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健丨商代服饰(1) - 世说文丛

文健丨商代服饰(1)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服饰,当然是各类人穿着的各类衣物和饰品。其中文化表达、社会价值往往成为礼仪性的服饰标杆。本文的开始,就从礼节讲起吧。
礼节一般是上一辈人形成的最显眼之行为规范。当然有时候还有某些人随机限定的行为规范,这不是我们本文研究的方向。
在商代,富贵人应当有一定的站相,正所谓直到今天仍流传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其为规矩很可能先起于最有权威的阶层,“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嘛。正像始于西晋、盛行于唐宋时期的“叉手示敬”之礼(这种礼双手手指交叉置于胸前,常见于地位低者向高者示敬),多用于站立或回话场合。
商代富贵人站着的通常礼节,大致是:
拇指在内,双拳半握,双拳的最末一节相对,五根指头向里,抵在胸下腹上(图1-1、图1-2、图1-3、图1-4)。
估计商代的富贵人一般都以这种礼节相待,也许一群人当中地位最高的人,不需要以此礼节对下人。
图1-1、图1-2、图1-3、图1-4出土的地点有的在周人墓中。在周墓中的,大致是周王俘获商王族的玉
器,然后分赐给自己之功臣的。
周人俘获商贵族玉器等宝物的战争在周初至少两回,一回在周武王灭商纣王的战争,一回在周成王、周公平息武庚伙同周武王三位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叛乱的战争。管叔、蔡叔、霍叔是监管商遗民、防止其反叛的,结果为了与哥哥周公争权夺利,伙同商纣王之守商祀的儿子武庚发生了武装叛乱,后他们多被杀死。这两次战争让周人缴获了大量商王族的珍宝,其中有大量的玉器。
在商代,玉器就是财宝。
图1-2、图1-4,它们头上的发饰可以叫为“双丫髻”。图1-2是模仿两只鸟。少昊氏鸟崇拜,北辛文化约等于少昊时代(公元前6200年-公元前5500年),少昊氏鸟崇拜,但少昊氏出土的人像资料太少,那时的人头饰是不是作鸟形尚不多见。女娲氏出自颛顼氏,颛顼氏出自少昊氏,大昊氏也出自少昊氏,他们继承模拟鸟的发饰都有可能。不过这件玉人是女生——它雕琢了一对乳房,还有明显的女生性器官。
图2是河南洛阳庞家沟西周墓出土的疑似商祖相土像——史书上说在夏后相十五年,商代的先祖相土发明了中国式的马拉战车。似乎他改变了埃及式的战车。所以商代战车车轮上的关键部位——固定车轮的销子,就成了这种战车形象的借代。本图人物头戴竹子编制的冠子;从此竹子和冠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商代的三星堆遗址,就出土了不少人物头戴竹冠。此图相土在示礼商代车战的战士们;这也可见商代的车战战士,社会地位相当的高,所以《易经·师·上六》说:“(战车)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小人”指出身非正常的殷人。)
图1-4为丱角髻,也就是双丫髻,不过这种双丫髻一般是模拟两条龙的,模拟龙的角或龙的躯。古书上说大昊氏龙图腾,然而经我们研究证明,大昊氏是伏羲女娲两人的共名。也就是说伏羲女娲的名字可以互称。传说他们是兄妹又兼夫妻,显然他们是同族婚。所以在他们兄妹的角度上可以共同继承少昊的凤鸟图腾,因为他们继承了少昊氏;在夫妻的角度上他们可以共享大昊的龙图腾,故而模拟凤鸟的鸟形双丫髻,和模拟龙蛇的双丫髻可以彼此不别。
图3是妇好墓出土的伏羲女娲双面玉雕,这件玉雕左面雕刻着伏羲,右面雕刻着女娲,它们性别不一,而拟凤鸟双丫髻却一致,此图就是我的上说之证明。
我们的影视剧,可要注意商代两手抵胸礼,尽量的不要瞎胡搞。
  
1图1.jpg
图1·1-1国家博物馆藏妇好墓出土的玉人。图1·1-2哈佛艺术博物馆藏女性发髻作双丫髻者。图1·1-3,山西博物馆藏晋国王公墓出土的商代双丫髻戴发箍的玉人。图1·1-4陕西考古博物馆藏西周墓出土的双丫髻商代玉人

2图.png
图2·洛阳庞家沟西周墓出土的疑似商祖相土青铜像

3图3.png
图3·妇好墓出土之伏羲女娲双面合体像之凤鸟形双丫髻(左图为男生,右图是女生)

