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
千年草圣系一人,碑帖融合乃核心。
曳杖寻碑摩崖上,晚年惟系故乡吟。
1.1930年代,将魏碑的雄强笔法与唐人小草结合开创“碑化草书”新境界,填补了草书史上碑帖融合的空白。
2.1922年政治失意期间,曾多次前往陕西铜川药王山寻访碑刻与摩崖造像,并留下诗句“曳杖寻碑去”“洗涤魔崖上”。
3.晚年羁留台湾的于右任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所以才有《望故乡》这刻骨铭心之作。(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
丁玲
女士莎菲真挚爱,桑干河上起波澜。
一生命运尤多舛,扑火飞蛾死亦甘。
注:
1.《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年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9卷第2号,系日记体短篇小说合集。全书以五四运动后的北京为背景,通过34则日记完整呈现知识女性莎菲的情感挣扎与精神困境。其细腻的心理描写与先锋的女性意识(被茅盾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主动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首次出版于1948年9月。描写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通过暖水屯一个普通村庄的土改运动,从发动到初步胜利,真实地揭示出各不同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全书波澜起伏,舒徐有致。
3.1933年4月,国民党中统特务马绍武率队突袭丁玲住所,经叛徒指认后将丁玲秘密逮捕,囚禁三年多;1955年丁玲被划为“反党小集团”;1957年又被打成“右派”,先后在黑龙江农场劳动改造长达12年;1970年被捕审讯期间,坚持不承认“中统特务”指控。瞿秋白在1920年代初对丁玲评价“飞蛾扑火,非死不止”,指她如飞蛾般不顾危险追求真理和光明的坚韧精神。
张宣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