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强丨连云港凤凰古城虞朝的太阳神雕刻 - 世说文丛

王晓强丨连云港凤凰古城虞朝的太阳神雕刻

特别声明:本文丛作品多为原创,版权所有;特殊情况会在文末标注,如有侵权,请与编辑联系。

我的老友李广春传给我一个小影视,叫我长长见识。老友父女俩都是连云港地区水晶雕刻家,不过李广春当了官,负责连云港的城市建设,官当得不错。
小影视是连云港古城“凤凰城”里的一块石头,他觉得这块石头不简单,叫有关的职事人员一定要保护好它,然后转来让我看看是件什么东西。
这块石头是一件虞朝的石雕,看雕刻风格,与石家河文化发展到共工国之太阳神庙雕刻作品的风格相似。
共工国是被大禹消灭了的敌对国家,这个国家是伏羲女娲民族集团后人掌控的地盘,当然也就是羲炎民族集团的下属政权,更是帝舜氏执政帝尧氏政权的民族支持。我所谓的太阳神神庙,应该就是帝舜氏在共工国内建筑的。我认为大禹消灭了共工国,拆除了太阳神神庙,建立了一座石城,这石城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石峁遗址。今石峁遗址之太阳神神庙废墟中,这种“大荒”式风格的石头雕塑,为数不少。
帝舜氏本是炎黄争帝战争中的炎帝集团的上层人,到黄帝氏的后代帝尧氏管理天下时,他以自己通晓天文气象之长,给黄帝氏之民族领导人服务效力的人,帝舜氏的效力,被伏羲女娲、羲炎民族集团的遗民称为“蚩尤”。所以有些古文献里,往往“蚩尤”“共工”并称为“蚩尤共工”——“蚩尤”是羲炎遗民对服从黄帝氏者的称呼,“共工”,是大禹、启等黄帝氏的后人,对敌对的共工氏民族之人的称呼。
2013年左右,我有幸参加连云港市政府组织的《西游记整理校注本》学术会议(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北京第一次印刷)。我在大会上发言题目是黄帝氏到大禹时代,消灭了东方沿海的猴图腾崇拜人群——猴图腾崇拜的族群,有大昊氏、夸父氏、共工氏等等。在商代卜辞上,猴图腾的文字可以写作“夔”“俊”“喾”等;这几个字的结体特征是:一只猴子生着大大脚,卷曲着龙尾巴,手掌的手心向上。
我的言下之意,孙悟空是中华民族古神猴图腾的化身。明朝的吴承恩是连云港地区的人,他知道上古猴图腾的传说。他当了荆王的王子之老师,总得哄哄孩子,于是孙悟空的形象就被创造出来了。
记得我当场吟诗一首,曰《猴图腾歌》:“荆王府里纪善官,王子三人簇团团,淮安诗人吴承恩,猴王再现花果山。猴王本是猴图腾,神佑泗洪七千年,六千年前称帝俊,徽号作猴掌向天。帝俊又名伏羲氏,图腾龙腾猴乃延。大禹治水憎恶猴,巨链一根锁白猿:夸父奉猿渡大洋,开拓美洲印第安。从此寻访猴祖宗,骂祖及猴骂中传。吴承恩,吴承恩,当时徜徉东海畔,猴祖轶事多闻见。入廪荆府教王子,淮南伏羲换容颜:我佛手掌五指间,且让猢狲主西天。佛学更浓中国化,民风民俗大圣缘。悲哉伟大前门M,定海神针弄掌边,更喜猴头紧箍咒,亿兆民心箍中攥。我独厌烦淮北人,铜罗一声令猴翻。更厌英伦达尔文,人猿同祖摇心幡。常思衣冠皆抛去,化作小猴绝岭攀。”
连云港是一座超级古城,是中华民族太阳神神话之诞生的宝地。这里旅游资源触目皆是,但人们都注意到了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的传说,忘记了少昊氏的发源地就在此处。少昊氏发现了太阳的活动规律,发明了两至两分,大昊氏发明了太阳按八个方位照耀,形成了先天八卦。其实更重要的是史前属于连云港地区的诸城冯山,出了一位帝舜,在夏朝之前创立了虞朝,他和大禹创立的夏朝,从此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族号——“华夏”。
更奇特的是,传说炎帝就是连云港地区的人。这恐怕就是连云港区域自古就是史前文化诸多领袖的地望代表之地吧。我们现在还很难说清帝舜氏为什么能从今山东沿海的诸城,到了今山西陶寺遗址做出改变史前中国的重大之事情,我们只能说当时炎黄二帝去开发黄河中下游的生存土地。当时帝舜氏肯定是石家河文化的精英人物,他的失败是因大禹政变而回到了连云港的苍梧,葬在了连云港地区的九嶷山,还有石家河文化帝舜氏部族的一群人,因大禹政变而分头到了今广西苍梧,创造了后世的楚文化。
我们从《尚书·尧典》里边知道了帝舜氏因为精通天文气象而被帝尧氏聘用,帝舜氏也就势改变了黄帝氏民族集团的陶器附属装饰特征,更知道他在帝尧氏领导中国的时候,创造了中国龙图腾崇拜之宗教(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豢龙”事)。还知道他念念不忘伏羲女娲开启的太阳崇拜或太阳历,在今石峁遗址之前,在大禹建筑石峁夏城之前的共工国里,建筑了太阳神神庙。

