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嘉川丨那么好的天下雪花(地方物语之四) - 世说文丛

韩嘉川丨那么好的天下雪花(地方物语之四)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那么好的天下雪花,
那么好的皮鞋漏脚丫。
      ——那个年代流行的童谣

孩子们伏在西边楼通向百货公司的楼台边上,对着楼下狂喊:那么好的天,下雪花,那么好的皮鞋,露脚丫……楼台下面炸馅饼的锅子前,有几个人在排队,其中一个男子手心里攥着展开的一毛一分钱和一两粮票,那恰好是一个馅饼的价钱。他穿着一双露着脚趾头的凉鞋,那已经是下雪花的季节—12月初,那人的脚上已经生了冻疮。
市场楼西门外的新兴饭店是老字号饭店,素以灌汤牛肉包闻名。“文革”了,要破坏掉旧风俗习惯,要大众化,符合工农兵的口味,因此所有的饭店都改成了统一的内容:清汤面、馒头、火烧、包子、馅饼、油条……新兴饭店也不例外,因而不再做牛肉灌汤包,而是改成了馒头火烧炸馅饼,显然,牛肉灌汤包是资产阶级的口味儿,是不适合工农兵的。然而毕竞是老字号,什么东西的做法也同别处不一样,炸馅饼在饭店的外面,且都是一些老厨师在做,从调面到下锅吱吱啦啦地炸好,然后一个个捞出来,焦黄焦黄地排列在一只铁丝编成的筐子里,那喷香的气味儿极具诱惑力的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市场楼的人气特别旺,每天楼上楼下都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虽然那时候人们的购买力很弱,可大家的习惯总也不会马上就改变,对物欲的奢求似乎是人们的天性,即使手里没有多少钱,商品的品种也少得可怜,可是到二楼明亮的、散发着香气的百货公司逛逛,也是一种享受。那时候人们总在盼着发工资的日子,在那之前,十遍二十遍地去看某种商品,仔仔细细地盘算着即将发到手的工资如何才能挪出买一件心仪商品的钱。那是一种充满香味儿的期待,即使最后由于各种原因使那梦想泡了汤,也是一种享受。
底层的菜市场就更不用说了,四季菜蔬,禽蛋肉鱼,因为按人口数量供给,则更需要精打细算,周边的居民一天跑几趟市场楼菜市场是很正常的事情。
天冷了,百货公司安装了大炉子,孩子们便集中到那里玩儿,在人群的空家里钻来钻去捉迷藏。尽管商场里人多,可从来没有谁因跑来窜去碰了玻璃柜台,没有哪个孩子撞了人。小孩子眼里的大人总是威严的,因而没有谁会去注意哪个大人有什么不同。然而,在孩子们的视野里,竟然会发现了那一双在寒冬腊月里依然穿着凉鞋的男人的脚。
事情自然是出在那个大炉子前。那时候百货公司里有长条椅供前来买东西的人累了坐下来休息的。冬天便放在炉子跟前,因而那里总是围着一圈人。捉迷藏的时候,就有孩子躲在那一圈人里面,游戏就从躲在里面的那个孩子那里突然停住了,于是,孩子们被一个新奇的现象所迷惑了——冬天有人依然穿凉鞋。
那肯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那个男人高高的个子,一只眼睛有残疾,戴一顶已经发白了的蓝帽子,穿中式对襟棉袄。他的眼睛总是望向远处,很有自信的那种眼神,全然不顾孩子们在他旁边喊喊喳喳。这让孩子们很是恼火,当他迈着依然自信的脚步离开的时候,孩子们便忍不住跟在后面,直到他在楼下站到了炸馅饼的锅前,他的头顶便爆发了齐声呐喊的童谣:

