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1956年间,由即墨东部析出而设立的即东县,位于青烟公路以东的区域。北与莱阳接壤、南与崂山为邻,全县东西约48公里、南北约34公里。
1950年6月,即东县人民政府由温泉迁至金口(原店集)南里村办公,直至1956年3月即东县完成历史使命、撤销建制,重新并入即墨县。
以“新民”为商标的火柴标贴,显示在即东县金口有一家“新大火柴工厂”。企业何时创办,尚无准确线索。但火柴侧标显示的地点,确实是在金口一地。
早在1922年,即墨富户李秉和家族就在金口创办了振东火柴厂。东濒黄海之滨的丁字湾,是当年南北航运的重要港口。由此,带动了以金口为中心的产业和商贸的发展。但是,新大火柴诞生的年代,金口的海港优势已消失殆尽。
从某种意义上说,之所以在金口出现一家火柴的加工企业,应当是迎合其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从商标图案展示的人物形象——满怀热情、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阔步向前的工农联盟的队伍,可得到些许印证。
两面飘扬的红旗,带有“新民”商标的字样。这既是企业的对外宣传,又突显鲜明的时代特征。
全新的社会,清新的口号,崭新的面貌。相信,用一根火柴可以点燃的是无限憧憬的美好生活和更加灿烂的未来愿景。
2025.11.9
忠山火柴与金陵公园
1928年7月,华北火柴厂落址台东镇利津路。经过紧锣密鼓的建设,当年10月即告投产。早期华北火柴选用的商标,有光明、北斗、良心、中山等牌号。
提起中山商标,目前所见多为背标显现的“忠山”二字。据1930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的新《商标法》,条例明确规定不得使用党旗、党徽、总理遗像,包括总理姓名、别号呈请注册商标。因此,华北原先使用的“中山”便策略性地改作“忠山”。
商标的主图是一幢二层的建筑,下端标注的文字显示“金陵公园之前”。金陵是南京的别称,但金陵公园在南京的哪个位置却不得而知。所以,忠山商标的图案来源,始终是个谜团。
日前,火花文史研究者李民先生查询到“金陵公园之前”的实景图片。经比对,火柴商标图案的金陵公园,与中山陵景区早已消失的“中山陵园”老楼相互吻合。这座白色的二层小洋楼,被认为是中山陵园管理处的办公楼。
华北火柴厂的创设之初,见证1929年6月奉安大典的前前后后。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为由,选用中山商标亦符合时代的主题。
另据1931 年出版的《统税公报(上海)》第1卷第10期发布暂准登记的训令记载,“华北火柴厂拟出忠山牌商标。据称系属自制硫化磷质,每支长度40公厘,每小盒约装95支,每大箱共装14400盒,售价洋35元,照甲级加倍完纳统税。请予登记等情,到署核与定章,尚无不合。业经饬科,暂准登记”。
为浙江火花收藏家左新伟的藏品
由此推测,忠山商标应在1931年10月23日后,有望获取正式的注册。从已有的老火花图案看,之前中山字样的商标与新商标法实施后的申请,存在“中山”与“忠山”文字选项的一字差别。不过,图案下端的标注,却是“金陵中山公园”。
1930年10月25日出版的《大亚画报》刊登两幅照片,标注为“首都中山陵园之门前”和“陵园内风景”。
可以看出,忠山商标之图,即“首都中山陵园之门前”。华北火柴厂为何在图案下端标注“金陵公园之前”,一时还不能简单认定是“中山陵园”之误。但是,要在金陵公园与中山陵园之间画上等号,恐怕又是难上加难。
1937年12月,日军入侵南京城。在首都保卫战中,这处中山陵园管理处的建筑被日寇的炮火彻底摧毁、不见踪迹。
如今,唯有华北火柴的这枚商标,还保留着珍贵的历史印记。
2025.4.24记录
2025.11.12更新
张勇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