1·石峁遗址里被大禹毁弃的祭祀伏羲女娲的太阳神神庙里的雕塑.png图1 石峁遗址里被大禹毁弃的祭祀伏羲女娲的太阳神神庙里的雕塑

这被大禹废弃的太阳神神庙,至今仍存的大荒式的人像雕刻,就如李广春先生传给我的石雕图像风格一样(图1)。“大荒式”,特指处于雕刻开始阶段的“大关系”式毛坯样的粗雕刻。
被大禹毁弃的太阳神庙祭祀的神祇是伏羲女娲一族人死后被追认为太阳神及气象天文之神祇。
这种太阳神庙的继续建筑,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三星堆遗址当中的青铜神灵。
三星堆青铜神像就是“日头”。对,没有错,就是拟形人头的太阳。

2-1·连云港之日头石雕.png图2-1 连云港之日头石雕

2-2·连云港之日头石雕.png图2-2 连云港之日头石雕

2-3·连云港之日头石雕.png图2-3 连云港之日头石雕

2-4·连云港日头头顶上的六角悬车图形.png图2-4 连云港日头头顶上的六角悬车图形

李广春先生传给我的石雕像,就是连云港的“日头”雕刻(图2-1、图2-2、图2-3、图2-4)。
图2-4之日头的头顶上有六个孔,它应该含有初期的金、木、水、火、土、月六元素之意义。它应是夏朝以前的石雕。大概图2……是帝舜氏部族有关人员,从陕西带来的构思,取像是太阳神庙里有关“日头”的雕刻。
“五行”二字也曾见于《洪范》:“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虽然《洪范》一书时代难定,但它至少是周代记述大禹事迹和五行的文字,所以我引下来作为立说联想的依据。
《淮南子·天文训》说,“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旸谷”又叫汤谷,《山海经》说这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今日照天台山一带(离连云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今日照曾经属于连云港地区。连云港之东濒临黄海。正是“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所在。而在今连云港市的凤凰古城立此“日头”像,正是太阳巡天一日,回到凤凰古城息歇一夜的联想落实。且驮太阳巡天的太阳鸟,是又名凤凰的灵禽。

3·西汉时代的太阳树和六角之悬车图形。右是太阳树上的悬车细部.png图3 西汉时代的太阳树和六角之悬车图形。右是太阳树上的悬车细部

图2-4之“日头”头顶上有六个点,这六个点应叫“悬车”,也是早期“悬车”的示意图。青岛崇汉轩汉画博物馆有西汉时期“悬车”的形象,我一并附在这里,以为大家参考(图3)。
《淮南子·天文训》说:“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胐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悲谷,是谓晡时。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悬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日入虞渊之汜,曙蒙谷之浦,行九州七舍,有五亿七千三百九里,(大)禹以为朝昼昏夜。”
“悬车”是太阳巡天结束时的一种状态。在西汉画像砖中,它的形象有点像后世国家以色列的国徽;它藏在太阳树上。西汉太阳树里的太阳鸟,就是凤凰。
看来最晚在大禹时代,有了“悬车”的命名。这时帝舜氏已在帝尧氏政权里管理天象。按理说帝舜氏在太阳神神庙,结合了石家河文化太阳神崇拜的宗教仪式,完善了“日头”巡天的理论体系,所以我才斗胆推测说,古苍梧之帝舜氏旧部将共工国的“日头”神庙,坐落在了今天连云港的凤凰古城——太阳从连云港之苍梧的东方起,到陕西之西方,天天来回忙碌不休。
谢谢李光春先生对我的信任。这也许能给中国虞朝、夏朝的历史添加一些依据。

制图 / 盖如雪 摄影 / 李广春

王晓强更多作品
世说文丛总索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世说文丛
原文地址: 《王晓强丨连云港凤凰古城虞朝的太阳神雕刻》 发布于2025-11-25

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sitemap