形象上衬托了一朵象征天的云彩,作为伏羲图腾形象的龙腮上,是变形的山峰——云天山地说明了五代人知道伏羲女娲生了天地的传说。11图右图是商代的龙凤并逢纹,也就是较早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图12·1982年浙江宁波天封塔地宫出土:宋代银质屋宇模型;右,宋代屋宇模型上的鸱吻.jpg
图12·1982年浙江宁波天封塔地宫出土:宋代银质屋宇模型;
右,宋代屋宇模型上的鸱吻

图12,是1982年浙江宁波天封塔地宫出土的宋代银质屋宇模型。右图是屋宇模型上的鸱吻形象。这个鸱吻形象颇似日本战国时代的“鯱”型兜鍪之模仿之初形。
所谓“鯱”型兜鍪,其鱼形的鳍和尾,在宁波地宫的鸱吻中,本来是模拟鸟(凤)之翅羽尾羽的,然而“鯱”型兜鍪,鳍和尾有点不像鸟羽,大概这是造兜鍪的工匠理解上有些问题,所以太像鮟鱇鱼的鳍和尾。

图13·山西平遥县衙鸱吻。这个鸱吻头的下方有一个砖块砌成的小屋,那是商代设计给玄鸟居住的小房子(见图3小房子).png
图13·山西平遥县衙鸱吻。这个鸱吻头的下方有一个砖块砌成的小屋,
那是商代设计给玄鸟居住的小房子(见图3小房子)

图13,是山西平遥县衙大厅屋顶上的鸱吻。这个鸱吻头的下方有一个砖块砌成的小屋,那是商代设计给玄鸟居住的小房子之遗留(见图3偶方彝顶端的小房子)。

本文的重点是一两件日本战国时代的兜鍪带给我的思索。虽然日本人命名(图1)这件兜鍪曰“鯱”,但仔细看这兜鍪的形状,就是中国的商代图腾神物“玄鸟”形体的变化。玄鸟是商民族的一种族徽。它是伏羲氏的龙图腾,和女娲氏凤鸟图腾的组合(女娲氏凤鸟的本鸟是猫头鹰)。因为周王族夺去了垄断着中国文化精髓之商王族的天下,心里有些惧怕,从而有目的的卑化猫头鹰和龙的异质同构神物玄鸟,乃导致了这以后的中国人憎恨猫头鹰乃至进入了民风民俗。但是玄鸟在中国仍然有至高无上的高贵位置,譬如中国以前的皇宫、政府衙门、庙宇,如果它们的屋顶上不装上这种伏羲女娲合的玄鸟,就失去了它的威严意义。
现代史学界往往认为,在冰河期,海平面较低,日本列岛和大陆是相连的,大陆居民能够较为容易地自亚洲迁徙到日本。DNA研究显示,史前日本人可能有两个来源方向,一是如今的中国大陆方向,二是俄罗斯的萨哈林岛(库页岛)方向,他们都来自东亚和东北亚大陆。我认为日本民族最初神巫文化的精英,是在周王族高压下逃跑的商王族。像箕子可能给韩国启动了神巫文化那样,有可能秦王族的祖先飞廉一族在周王族高压下,从山东跑到了日本。我当然不能确定是不是果真如此,我只能根据商代的图像推测。例如日本的麒麟生有翅膀,这恐怕已经是失传了的商末周初之秘密——麒麟生着双翅,恐怕只有商末周初参加秦民族祖先飞廉一支的人,才会知道。当时武庚伙同周武王弟弟们的叛乱,为投合这些周王族的忤逆分子,武庚设计了有翅的麒麟就是例子;而渡边大雄设计的麒麟就是有翅膀的。关于这些我已有拙文述及,这里就不再宂言。

图14·据说是日本丰臣秀吉戴的“光芒万丈”兜鍪.png 图14·据说是日本丰臣秀吉戴的“光芒万丈”兜鍪

图15·鸟图腾的女娲戴着象征伏羲之龙蛇之躯的高冠.png
图15·鸟图腾的女娲戴着象征伏羲之龙蛇之躯的高冠

图16·戴着太阳神兜鍪的丰臣秀吉像.png
图16·戴着太阳神兜鍪的丰臣秀吉像

再如图14,据说是丰臣秀吉戴的“光芒万丈”兜鍪。这种高高的尖顶兜鍪我在日本田园电影《小深林·秋冬篇》里也看到过——电影女主角在一个年终晚会上戴着这种高高且顶端有下弯的帽子,帽子上面有太阳和月亮图案。这种帽子应该是追忆遥远的商王族法会,其扮演伏羲女娲合体神的道具——扮演女娲等女巫头上戴着这种高高的象征伏羲蛇躯之冠子(图15)。图16戴着太阳神兜鍪的丰臣秀吉像(1537—1598年。他自称是“天下人”),更是让人遐想:伏羲女娲不就是太阳神吗?丰臣秀吉居然遥想起来祝融氏是中国的商代的“太阳家族”,他也想要重演日本的太阳神!这种当中国人祖宗的商王族传统思想,应当是伏羲女娲一族传到日本的见识。
日本人的命名的“鯱”型兜鍪,是中国的商代之图腾神物“玄鸟”。它和商代国徽图案内涵一致。商代任何一件有着玄鸟图像的青铜彝器,都表明它是太阳家族的正宗子孙。面临镇压商民族的叛乱,周公姬旦是“痛打落水狗”的政治家,商王族的精英跑到日本,把“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意识保留了下来,让“鯱”型兜鍪到了有资格的武士头上,也许它有一种我们今天遥不可知的威力,也说不定。
(本文原名《说鸱吻》,曾发表于《科技与艺术》2001年刊。这次重写,有内容上的改动)。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日本战国时代的鸱吻兜鍪说明了什么(释图有得之六)》 发布于2025-7-1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