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本丨“寺庙之城”加德满都之杜巴广场 - 世说文丛

陈瑶本丨“寺庙之城”加德满都之杜巴广场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杜巴广场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南部,旧城区老皇宫前面。广场上有哈努曼多卡宫、库玛丽女神庙、独木庙、阿育王比纳亚克寺、湿婆—帕尔瓦蒂庙、塔莱珠女神庙、贾格纳神庙等五十多座纽瓦丽风格的寺庙和宫殿;保留了马拉王朝的建筑形式与古老风采,囊括了16至19世纪尼泊尔古建筑的精华。杜巴广场之于加德满都,犹如我国的天安门广场之于北京,是加德满都最热门的景点,没有‘ 之一’。”
11月28日,加德满都天气晴朗,微风和煦。地接导游小白,身穿一袭白裙,勾勒出曼妙的身姿;头戴一朵鲜花,映红了粉嫩的笑脸。上午8点半,她带领我们来到杜巴广场库玛丽女神庙前,对杜巴广场作了如上的介绍后,宣布:“自由活动,11点在原地集合。”
我和滕建刚、小白一起在杜巴广场上漫游,仔细观察、悉心领略尼泊尔寺庙文化的独特风采。
一座富丽堂皇欧陆风格的白色宫殿呈现在眼前,这就是哈努曼多卡宫,又称老皇宫。像北京的故宫一样,现在是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历代国王的画像和一些珍贵的艺术品。在尼泊尔现存的历史遗迹中,它的收藏最丰富。宫名源自宫门左侧高约2米的猴神哈努曼石雕像。“哈努曼”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神通广大,能腾云驾雾、移山填海,其面容和身躯可随意变化。人们把哈努曼当作捍卫正义、惩恶扬善的化身。据说,神猴哈努曼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导致哈努曼多卡宫部分建筑坍塌。被列为危险建筑,有待修复。我们站在宫前看了一会儿,拍了几张照片,没有进去。
广场南边的独木庙是整个加德满都谷地最古老的建筑,据说该庙是用一整棵娑罗双树的木材建造的,所以得名独木庙。因2015年大地震,独木庙损毁严重,正在重建。
在独木庙北侧,我们看到一座小巧精致镀金屋顶的寺庙,那是阿育王比纳亚克寺,供奉的是象头神伽内什。象头神造型为象头人身,大腹便便,是印度神话中的智慧之神、破除障碍之神。据说阿育王比纳亚克寺非常灵验,参拜象头神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出门人可以得到庇护。寺门前熙熙攘攘,手捧祭品和鲜花参拜象头神的当地人络绎不绝。
跟随小白的脚步,我们来到湿婆-帕尔瓦蒂庙前。王灵芝、于淑雯、王英、王丽红四位年轻的女士在这里和我们会合了。湿婆-帕尔瓦蒂庙是杜巴广场上最有名的寺庙,建于16世纪初,供奉湿婆及其配偶雪山女神帕尔瓦蒂。该庙两层木结构,坐落在三层砖石台阶基座上,庙门两侧各有一座巨型石狮,正面是五扇精美的木窗,窗框上的雕刻精细入微。第二层木窗上有湿婆和他妻子帕尔瓦蒂的木制彩色雕像。小白说:“湿婆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与梵天、毗湿奴并称为三相神。湿婆既是创造之神,又是毁灭之神,是印度教信徒最崇拜的大神。刚才看过的象头神伽内什是他的儿子。”小白举起天蓝色的三角形小旗,指了指窗口的雕像,“关于这对神仙眷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脉,有一座叫凯拉什的雪山,雪山上有一个苦行僧坐在虎皮上,腰间裹着兽皮,身上涂满灰烬,头发散乱地盘着,脖子上缠着一条眼镜蛇。他双腿盘起,双眼微闭,苦行修炼,打坐冥思。他就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大神。健壮雄伟的湿婆在凯拉什雪山上修行,漂亮多情的雪山女神帕尔瓦蒂爱上了湿婆,主动向他示爱,但是湿婆专心修行,不为所动。雪山女神帕尔瓦蒂无奈,就委托爱欲之神迦摩向湿婆射出爱欲之箭(只知道在罗马神话中有丘比特的爱神之箭,想不到印度神话中还有迦摩的爱神之箭)。湿婆睁开第三只眼,迦摩瞬间被湿婆第三只眼的神火焚毁,成为无形之神;但是迦摩射向湿婆的那支花箭作用并未消失。他见帕尔瓦蒂相貌美丽性情温柔,日夜陪伴在身边,深深地爱着自己。帕尔瓦蒂对爱情的执着令湿婆大为感动,两人终于结为夫妻,成就了一对神仙眷侣。”
我们边听故事,边看雕像:雕像不像中国庙宇中的神像那样正襟危坐或凛然肃立,而是两人并肩从窗口探出身来,俯瞰着广场上南来北往的人流。活脱是一对恩爱夫妻凭窗观景,流布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听完故事,我们纷纷对着窗口,拍下这对夫妇观景的雕像。王灵芝、于淑雯等四人手挽着手、嘴角上扬,在明媚的阳光下,如春花般灿烂,在庙门前站成一排,请小白给她们以雕像为背景拍下合影。
