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是明代才子杨慎流放云南期间创作的,一部很特别的咏史组词。其创新性在于将正史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说唱文学。采用“西江月”“临江仙”“南乡子”“清平乐”“点绛唇”“蝶恋花”“定风波”等词牌,借耳熟能详的典故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其对千年历史的独特认知,使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可感。这种形式突破士大夫阶层的历史书写传统,让贩夫走卒也能理解历史兴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悲观史观,深刻体现在杨慎对历史兴亡的解构与人生虚无的叩问中。
杨慎是明代大文人,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他是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弘治元年(1488)生于京师。杨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过秦论》,众人皆惊。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天顺甲申进士,正德初累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为内阁首辅,文坛领袖)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正德二年(1507)杨慎中式丁卯科四川乡试第三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高中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得到蒋冕(明朝弘治、正德两朝及嘉靖前期重要政治人物,累官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为内阁首辅)、费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仅十九岁的费宏登丁未科状元,为翰林院修撰,成为明代最年轻的状元翰林)赞赏。
杨慎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先是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后来,明世宗(即嘉靖帝)即位,被召至京师,起用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大礼议”(大礼议是明朝嘉靖年间因明世宗欲为其生父兴献王朱祐杬追尊上号所引起的一场政治斗争,发生于世宗登基不久之时)爆发,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十日后,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庭痛哭,再次遭到廷杖。在经历“十日两受杖,死而复生”的酷刑后,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流放生涯。世宗因大礼议之故,对杨廷和、杨慎父子极其愤恨,常问及杨慎近况,大臣则每每回答杨慎“老病”,世宗才稍觉宽慰。杨慎听闻此事,更加放浪形骸。常纵酒自娱,游历名胜。《乐府纪闻》称他“暇时红粉傅面,作双丫髻插花,令诸妓扶觞游行,了不为愧。”终世宗一世,六次大赦,杨慎终不得还,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但因被皇帝“特殊关照”无人敢受理。年近七旬时,曾返回泸州短住,不久又被巡抚派四个指挥押解回永昌。嘉靖三十八年(1559)七月六日,杨慎在戍所逝世,年七十二岁。临终云:“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
因“大礼议”事件遭廷杖的状元郎、翰林修撰,从“天上”跌落“人间”,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正是生命境遇,使他“奋志诵读,不出户外”。《明史》称其:“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着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他善弹琵琶,其最具盛名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为《廿一史弹词》,这组词用语浅显,却意味深长,可谓杨慎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块垒的精神结晶。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的《临江仙》成为《三国演义》第一回开篇词,广为人知。
《廿一史弹词》抄如下——
总说——
《西江月》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西江月》
滚滚龙争虎斗,匆匆兔走乌飞。席前花影坐间移,百岁光阴有几?
说古谈今话本,图王霸业兵机。要知成败是和非,都在渔樵话里。
说三代——
《南乡子》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都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
《西江月》
阅尽残篇断简,细评千古英雄。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
昨日香车宝马,今朝禾黍秋风。谁强谁弱总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说秦汉——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西江月》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说三分两晋——
《西江月》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坵。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西江月》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乌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惊雨过。
妙笔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因结果。
说南北史——
《清平乐》
闲行闲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什么功果。
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西江月》
飒飒西风渭水,萧萧落叶长安。英雄回首北邙山,虎斗龙争过眼。
闲看坝桥杨柳,凄凉露冷风寒。断蝉声里凭阑干,不觉斜阳又晚。
说五胡——
《点绛唇》
暮鼓晨钟,春花秋月何时了?七颠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镜里容颜老。千年调,一场谈笑,几个人知道?
《西江月》
六代瓜分世界,五胡云扰中原。纵横三百有馀年,几度交锋索战。
马过生灵虀粉,血流河洛腥膻。耳闻犹自不堪言,有眼休教看见。
说隋唐二代——
《临江仙》
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斗龙争。秦宫汉苑晋家营。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
《西江月》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迹茫然。隋唐相继统中原,世态几回云变。
杨柳凄迷汴水,丹青惨淡凌烟。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
说五代史——
《定风波》
雨汗淋漓赴选场,秀才落得甚干忙。白发渔樵诸事懒,萧散。闲谈今古论兴亡。
虞夏商周秦楚汉,三分南北至隋唐。看到史官褒贬处,得趣。不摇纨扇自然凉。
《西江月》
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篇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
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
说宋辽金夏——
《蝶恋花》
简尽残编并断简,细数兴亡,总是英雄汉。物有无常人有限,到头落得空长叹。
富贵荣华春过眼,汉主长陵,霸主乌江岸。早悟夜筵终有散,当初赌甚英雄汉。
《西江月》
三百馀年宋史,辽金西夏纵横。争强赌胜弄刀兵,谁解倒悬民命?
富贵草梢垂露,英雄水上浮萍。是非成败总虚名,一枕南柯梦醒。
说元史——
《西江月》
山色消磨今古,水声流尽年光。翻云覆雨数兴亡,回首一般模样。
清景好天良夜,赏心春暖花香。百年身世细思量,不及樽前席上。
《西江月》
细思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风调雨顺万民安,不见许多公案。
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流芳百世在人间,万古称扬赞叹。
《廿一史弹词》体现着无处不在悲剧性的循环史观。权力更迭的徒劳性犹如一个巨大的黑洞和怪圈,谁也逃不出挣不脱。杨慎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七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等句,将千年王朝迭代浓缩为自然循环的注脚。他反复强调:功业虚妄:“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英雄功绩终被荒冢湮没;权谋无谓:“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权力争夺不过是资源转手;繁华幻灭:“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以梦境隐喻历史的短暂性与欺骗性。从本质上揭示:历史被解构为无意义的重复游戏,所有斗争终归尘土。
他在《说秦汉·临江仙》中所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用自然意象浓缩历史沧桑;在《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中,他写道:“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将历代王朝兴衰视为一场永无止境的轮回;在《说宋辽金夏》中写下“物有无常人有限,到头落得空长叹”时,已将个人悲剧升华为对历史规律的认知。面对历史的无常,杨慎提出自己的生存哲学是一种悲观底色下的豁达救赎。“白发渔樵”这个形象在《廿一史弹词》中反复出现,代表着历经沧桑后的超然态度。渔樵“惯看秋月春风”,以旁观者心境看待王朝更迭,既不入世沉溺,也不出世逃避。这种态度与其说是消极避世,不如说是杨慎在政治迫害下找到的精神出路。
从庙堂到边陲的巨大人生落差,使杨慎对历史兴衰产生别样的认知。在谪戍期间完成的《廿一史弹词》中表达出来的历史思考,既包含对权力本质的深刻洞察,也蕴含着对普通人生存智慧的尊重。使得这部诞生于流放地的作品,最终超越了个人遭遇,成为中国人理解自身历史与命运的一面镜子。其价值不仅在于史料精炼,更在于它揭示了真正的历史智慧,从来都是写给那些在时代浪潮中寻找安身立命之道的普通人。
杨慎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史学精神与李白“古风”诗体的恢弘气度相结合,他的“弹词”既有对专制皇权的控诉,也体现着文人价值的坚守,他在“不能著史”的禁令下,在被迫沉默的时代,用“弹词”完成了另类史传,用俚俗之声发出了最清越的呐喊。其《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被毛宗岗移花接木置于《三国演义》卷首,《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被冯梦龙用作《东周列国志》开篇,说明这种融合历史纵深与文学美感的表达方式,已成为后世追慕的典范。正如清代赵翼所言,杨慎“以身任之”的创作姿态,真正实现了“上接《风》《雅》”的文学抱负。
于学周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