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中,日月是伏羲女娲生的,有时候古书上也说伏羲女娲就是太阳神、月亮神。其实这种现象很好理解,生了日月的人可以借代日月,甚至生日月的家族,凡弄不清他们祖辈位置的时候,其中优秀的某个人,也可以借代日月。顺此排下去,有个先来后到,不止日月,甚至与日月有关联的现象、节气等等,都由生日月的家族之精英“承包”了下去。
因为这样,它们的称呼也就有一些变化。
女娲,其主图腾崇拜玄鸟,玄鸟就是凤鸟,这凤鸟的本鸟就是猫头鹰。另外他和伏羲同族婚,他们二人的关系是兄妹兼夫妻,所以伏羲主图腾崇拜龙,女娲的图腾崇拜也有龙,伏羲的图腾崇拜也有凤。因为同族婚的关系,他们的共同图腾还有猿猴、兔子、鼋鳖、蛤蟆、竹子、葫芦等。
所以以前的学者已经指出:帝俊又名帝俊、帝喾、帝辛、伏羲等,女娲又名羲和、常仪、嫦娥等。对,我没有搞错,嫦娥是女娲的另一种族号、名字。
可能在炎黄争帝时代以后,伏羲女娲的后人,帝舜因为突出的成就,也继承了伏羲的名号——帝俊。有人说帝俊的“俊”通“舜”,所以“帝舜氏”也常常被称混称为“帝俊氏”:这一点颇像过去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地区“占山为王”的强人,他们常常继承了自己父辈以上人的名号,继续壮大威势。
我怀疑嫦娥的名号也是帝舜氏出现之后而叫响的名号。嫦娥氏的婚嫁,也可能是同族近亲一族的女子共嫁一个男人。
还值得一说,帝舜氏在帝尧氏的时代,建立了虞朝,启用了“华”这个伟大的族号——我在以往仔细地考证过这件大事,有些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否定了我的微信号。
“华”族这个伟大的存在,肇源于传说之伏羲女娲的母亲“华胥氏”,到帝舜氏时代,又重新闪耀于“重华氏”——重华氏就是帝舜氏的另一种名号。帝舜氏在黄帝氏的后人帝尧氏的支持之下,不仅在陶寺遗址建立了记录日影的标志时节的墙,还给陶器加上了代表凤鸟崇拜的变形之鸟翅膀,而且还设立了“豢龙”宗教——将图腾龙直接粘贴父亲龙伏羲、母亲龙女娲,于是我们现在可以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了。
黄帝氏孙子大禹,凭借着“平治水土”的伟大功劳,使得夏朝建立。夏朝的建立,实质上是取代了虞朝。虽然虞朝的后遗势力还支持了夏帝少康复国。
到了大禹的孙子太康时期,后羿氏凭借着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旧人势力,以军事政变推翻了帝太康政权。后羿自此开始代替了夏后氏执政八年。有的学者说,这个时间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
我认为后羿这时就是帝俊的残存实力的代表。女娲氏因为继续继承着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精英的同族婚,而称为嫦娥氏。
学者都说:后羿执政后重蹈太康的覆辙,沉迷于炫耀射箭的功力,狩猎不已,导致政权出现了真空,于是后羿最信任的大臣寒浞联合憎恨后羿作风的人把后羿杀了,烹煮吃了。
大家都知道“嫦娥奔月”的传说。这里只引魏晋时代干宝《搜神记》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以表述:
“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惊。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为了大家明白,我狗尾续貂,再用本文叙述的口气再复说一下:
月神嫦娥,就是帝俊之妻女娲氏之族的某代女子(当时的婚俗,可能女娲氏一族近亲一家女子都嫁给了帝俊)。帝俊,也就是帝喾,华夏民族的男始祖,其后世之代表有后羿,执掌了夏政,妄想长生不老,求西王母给了不死之药。女娲氏之女子这时有叫嫦娥的,为后羿之妻,窃食成仙之药,遂成仙飞升于月亮当中,变成了月亮图腾神蟾蜍。奔月前夕,找占卜师有黄筮卜,筮辞说“吉利。下兑上震,泽上有雷:归妹〔这是你们华胥氏之老祖母和雷神天作之合的卦〕;你将翩然起飞,再嫁人为新妇;当然不需要你的旧姻亲同去,你将独自西去。逢天晦芒,不必惊恐。以后会大大的昌盛。”
还有一种说法:后羿得到了长生不老药,他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后羿的徒弟叫逢蒙,去后羿家偷窃仙药,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嫦娥没有办法,只好吞下长生不老药飞上了天。这个说法带有现代故事的意味,今取志而不表。
后羿亦称“羿”“大羿”“司羿”“夷羿”等,“夷羿”的名称可能是夏后氏或姬周的人给后羿取的,他们不承认“后羿”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的一代领袖——这“夷”意味着他不是正宗的中国人。