看完湿婆-帕尔瓦蒂庙,王丽指着一座特别高大的神庙说:“那是什么庙?我们去看看!”我们沿着王丽手指的方向来到广场东北角的塔莱珠女神庙前。这是一座3层屋顶、12层基座的塔庙式红砖建筑,高35米,是加德满都最高的寺庙建筑。神庙的3层房檐全部以镏金铜瓦覆盖,檐下挂着一排排铜铃,风动铃响,清脆悦耳。神庙朝南的正门为金门,塔莱珠女神就供在金门上方半圆形的门楣中央。这位多手女神身材健美,仪态端庄,是雕塑艺术的佳作。神庙周围还布列着十几座二重檐的金顶小庙。塔莱珠女神庙是杜巴广场上占地最广、规模最大的纽瓦丽风格建筑。
纽瓦丽风格建筑是尼泊尔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木制层叠结构的房顶和复杂精致的木雕;由一层层石砖台阶组成的底座,有的底座比庙身还高;庙门前有石狮或石象守护;暗红色的木头暗红色的砖,暗红色的檐帘随风飘。纽瓦丽风格建筑成为杜巴广场上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它融合了印度和尼泊尔两国的建筑风格;从抬梁式构架与斗拱结构等方面,还可以看到中国建造的影子。
杜巴广场上耸立着一根国王雕像柱,多才多艺的的普拉塔普国王双手合十,端坐柱头,头顶上是飞鸟伞盖。身边是他的一双妻子和五个子女。随着小白的指引,我们来到国王雕像柱东侧的贾格纳神庙。 
“贾格那神庙又被称为‘爱神庙’,是尼泊尔重要的印度教神庙,始建于1563年,供奉的是被印度教尊为主宰宇宙之神的贾格纳。”小白做了简要的介绍后,说“剩下的大家自己去看吧!”
贾格纳神庙方方正正,两层房檐,三层基座,四面都有精雕细刻的三扇门。围绕檐下共有20多根长1米多,宽约30厘米的木柱。木柱斜逸而出,柱上的彩绘浮雕精美细腻。贾格纳神庙整体建筑恢宏大气,古色古香,处处彰显着尼泊尔古建筑艺术的精深造诣。
滕建刚看得仔细,他指着斜柱上的彩绘说:“老兄你看!这是什么?”我抬头观看这些斜柱上的雕刻,神像脚踩莲花宝座,座下却是一些裸体男女性爱的彩绘浮雕,藏在繁密的花纹之间,需要细心仰视才能看到。每一根柱子上描绘的形象各不相同。这些男女交欢的雕刻造型精美,其大胆的风格,细腻的雕工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经历了4个多世纪,依然生动传神;令人面红耳赤,浮想联翩。贾格纳神庙因为这些性爱雕刻,而被称为“爱神庙”。把性爱作为主题在公众建筑上进行艺术创作,世界上西方和东方都很少见,估计是源于印度教中的生殖崇拜。
贾格纳神庙人气很旺,寺庙周围活跃着参观的游客和朝拜的的居民。寺庙周围有很多鸽子。于淑雯拿着面包屑喂鸽子,招来的鸽子越聚越多,地上已经密密麻麻,把她围了个水泄不通;空中还不断有鸽子从远处飞来。
杜巴广场上有五十多座神庙。如果每座都仔细观看,恐怕一天也看不完。尼泊尔是一个人口仅两千多万的国家,供奉的神祇却有3亿多个,是该国人口的15倍,因而被称为“众神之国”。如此众多的神祇自然催生了无数庙宇的诞生,仅加德满都就有各种庙宇2700多座。我佩服笃信多种宗教的尼泊尔人,他们有本事在杜巴广场上,把数十座谱系庞杂的庙宇布置得星罗棋布,井井有条。2015年加德满都大地震,很多寺庙成为濒危建筑,由于尼泊尔财力不足,一些寺庙不能重修,只好用木柱支撑。一根根长长的木柱斜斜地支撑在濒危的寺庙上,成为广场一景。
走得累了,我们在一座庙前的台阶上坐下来,一边享受和煦的阳光,一边观看周围的风景。川流不息的人群如滔滔不息的江河从眼前流过:穿蓝色制服手拿木棍执法的警察,身披深红纱丽抱着孩子的尼泊尔少妇,身穿黄袍光头赤足列队出行的僧侣,用自行车载着货物兜揽着顾客的商贩……神牛和流浪狗四处游荡,印着领导人头像的“毛派”海报铺天盖地。然而,更多的是一些生活在当地的居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杜巴广场糅合了尼泊尔的历史底蕴和风土人情,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微信图片_20251109082459_115_208.png哈努曼多卡宫

微信图片_20251109082532_117_208.png作者在哈努曼多卡宫前留影

微信图片_20251109082609_119_208.png湿婆和他妻子帕尔瓦蒂的雕像

微信图片_20251109082657_121_208.png杜巴广场上赤足过路的僧侣

微信图片_20251109082732_123_208.png作者在贾格纳许庙前留影
以上照片均于2019年11月28日摄于加德满都杜巴广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陈瑶本丨“寺庙之城”加德满都之杜巴广场》 发布于2025-11-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