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丨礼贤书院:二百字的简介到底都说了啥 - 世说文丛

张勇丨礼贤书院:二百字的简介到底都说了啥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6.jpg

半个多月前,微信群里发出上海路挂新校牌的超短视频。某同学留言“面目全非”,某某同学留言“物非人非”。深底金字的“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大牌子,与早先的白底黑字形成强烈的反差。难道新时代,非得有块金字招牌不成。
日前路过,专门拍下上海路7号大门两侧的两个学校的名称。一是“礼贤教育集团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七中学”,右侧便是久违的老九中的新牌子。

7.png

八年前,学校整体外迁至黄岛区七星河路559号。上海路的校园,就成了37中的校址。2020年9月,组建青岛九中礼贤教育集团,几所学校又捆绑在一起,成了一盘礼贤的大餐。
上海路的37中,冠以“礼贤教育集团”。违规的“礼贤币”,标注为“山东省青岛礼贤教育集团”。加之“青岛九中”在对外宣传时,还常常加上个带括号的“礼贤中学”。众多说法,到底哪个是准确、规范、合法的登记和备案名称,校方有必要做出更正和说明。

8.jpg

镜头跨过大门,拍得白果树下矗立的花岗岩石条、类似竹简式样的“礼贤书院简介”的竖列石刻。仔细辨别,文字如下:

贰拾世纪元年,被誉为“最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的卫礼贤,于大鲍岛北创办了礼贤书院,开启了百年青岛的学脉拓荒,引领了一场伟大的东学西渐,开教育之先,创思想之新,将“礼贤”写进整座城市的基因之序。
百廿沧浪里,时代见证了礼贤书院到礼贤中学的峥嵘转身。筚路蓝缕之时,她携手清华同济,共育英才。自强不息之时,她投身实业救国、民族图强;改革复兴之时,她是院士摇篮、千里之城。五育并举、六艺扬兴、见贤思齐、家国天下,守护一座城的精神,托举一城人的理想。

9.jpg

读后的第一感受,实在觉得有些懵。二百多字——既有错误,又有模糊;既有空话,又有大话;既有常识的偏离,又有认知的缺陷。试列举如下:

第一,贰拾世纪:
大写的贰拾,用以表示世纪,看似非常正式、高端,实则偏离基本常识。一般来说,20世纪或二十世纪,足以表述清晰。以大写数字的“贰拾”等呈现,通常用于财务、法律等正式文件中,以防止数字的被篡改。“贰拾世纪”的这种写法,不符合常规的中文表达习惯。
第二,世纪元年:
20世纪的元年,是指1901年。因为世纪的划分,是按照每一百年为一个单位,即从1年开始计算的。比如,1世纪是从1年到100年,2世纪是从101年到200年。以此类推,20世纪的年段是从1901年到2000年。
第三,“最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
199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第七版的“文化交流”栏目,刊登杨武能撰写的《卫礼贤——“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一篇文章。结尾的一小段说,“对于卫礼贤这位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对于这位弘扬中华文化的功臣,对于这位‘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中国人民自然也是永远缅怀他的。”
由此推断,“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的称谓出自杨武能教授。那么“最伟大”,又是谁说的呢。

10.jpg

第四,大鲍岛北创办了礼贤书院:
不管是1900还是1901,这两个年代没有在大鲍岛北,即今天的上海路7号建校。“礼贤书院”的起始点,值得进一步求证。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以讹传讹。
第五,开启了百年青岛的学脉拓荒,引领了一场伟大的东学西渐:
什么叫“百年青岛”,是说青岛只有百年、还是说在百年的时段?难道在此之前,没有“学脉”可言?何时出现“东学西渐”暂且不论,直接引领是在什么基础和背景之上发展起来的呢?伟大的,过于盲目。

11.jpg

第六,开教育之先,创思想之新:
同样,它们听起来像是一句空话。如何定义“教育之先”、如何证明“思想之新”,这种故事的讲述,至少需要史实为依据、更需要逻辑做支撑。
第七,将“礼贤”写进整座城市的基因之序:
什么是基因、什么是基因之序?“礼贤”写进整座城市,是否就意味着这座城市就将是礼贤的外表和容貌、礼贤的思维和头脑?自基因排序之初,恐怕应当有成长起来的第四代、第五代了吧。果真如此,是否有必要破解礼贤的密码?

12.jpg

第八,百廿沧浪里:
百廿,是一百二十。如果要表达120年,那应当是“百廿年”。口语交流,双方自明。但要做书面文字的传递,还是更加严谨为好。
第九,时代见证了礼贤书院到礼贤中学的峥嵘转身:
峥嵘转身,如何完成,值得细究。需要提醒的是,礼贤书院到1919年即为名称上的终止。礼贤中学至1952年,为最后的阶段。不管是1919还是1952,它们都在百廿年故事里吗。从礼贤书院,又转身到哪里了呢。
第十,筚路蓝缕之时:
哪个时段,这所学校是筚路蓝缕?一句“携手清华同济”,即将三者的关系拉近。进而“共育英才”,是否为另一种形式的“三位一体”?

13.jpg

第十一,自强不息之时:
自强不息,自我鼓励。在什么情况下、又是谁“投身实业救国、民族图强”呢。
第十二,改革复兴之时:
改革,始自何时?复兴,起于哪年?以“院士摇篮”自称,需要弄清在校学习的哪几个阶段,是指向获得院士身份的关键。更要受教育者判断,人生成长的哪几个过程,最符合摇篮诞生的天然境况。
第十三,守护一座城的精神,托举一城人的理想:
这座城市的精神是什么?一城人的理想又是什么?一所学校如果能够托举一城人的理想,这是否预示着他们应当先行进入这所学校,然后才能被它守护和托举呢。
整体读完,只有五育六艺,听起来是现在每日在不断重复和强调的内容。

14.jpg

面对不解的二百多字的刻石介绍,匆匆忙忙拆解所能感受到的上述十三点。如果说简介的目标不是让世人深刻铭记的话,那么在这段加了减速带、写了消防通道字的旧红旗路、新院士路上所呈现的一幅特殊场景,也只能是让你减减速、慢慢走、消消气、灭灭火了。
试想,老城区有限的校园大小,难道还有无数辆车,要每天上上下下、减速慢行、注意避让学生吗。二百字,需要再精选精选、压缩压缩,突出重点、强调要素吗。

15.jpg

低头慢行,路见荀子。来日方长,翘首以望。
2025.9.7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勇丨礼贤书院:二百字的简介到底都说了啥》 发布于2025-9-16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