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周王族为了表示自己夺取了商王族的江山之合理合法,的确是处心积虑。商王族就是以伏羲女娲、炎帝的继承人而自炫其法统,例如惊世骇俗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就是诸商王建设的太阳神神庙——商王族就是以太阳家族的自吹自擂而控制天下的。传说伏羲女娲生了太阳、月亮,乃至商王族的国徽图案,都是伏羲女娲为代表的商代历代诸王,驾着玄鸟再巡天。
图1·赵宝沟文化“C”形龙
然而“炎黄争帝”的时代开始了。黄帝氏进入了黄河中下游地区进行生存开发。在黄帝氏后人的夏侯氏政权,周民族过得还不错。商民族推翻了夏侯氏之后,周民族受到商王族压迫加剧,到周文王时代,周民族开始了革命。
我猜测周王族大概是从一个文化较为成熟的民族居住地区迁入中国的,已有了一套生存的理念。也许早在夏侯氏的时代,他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理论,破坏的起点就是颠倒阴阳。
周文王可能发现了中华民族已有的伟大的文化成果就是易学,而易学的核心就是阴阳。攻克易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阴阳的定义下手。例如自中华民族发现太阳活动规律以来,就认定阳就是火,阴就是水,于是乎,周武王革命则以水为阳,火为阴。一般小民愚蠢,不知其中的滋味。但是周王族和他们的利益既得者却对此清楚得很。
请看《左传·襄公十八年》周族的哲人说:“天道多在西北,南师(楚国的军队)不时,必无功。”(我怀疑周王族来自两河流域,所以他们把易学“天”的南方方位篡改成了“西北”。当时的西北方,即两河流域。如《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的“天方”,就指的是阿拉伯地区。原先的伏羲八卦之南方是“天”位。文王八卦方位改天位在“西北”方。)
请再看《左传·昭公十七年》周族的哲人说:“宋,大辰之虚也,陈,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及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这是鲁国阴阳家梓慎的言论。鲁国,姬周同姓的封国。梓慎认为火是母,水为公。从重男轻女的角度来说,火不如水重要,显然他承认文王八卦里的阴阳关系更为重要)。
文王八卦方位对易学的篡改有许多地方值得研究,但本文的论说在于“牛、马图腾”,“牛、马”之外暂且不遑顾及。
因为牛、马的属性自《周易》出现之后改变了,乃至直到今天。在很多现代人眼里,还对这种阴阳定义的改变不明不白,譬如我们今天在看汉画像砖、石时,就弄不清牛、马的阴阳的属性。
大家最熟悉的牛神就是小说《西游记》里的牛魔王了。其实至少在汉代牛神已经成型。我认为这都拜《周易》所赐。周文王篡改了伏羲八卦的阴阳,这就形成了新的易学之“马、牛”的阴阳定义。
大概《坤》挂卦辞之“利牝马(妈)之贞”,顺势被周人的《彖传》强调成“牝马地类,行地无疆”——于是乎在周人的马政中,马神的神祇之土地神后土,祂由商朝的雄雌未定状态,改成了女生。不再是《说卦传·第十一》:“《乾》……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
大概文王八卦方位的处在阴位的《离》之卦辞“畜牝牛吉”也因为《说卦传·第十一》:“《坤》为地……为子母牛”之“子”可以指为雄性,而有了牛神的代表雄雌属性是公牛。
图2-1·汉画像石墓门上的阳牛阴鸡
图2-2·汉画像石墓门上的阳神阴神
我的证据一是:公牛为木精的文本称呼虽然后出自晋朝之后,但汉代公牛为阳性的图像已经出现了。它出现的依据只能是文王八卦之《离》卦为阴卦的阳位。更何况在它之前伏羲八卦《离》位,本是阳卦当中的阳卦。图2-1、图2-2、图2-3汉代图画中鸡代表女生,牛代表阳性。而在商代的图像中,禽鸟类是女生的代表。
第一、第二个证据,都说明文王八卦方位造就了伏羲八卦方位布施的矛盾。
本文虽然只揭发了小小牛、马图腾神造成的思维性质的矛盾,但大家完全可以顺势找出来文王八卦的确是在思维凭持方面,忤逆了伏羲八卦方位之阴阳问题。
在《国语·楚语下》记录了一段牢骚:“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帝尧再度培养伏羲女娲后代不忘天文气象技术的人,让他们继续掌握着天文气象的政府之工作)……其在周,程伯休父(伏羲女娲懂得天文气象的正宗后代)……失其官守(周王朝不再用伏羲女娲后代当主持天文气象的官员了)……”于是程伯休父发牢骚说:“‘天地成而不变,何比之有!’”——程伯休父的牢骚虽然没有直接指责周王朝使用了文王八卦方位造成了什么样的思维混乱,但“天地成而不变,何比之有”已经把思维上的混乱委婉地点明了,显然阴阳定义的改变,使伏羲女娲时代“天地成而不变”的传统思维凭持已经改变了。当然这一点需要有个真正的“博士论文”来论一下了。
周文王篡改了传统易书的阴阳,肯定是一种反秩序的“革命”活动。文王八卦处心积虑地颠倒羲炎阴阳的思维凭持。他的这种反秩序的思维活动,一定会产生很多笑话。好比你总不能把“起大火了”说成了“发大水了”。可能那时有头脑的医学家,会拒绝文王八卦方位的阴阳意义,当然也许更多的知识分子会跟着进了糊涂阵当中去煽风点火,说文王八卦方位才是地地道道的“天道”。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