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
大学岂能谓楼高,名校应该聚大师。
培养通才提“五育”,终身校长举旌旗。
1.1931年,梅贻琦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延聘陈寅恪、赵元任等学者,形成“教授治校”制度。推动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转型为综合性大学,增设文、理、工等多学科研究院。1955年用清华基金在台湾新竹筹建原子科学研究所(后发展为清华大学),延续清华教育传统。
2.“五育”:“五育”是梅贻琦倡导的教育思想内容之一,即“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
3.梅贻琦被称作“清华大学终身校长”,主要源于他在校时间跨度长达30年(1931—1962),实际主持校务时间超过40年。
陈寅恪
“独立精神”堪永久,“自由思想”价值殊。
为人耿介胸襟阔,双目失明苦著书。
1.陈寅恪在1929年为王国维纪念碑撰写的碑文中明确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的这句名言成为后世治学的精神宣言。
2.陈寅恪右眼于1937年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左眼于1944年因相同病症失明。此后,主要通过口述和助手记录的方式完成学术写作,最终在1969年逝世前完成了《柳如是别传》等多部重要著作。
写于2025年8-10月
张宣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