商代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其“坐相”一般就是跽坐也就是跪坐,这种坐式光着脚,两腿微分,两个膝盖着地,屁股坐在脚后跟上。唯有不同的是,日本人跪坐有穿袜子的,而商代却赤脚。日本男生双腿可以稍微分开,女生必须两膝并拢。日本男女的手一般放在腿上。
这种跪坐在日本被称为“正坐”,这种坐姿在日本传统礼仪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常见于茶道、法事等正式场合。我怀疑秦始皇的祖上蜚廉,周初在奄地集兵叛乱周成王,战争中失败,其中大部分人成为罪人,隶属周贵族,如秦人被遣牧马戍边,还有一支人害怕遭周杀害,趁着奄地临近东海,越海跑到了日本,带去了这种贵族式的跽坐。
商人跽坐一般是双手放在膝头。
图2·2-1,妇好墓出土的女贵族。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它头戴着“榺”——这个字后世往往写成“胜”,本图的榺就是现在少数民族偶见使用之“踞织机”(腰机)的“分经筒”,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遗址中有“分经筒”实物出土;它在织完布时可以从织机上取下来,戴在头上,成为饰品。
这个女贵族可能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当中精通纺织技术的女精英,死后被奉为神明。
她穿着龙袍,编结着象征龙躯的辫子。
最主要的是它身佩“一头双身龙”带子。这种佩带是伏羲女娲兄妹兼夫妻的化身。今天说夫妻恩爱,往往形容为“夫妻好成了一个头”,似乎向前追寻有点像这种兄妹兼夫妻般的爱情。
我私下猜度,本图这位纺织女神应该就是《史记·秦本纪》里说的“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古史上说女娲是颛顼氏的后人,极可能这位“女脩”就是女娲氏之后人,她既是伏羲女娲的后人,必是秦人的一位精通纺织技术之伏羲女娲系统的女祖先;因为周王族头面人物鸡肠狗肚,十分怀恨商王族的人,作为居于奄地叫蜚廉的人,是商王族的核心人物,更是商纣王的亲信,也是秦民族的先人;秦民族不敢公开承认是商王族之后的身分,所以不敢公开承认自己是大昊的后代,假说自己是少昊之后。大昊氏是少昊氏的继承者。
图2·2-2,妇好墓出土的石雕人物。它戴着帽箍(其商代的名字可能叫“冔”)。
图2·2-3,妇好墓出土的男贵族玉雕像。这位男贵族发型近似今天儿童时兴的“蘑菇头”,“蘑菇头”的中心留一条发辫,发辫应该象征龙。男贵族纹遍全身,甚至还纹身了领口和袖口——因为当时领子和袖子已经成为威权的象征。
男贵族身上纹以龙蛇,胸口纹上了“日头”亦即商王族的族徽、国徽:这族徽、国徽就是三星堆遗址当年被祭祀的“日头”(三星堆出土了共九个浅浮雕的“日头”面具,三个超大体积的一月三旬之孟、仲、季“日头”),此玉人胸口上的是商王族整个家族的“日头”的总代表。
这种代表一条龙龙躯的辫子,颇像清朝满族的辫子(图3,它是图2·2-3之妇好墓出土的男贵族背面线图)。清朝民族诞生近似“天生玄鸟,降而生商”神话,只不过“玄鸟”本鸟不再是猫头鹰,而是乌鸦(当然乌鸦又名“老娲”,而“老娲”就是女娲的图腾神鸟猫头鹰)。
本图应该是某一代商王,他的跽坐双腿分开,双角赤脚,脚尖内折。和图2·2-1,妇好墓出土的女贵族相比,女贵族穿着裙裳,但看它概括的双脚是分开的,可见女贵族也是双腿分开的。
图2·2-4,妇好墓出土的跽坐人物。这位玉人也是“蘑菇头”发饰。
图4·4-1是三星二号坑堆出土的祭祀人员,它呈单膝跪礼,两只手五指伸直,分辩抚在胸之下腰之上。
这位祭祀人员穿着无领开襟衣袍,两股腰带,衣袍罩裤子上,翘头靴子。两条人腿配上两只弯钩的靴子,就是人身一头双尾龙(歧尾龙)。
这歧尾龙代表商民族之阏伯、实沈两个兄弟民族(传说伏羲女娲名叫阏伯、实沈两个儿子分裂,一个到了东方苍龙星土居住,一个到了西方白虎星土居住。三星堆太阳神庙为商民族两兄弟的后人共同管理)。
特别是他的冠帽乃两条弯翘的龙尾,这两条呈龙尾的冠子,再加上祭祀人的头,就是一头双身龙——这一头双身龙就是伏羲女娲、太阳家族的象征。
图4·4-2是三星堆出土的双腿跪坐祭祀人员。其衣冠同图4·4-1完全一样。
综上所述,图4·4-1、图4·4-2祭祀人是太阳神的近伺人员,他们的级别比较高,他们双手抚腰、双腿跪坐和单腿跪坐有一定的区别,在本篇暂且不论。
 
4图2 2-1 2-2.jpg
图2·2-1,妇好墓出土的女贵族。图2·2-2,妇好墓出土的石雕人物。

5图2 2-3 2-4.jpg
图2·2-3,妇好墓出土的男贵族。图2·2-4,妇好墓出土的跽坐人物

6图3是图2 2-3.png
图3·是图2·2-3之妇好墓出土的男贵族背面线图:它赤着脚,脖子和袖口上纹着领袖的标志
 
7图4.jpg
图4·4-1·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祭祀人员之跪式。图4·4-2二号坑出土的双腿跪坐祭祀人员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文健丨商代服饰(1)》 发布于2025-8-23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