那么好的天下雪花,
那么好的皮鞋露脚丫……

他依然很自信地望向远方,更加恼怒的孩子便开始向他吐沫,而他依然自信地望向远方……其实,市场楼上上下的空间很狭小,即使头上的天空也被横七竖八的水泥板切割得破碎不堪。
北风毫不吝啬地往西大门洞里灌,人们走到大门洞时都要脚步加快,缩起脖子与肩膀。而游戏中的孩子不怕冷,对于自信地望向远方的男子,孩子们在吐唾沫也不见有回应的情况下,便纷纷跑下楼来,试图用另一种办法接近那人。孩子们开始的时候都躲在门洞里,忍受着西北风的鞭子,然而另一幅景象,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那就是躲在暗影里的一双眼睛。
市场楼的百货公司和菜市场有一段时间也像机关那样,早晨八点半上班,晚上五点钟下班,中午关门休息一个半小时。这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方便,每每在开门之前,上下的走廊与楼台上站满了人,等待着开门。特别是晚上,许多人匆匆赶来,见关了门,再看看墙上的营业时间,沮丧而去。而住在市场楼的人都知道,东西两个门洞的楼梯下都有一个卖小百货的小铺子,针头线脑、灯泡、电池、扣子、香烟、火柴等等,它的方便在于如果谁家来了客人,大人便打发孩子去楼下买二分钱的香烟,那时的香烟是可以拆了包零卖的。家里大人与来客还没有寒暄完,那香烟便会恰在其时地递在大人的手上,一点不耽误事儿。令孩子们最神往的是那些装在玻璃瓶子里面的彩色糖豆儿,一分钱六个,似乎就是这些小豆豆使童年变得甜蜜了起来。
小铺子借楼梯斜坡的坡底,放了一节与百货公司一样的玻璃柜台,柜台后面是一个装了门的小屋。那天孩子们通过那个开着的小屋的门,看到里面有一个年龄与大家相仿的孩子在吃馅饼,他的眼睛正咕噜咕噜警惕地望着外面的孩子们。
市场楼的孩子对于楼下每天都在炸的馅饼哪个不是垂涎欲滴?而又几乎没有人家会给孩子买来吃。然而就在他们的视野里,有一个同他们差不多大的孩子竟然在吃馅饼,孩子们惊呆了,脑子里一时难以转换过来那是怎么回事儿。
西边楼门洞下小铺子的主人是一个似乎天生就是老太太的女人,她的下巴长长的,嘴向里抿着,梳了一个圆圆的纂儿在脑后,即使是在女人们都将头型剪成了革命的“白菜帮子式”的时候,她依然那样,因而给人她早就老了的印象。她的儿子却与我们差不多大,他竟然在那里吃馅饼。也就是说,这个和大家差不多大的孩子竟然是另类……平时大家常常会看到他在玻璃柜台后面的黑影子里,一双大眼睛里满是惊恐地看孩子们跑来跑去。胆小的孩子是会被大家瞧不起的,可他竟然在吃馅饼。
大家升人中学以后,发现那个瘦瘦小小的孩子竟然是学校体操队的,每天下午下了第二节课以后,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练双杠。平时大家走在上学的路上,相互注视着,谁也不主动说话。
1970年学校组织野营拉练,学习解放军,徒步行军到农村去参加三夏麦收。那天早晨,学生们在军代表的一席誓师讲话之后,打着背包,戴着草帽,举着红旗,浩浩荡荡地走出了19中学的大门。路过市场楼的时候,许多家长都站在路边看他们孩子雄赳赳的那副神气样子,人群里,那个矮小的天生是老太太的女人也在向队伍里张望。初夏早晨的阳光明媚馨郁,使学生们的每一张脸都朝气蓬勃。
第15天的那个夜里,一场倾盆大雨袭向正在夜行军的队伍,学生们个个被浇成了落汤鸡,然而,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大家高唱着样板戏《沙家浜》里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苇荡里“要学那泰山顶上一棵松”的唱段,以凛然气概毅然趟水前进……
又一个崭新的早晨到来的时候,这支经风雨见世面的队伍回到了城市里,再度经过市场楼往学校里走的时候,有的家长便跟在队伍的后面,一直跟到了学校操场上。等军代表作完了总结报告,孩子们扛着背包往家走的时候,便听说练单杠的那个孩子的母亲自杀了。为什么?不知道。
阳光烈了起来,搭在身上感觉发烫,四周熙熙攘攘的人们看上去白花花的。进到市场楼的门洞里,一阵阴凉倍感亲切,眼睛却需要适应一会儿才能看清景物。原来站着长下巴抿嘴唇老太太的地方,换了一位胖胖的老头。看来,那孩子妈妈的事是真的。
旁边新兴饭店炸馅饼的锅依然在那里,依然有些人排着队买馅饼,里面也依然没有市场楼的人。便又想起那位冬天穿着凉鞋排队买馅饼的男子,他的那副自信地望向远方的神情也历历在目了。炸馅饼的气味儿很香地飘来,那是市场楼孩子童年记忆的气息,久久地久久地飘荡着……
抬头看看雨后的天空,很蓝,蓝得纯净,只是在楼房的空隙里有些破碎——
那么好的天,下雪花……


韩嘉川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韩嘉川丨那么好的天下雪花(地方物语之四)》 发布于2025-9-17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