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谷子”印,见于《赵之琛印谱》和《西冷四家印谱》,印大,方约二厘米,白文,系拟东汉私印之作。乍看此印,没有发现令人惊异之处,细细品味,才知作者用心良苦。印文三字,“旷”字笔繁,而“谷”“子”二字笔画均少,章法不易安排。如果将结构繁的“旷”字单独占一行,遇到的问题是“日”旁篆文宜短不宜长。这样,就只有将“子”字拉长单列,而三字之中,“子”字笔画又最少。面对这样的状况,作者往往用繁者多占、简者少占的布白,不作平均分布。而赵之琛却硬是做了平均分布,将印面左右等分,右行上下等分。笔画繁的“旷”字与笔画简的“谷”字占地一样大。笔画最少的“子”字占了笔画比它繁数倍的两个字的位置。处理这样的印文,如果不善于布置,势必右挤而左空。
经赵之琛之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如此均衡的印面。
“旷”字不觉得拥挤,“子”字不觉得散逸,疏而不散,密而不促,三字各得其所,各守其所,而又浑然一体。
区区小印,看似平平,却甚耐读,胜章法无奇的大印多矣。
(本文刊于《青少年书法》2005年第三期,总第258期,暑名江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