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丨哲思的交响(2) - 世说文丛

张弘丨哲思的交响(2)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Ⅱ 语言之林

1

我思——
就落入生长其中的
语言丛林
不由自主
习惯的词汇、语法
所有的隐喻与修辞
所有的表达方式……
犹如深海的鱼
习惯于黑暗之中
在波澜不惊下呼吸
从未想象到
海上有湛蓝的天
有不羁的风在吹拂
我无法不拥有

我的语言
就像拥有我的鲜血
无论爱它,憎它
它是我的
我用它制成一面面小旗
标识好我的地图
圈定出我的世界
范围
就在我言说的范围
在我书写的范围
此外就是无
一无所知的无
一无所有的无

所幸我还能
用“无”
概括出此外的一切
用宏大的词汇
及各种宏大的书写
遮盖原本无知的一切
“宇宙”、“生命”、“人间”、“未来”……
就这样我们心安理得
自以为是
肆意实行对地球的掠夺
实行对其他生物的侵略

难道我们不该拜语言之所赐?

2

是谁在危言耸听
倡言“语言之死”
人们早就听得滥熟
“上帝之死”
或“人之死”
一个,狂人尼采的预言
一个,智者福柯的谵语
但人照旧苟延残喘
满天下忙碌经营
神也继续供养在
寻求信仰者的心间

语言死了吗
确实,语言学家证明
多少语种已经灭绝
是呵是呵
哪个中国人还能讲满语
或更古老的西夏语
还有什么闪米特语
及非洲古老孑遗部落
不知名的语言
可一片片树叶的凋落
难道就等于森林枯萎

语言
是人的进食与排泄
与生俱来
弱小卑劣的动物
从一开始
就必须合群
呼朋引类
人畏惧孤独
并非什么美德
种族的劣根性
需要一种粘合剂
把本质自利的个体
凝聚成团
语言就是万能胶
编织好各色的网络
拼凑起种种关系
构建起一个个社会
再无人能挣脱

语言既为此而生
就如刀剑
只为搏取生存而备
当面对面的角力结束
刀剑只能入鞘
转而诉诸航母或导弹
就这样
语言一如丛林
新陈代谢
更换着自己的披挂
根与茎衍生枝蔓
只要人还在
语言就仍在

如果说,语言之林也长青
死去的
只有它的枯枝败叶
那只因为
走出丛林的人类
需要新的丛林
遮蔽自己的丑陋与羞惭

福柯的愚人船理论.png表现智者福柯的“愚人船”理论的画作

3

设想语言最初的形成
气息自然流出
无论呢喃、咿哑
或呻吟与呼唤
都只为着释放的需要
释放出胸腔内的压抑
然后,伴随着肢体动作
和五官多样的表情
指向外边的世界

可奇特现象发生了
打开与堵塞或摩擦的
是各各不同的声腔部位
同一个客体
有迥然互异的称谓
Sun——日
爱——amour
Thou——尔
还有简单或复杂的语法
把它们胶结又梳理开来
巴比塔的故事
仅是个久远的神话
聊以寄托从开端
人就无法沟通的悲哀

人心皆同吗
为什么语言千差万别
是否心智确有高下
总有凭据指责别人野蛮
人心不同吗
可为何千差万别的语言
最终还是能够交谈
误译、误解、误读……
不影响心与心的拥抱
思与思的融汇

有人赞美语言
就像一束光
投射到被言说的事物上
把它们从黑暗中救出
但不被言说的事物
岂非永久沉沦于
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人怪罪语言
就像行乞的骗子
把以往事实的碎片
拼凑成连续的历史
拿到传统的殿堂上拍卖
但若无这份叙述
岂非更加不清楚
    我们从何而来

很难对语言
有一丝一毫的褒贬
语言
就是我的鲜血
它携带有养分与活力
也有毒素与病变
它携带着我的生
也携带我走向寂灭

2007年12月19日


张弘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张弘丨哲思的交响(2)》 发布于2025-11-19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