然而《山海经·海内经》: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显然伏羲氏赐给后羿管理“下国”的代表权,这个“代表权”,是将后羿管理天下的职权合法化了。“羿”象形双手射羽箭,“彤弓”,象征帝俊的权力。“后羿”,作为王者的羿;“后”王爷的意思。“素矰”丝绳拴系着无箭头的箭,这种箭用途在于射天上的鸿雁、从天上缠绕下来猎物等。帝俊时代,图腾崇拜凤鸟,帝俊时代的凤鸟有雁凫类为本鸟的时期(图1-1战国的弋射雁鸿图;图1-2、红山文化的雁鸿体凤鸟,图1-3商代的雁鸿体玄鸟)。“以扶下国”,帝俊赐给后羿有罢免、处决各个氏族、诸侯的权利。这样看后羿政变夏朝,也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罢免、处决”夏后氏当权夏朝的合理行为。看来历史常规的记载不一定都合情合理。
敬请注意前段引文我的翻译:神话传说伏羲女娲的母亲是华胥氏,华胥氏和雷神生了伏羲女娲,伏羲女娲创立了易学,所以伏羲《易经》凡和《雷》卦组成双卦的卦都特别重要,这一点稍留心伏羲《易经》的人都会心知肚明。于是我在翻译中有意加上了“下兑上震,泽上有雷”的卦象。
再敬请注意,《易经·归妹》朱熹注说:“妇人谓嫁曰归。妹,少女也。”嫦娥奔月,到了“广寒宫”,显然是离开了后羿篡权住的地方,当然另嫁也是改易门庭的大事,所以“翩翩”不仅有飘然飞升的意思,还有轻易离开的意思。
更敬请注意:《天问》作者屈原又给我的翻译增加了勇气:“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浞”寒浞,寒国的君主,早年投奔后羿,凭借智谋与军事才能官至宰相。今潍坊寒亭民主街尽东头有高庙之地,有一僧庙,僧庙的东北角有间城隍庙兼寒浞庙。据老乡说,“寒浞爷”近来时常显灵,其“是一个白胡子老头,白衣白裤,后晌嘎出来走走,待仔细看,一下子没嘎了”。本来城隍庙、寒浞庙北面有一土埠如柱,是当地群众取牲口圈垫土铲出来的,似乎当地铲土群众也觉得铲平不好,就一直没减其高度,致使土柱曲里外拐;土埠高出地面约七八米,据当地老乡说,那曾是寒国旧址东北角的实际高度。可憾的是,被有司斥为“丑陋”而铲平。
在我国的史前,早就有城邦的设置,这种城邦是聚土堆砌成一个一个的大土台子,人民居住在上面,上面既可以抵御洪水,又可以预防匪人的侵略。寒浞就居住在这样的大土台子上,后世传说的广寒宫,就建筑在这种大土台子上。嫦娥奔月之传说,有可能就是她们姊妹一行,从后羿居住的东方,“奔”到今潍坊市之寒亭区。后羿原先驻在今日照东港区涛雒镇天台山“大羿陵”所在的大土台子上。“嫦娥奔月”自东往西,不是吗?
“纯狐”,即今天日照人称猫头鹰名字“恨虎”,这“恨虎”也就是唐代诗人韩愈《射训狐》里的“训虎”;这里指嫦娥的名号,不是旧注解模模糊糊地所指“纯狐氏女”。我所以先释“纯狐”是猫头鹰,乃因为女娲氏有凤鸟崇拜,此凤鸟就是以猫头鹰为本鸟的玄鸟(郝懿行《山海经笺注》指出“女和月母”的图腾是夜猫子、猫头鹰),如果以女娲氏的图腾玄鸟借代女娲(嫦娥)也未尝不可,但是以声音训诂,“纯狐”也可以读为“俊瓠”,因为帝俊和女娲不可分开,他们二者都可以称帝俊,也都是葫芦化生,他们堪称一对瓠瓜,所以这样释读当然也可以。
“娶纯狐”,寒浞要娶嫦娥一行人为妻。理论上说,这是违背传统的婚娶。所谓的“嫦娥奔月”,其“奔”,照古理来说,就是“淫奔”——特指古代社会不遵循传统的婚姻。
“眩妻”,女娲氏的后继人嫦娥,被寒浞迷惑了。“爰谋”,甲骨文“爰”字象形上面的手,通过一根绳子或棍,援引下面的手。“爰谋”,指嫦娥受到了寒浞的蛊惑,帮助寒浞完成了杀死后羿的计划。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为何后羿那么善于百步穿杨、箭穿许多层犀牛皮甲,却难躲都想吞食他的揣摩。
本文结束,我略为总结:
1.据清张澍《姓氏寻源·十四寒·寒氏》条载:“寒浞国,夏诸侯伯明氏之君,曰后寒,生子浞,善谗,后氏恶而弃之……浞以其父字为氏”,是为寒浞。看来寒浞是后羿政变夏朝的线人。《左传·襄公四年》:“寒浞……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浞因羿室(嫦娥氏),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氏——指后羿、寒浞父子并嫦娥氏)由是遂亡。”这是以往文献记载的后羿、嫦娥灭亡的简述。
2.后羿政变夏朝是想扭转伏羲女娲民族集团炎黄争帝失败的后之局势。后羿作为帝俊氏的代表,嫦娥作为女娲氏的代表。
3.“嫦娥奔月”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同族婚解体的凄美前奏。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